尚穎
摘 要: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是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要任務,是教育規劃中的戰略目標之一。高技能人才是專業技術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充分認識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更好的做好維修養護工作,實現維修養護企業的快速持續發展。
關鍵詞:人才; 培養; 探索; 思考
高技能人才是指熟練掌握現代化專業知識,具備精湛的專業技能和解決高科技難題的能力,在關鍵崗位上發揮骨干作用的生產一線的人才。他們是推動生產技術創新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以下筆者就職業學校如何培養高技能人才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一、尊重實際,科學設置專業課程
1.專業設置必須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要適應我國新的經濟振興時期的需要;還要從長遠的角度看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對人才的需求,要有前瞻性;要盡可能使學科專業之間實現配套,把人才培養與社會和用人單位的需求緊密地聯系起來,使專業設置具有市場性。
2.課程設置要為學生將來適應崗位內涵變化打好基礎
課程中除了設置專業理論課外,還應增加創造性智力技能的內容。在設置課程時,要十分注意專業理論課的比重,這是學生將來適應崗位內涵變化的基礎。在課程改革和教學中,可開展以下幾方面工作。
(1)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必需”和“夠用”的原則。在理論課程體系設計中,應把理論課限制在“夠用”的范圍內,加大實訓課的比例,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注重精講多練。對學生今后實踐中所必需的知識加以鞏固,對實踐中應用不多的內容要不講或少講,去除或精簡公式的推導過程,只要求學生會應用即可。
(2)教學中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如項目教學法,教師與企業聯系,將企業最新的項目內容應用于教學,讓學生從項目教學中了解到企業運行的全過程。又如“模擬崗位”法,讓學生進行頂崗訓練,使學生畢業后能順利走上工作崗位。
(3)加強實驗、實踐教學環節。要改變以往過分注重理論教學的狀況,探索建立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體系,并及時吸收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實驗教學內容和方法,減少演示性、驗證性實驗,增加工藝性、設計性、綜合性強的實驗,逐步形成基本實踐能力、操作技能與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培養有機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
二、加強引導,建立新型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是提高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建立一支高學歷、高技能的師資隊伍是職業院校一項重要的任務。當前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存在著重理論輕技能的現象,從事傳統的單一工種或簡單工種教學的專業教師還很多;不少學校重視提高師資的學歷水平,而忽視提高專業教師的技能水平,影響了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工作,更不要說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了。
“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至關重要。師資隊伍建設可以依托企業,通過校企共建來完成。要本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創新實訓師資隊伍建設途徑,構建一支高水平的實驗實訓師資隊伍。這支隊伍不僅要掌握系統的理論知識,又要有實踐指導能力,即能理論上講述其道理,又能動手實干。“雙師型”教師應滿足以下條件:有良好的職業道德;有較高的理論教學和綜合實踐能力;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有課程開發和教學改革能力;有一定的生產現場管理能力;善于和學生溝通,有合作共事、協調工作的藝術?!半p師型”教師的條件要求很高,必須通過實踐逐步培養、鍛煉。
師資隊伍建設可采取以下一些具體措施。安排教師參加培訓,主要是“雙師型”教師的培訓,要做好計劃,根據條件逐步實施,缺什么補什么;對于新進的教師,要讓其和老教師加強交流,以利于取長補短,形成一個強有力的教師群體;采用專兼職相結合的方法,有計劃地聘請企業中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充實到教師隊伍中來,使各類教師相互促進,適應專業變化要求;鼓勵教師跟蹤現代技術發展趨勢,特別要到現代企業去,接受現代企業管理的熏陶,提高實踐操作技能及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加強校企間教師的互訪工作,以便于尋找差距,學習好的經驗和做法,使學科發展具有前瞻性;安排教師參加各類高新技術培訓,并要求其在一定時間內取得相應的高級技術等級證書等。
三、校企結合,建設高質量的實訓基地
要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滿足社會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就需要有先進的實習訓練基地。有些職業學校經過多年積累,實習訓練設備充足,實訓材料充足,基礎條件比較好。但還有一些建立時間不長的職業學校,由于辦學經費不足,僅靠學校自身的力量難以解決實訓問題。所以,應該積極“走出去”,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也就是實現校企資源共享、共建辦學,與企業聯合,建立起較為緊密的校企合作平臺。
目前,校企資源共享、共建辦學的模式和途徑有很多種。如引入企業資源,在校內建立校企共用的實訓基地。這樣做既節約了學校的辦學資金,又使學生不出校門就能接觸到先進的生產技術,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如建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拓展學生能力培養的空間。學校和企業通過這種培養方法為學生的能力發展提供機會和舞臺,同時還可為學生自主創業奠定基礎。
四、開展綜合培訓,培養復合型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方向之一就是綜合職業素質的發展,就是在學好一門專業技能的同時,還要掌握幾門相關技能,成為復合型人才。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在用人要求上越來越細化,越來越強調綜合能力。因此,更應讓學生多掌握幾門技能,為學生打好未來創新和發展的基礎。不僅如此,職業資格鑒定也應由單一工種逐步向復合工種轉變,由就業型向創業型轉化。通過綜合培訓、多技能鑒定,將學生培養成為復合型高技能人才,這樣他們就業時選擇的范圍就會更大了,路子就會更廣。
綜合職業素質的培養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突出專業理論與專業技能的緊密結合;注重培養目標與企業崗位職業標準的密切關系;使傳統技能技巧與推廣先進技術應用緊密結合;注意研究主崗位技能和相關崗位技能的聯系和區別;努力提高運用知識和技能技巧的能力。要實現以上五個方面的要求,必須在教學教法上進行一系列的改革。
五、協調發展,創新產教研一體化機制
要培養出高技能人才,必須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參與生產或技術改造活動,讓學生在訓練專業技能的同時受到職業、行業的熏陶。產教研相結合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三者既自成體系,又相互關聯、相互影響。職業院校應堅持依托企業需求,積極開展應用型生產技術的研究,以此積極推進專業建設和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現代化,提高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產教結合最典型的做法是根據市場需要設置科研課題,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讓學生將所學專業知識運用于生產實踐,從而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
高技能人才與其他人才相比,側重于技能技巧。技能的形成來自于實踐,來自于見多識廣,來自于學習、思考、動手和積累。積極開展適合于人才培養目標的產教研三結合課題研究,是職業院校堅持辦學特色、保持辦學活力、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一條重要途徑。當然,實現產教研結合的關鍵在于有一支能勝任崗位要求的師資隊伍。
總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職業院校面臨的新課題,需要徹底轉變辦學理念,全員參與,通過不斷探索,從實踐中積累經驗,從經驗中獲得發展。
參考文獻:
[1] 杜宏靜,韓繼紅.我國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評價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 2011(05)
[2] 成丙炎.科學發展觀與高技能人才培養工作創新的若干思考[J]. 中國經貿導刊. 2009(14)
[3] 周金,朱祖偉.深化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思路[J]. 中國培訓. 2009(01)
[4] 張恒林.煙臺開發區啟動技能人才培養工程[J]. 中國培訓. 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