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只有感悟能力提高了,語文的欣賞水平和寫作能力才會有質的飛躍。教師在教學中要通過點撥、體驗、練筆等多種多樣的形式,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長足發展。關鍵詞:感悟;學習語文;核心途徑;點撥;體驗;練筆
感悟就是思考,進一步地想,是對過去所經歷的、所看到的、所困惑的等等各種事物進一步深層次思考、總結和升華。感悟的內容包括生活、學習、工作等。在學習語文過程中,感悟應該是學習語文的核心途徑。
一、感悟是生活的需要
學生應該在會生活的基礎之上,再去會學習。如果一個學生,不會生活,連最基本的生活和交際都不能獨立完成,也不是一個合格的學生。
生活中,要先學會做人。有許多事,并不是別人教的,而是自己悟出來的。一個平時做事很磨蹭的學生,在放假回家路上突然說:“想到就要去做。”筆者正好聽到,說:“這句話好,是誰教的呢?”他說:“這誰教呢,是自己感悟的唄!”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他的感悟能力提高了。”
1848年,大英帝國維多利亞女王和她的表哥阿爾伯特公爵結了婚。而公爵是個不大愛交際、喜歡讀書的人。那天晚上,女王回家晚了,叫公爵開門。當她報是女王時,門沒有開。她想了想,說是“你的妻子時”門開了。
女王吃了閉門羹,想到是自己稱呼錯了,改了稱呼之后,門便開了。這就是生活的瞬間思考,感悟就是思考,思考得越深入,說明感悟得越深。在生活中,只有深入感悟生活,才有更深刻的體會,生活才會更豐富多彩,寫出的文章才會更絢麗動人。
二、感悟是成長的需要
成長中,我們要學會總結一些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我們有必要總結自己成長經驗和教訓。一個人難免在成長中遇到挫折,如果能夠在成長中多多感悟,那么他成長、成熟就會快很多,就會少走很多彎路,就會在平常的生活中體會出幸福來。
著名作家史鐵生說,生病的經驗是一步步懂得滿足。發燒了,才知道不發燒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體會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詳。剛坐上輪椅時,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豈不把人的特點搞丟了?便覺天昏地暗。等又生出褥瘡,一連數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著,才看見端坐的日子其實多么晴朗。后來又患尿毒癥,經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懷念起往日的時光。終于醒悟:其實每時每刻我們都是幸運的,任何災難前面都可能再加上一個“更”字。史鐵生這段話,其實是他在生病時一步步進行感悟的結果,他得出了“每時每刻都是幸運的”深刻哲理。
三、感悟是學習語文的核心途徑
在學習語文課上,必須要進行感悟,感悟是學習語文的核心途徑。
那些優美的文章,不僅是語言優美,而且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作家能在平凡事物中發現不平凡的東西,這來源于他們獨特的感悟能力。
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就是他和承天寺的朋友張懷民在晚上睡不著覺,一起看月色。他寫出了優美的月下美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更重要的是,他進一步感悟,為什么其實夜晚看到這種美景呢?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最后一句道出玄機,因為其他的時候沒有像這樣閑適的心情來賞月和竹柏,所以沒有看出來。
那么我們在學習語文中,怎么感悟呢?
1.課堂上老師對課文進行感悟點撥
正是因為有了感悟,才寫出的千古文章。在講解《游褒禪山記》時,筆者點撥學生進行感悟:你肯定也游過很多山吧,但你為什么不能寫出來或寫出來很平淡,就是因為你沒有進行深入思索和感悟。
王安石通過游褒禪山,發現那些路途平坦的地方,游人就多;而危險又偏遠的地方,游人就少。但世界上奇特的景觀,常在險遠的地方。進一步感悟,寫出了千古的名句: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盡了自己最大努力,還是達不到目標,就沒有什么遺憾了,誰還能譏笑自己呢?
2.課堂上穿插有關感悟的故事
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穿插有關感悟的故事,啟迪學生多多思考和感悟。
筆者常常給學生們講一個化學家的故事。著名的科學家盧瑟福十分重視實驗,但更重視思考和感悟。一天夜里,盧瑟福到實驗室看到一個學生埋頭做實驗,那個學生告訴他:“我除了吃飯睡覺,就是在實驗室里做實驗。”這個學生滿以為會得到化學家的表揚,沒想到盧瑟福和藹又嚴肅地教育他說:“孩子,你整天做實驗,那你用什么時間思考呢?”這句話道出了思考和感悟的重要性。
3.指導學生課下進行感悟體驗
可以帶領學生去感悟大自然,感悟秋天等。與課本相聯系,比如學習了《故都的秋》之后,可以在秋天,讓學生真正去郊外,去觀察秋天的變化。聯系課本,讓學生說一說秋的變化。只有真正有了感悟,才會寫出新穎的文章來。
郁達夫說,故都的秋來得特別的清、靜、悲涼。那么,你的家鄉在哪里,你對家鄉秋的感悟是什么,用幾個字概括。
感悟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你在操場漫步時,在吃飯的路上,你在坐車時等等,都可以感悟。
4.讓學生進行感悟練筆
把自己的感悟文章給學生讀,然后讓他們學著去寫,也會有不錯的效果。筆者曾讀自寫的一篇文章《感謝》。這篇文章是筆者在一個黃昏,獨自半躺在床上,突然之間對親情、友情、愛情、師生情等有了新的感悟,半躺在床上一口氣寫下的。以下是文章最后的幾段:
感謝,無盡的感謝,感謝所有認識我的人;感謝因我的文字而了解我的人,感謝會在今后人生道路上與我相逢相識的人;感謝晨風,感謝夕露;感謝庭花,感謝街草;感謝天地萬物……
生命不息,感謝不止;學會感恩,幸福常在!
窗外一輪明月升起,一直升到我心間……
一個學生看了我的感悟文章之后,也寫了一篇文章,叫《感謝盜我號的人》。他文中寫道:
感謝盜我賽爾號(一種網絡游戲的號碼)的人,我的同學航航還沉迷于那個一年前我就不玩的游戲,我被盜的號都比他現在玩的級別高。要不是號被盜,我現在還在玩這么低級的游戲呢!
一般人對盜自己號的人,表現出痛恨之情,而這個學生,表現出感激之情,因為這讓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這就是在啟發之下進行的感悟。
總之,學語文要有悟性,要善于領悟生活的真諦,學做一個敏思善悟的人。這樣,你的語文學習就會有飛速發展,你的人生也會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林海森.基于教材例文 引導品讀感悟[J].教書育人,2016(4):29.
[2]史鐵生著.病隙碎筆[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4(06).
作者簡介:
袁旭東(1974—),男,漢族,河北定州人,一級教師,教育碩士。單位:河北省定州市實驗中學,研究方向:語文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