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婷
近年來,社會競爭日益加劇,生活節奏不斷加快,而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年齡較小,自控能力較差,易引發學業危機、情感危機等發展性危機。這些危機的存在易引起他們行為的偏差,導致部分學生出現自傷、傷人、沉溺網絡、離家出走、懷孕、情感波動、學習無力等不良后果。作為學校教育工作者,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關鍵詞]中職生;心理危機;應對措施
在社會轉型期的大環境下,由于社會認知的偏見,社會、學校、家庭等對中職生普遍存在不正確、不科學的教育觀念及教育方式,中職生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和家庭壓力,心理壓力不斷增大。因此對中職生開展心理危機的相關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結合我國生命教育的實際情況,探索適合我們中職生的生命教育方法。
1 心理危機現狀
1.1 友情危機
中職生正處于半幼稚半成熟的“心理斷乳期”,朋友在他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地位,每個人都期望自己能夠擁有知心朋友。而且,本校的中職生中住宿生占絕大多數,因此在長期“同住屋檐下”的相處過程中易出現矛盾和磕磕碰碰,友誼危機的發生在所難免。近5成的學生表示,當生活中出現一些突發事件時,他們往往伴有焦慮的情緒體驗。當學生遇到心理困擾時,59%的學生選擇自己解決,42%和31%的同學選擇向同學和父母求助,僅有5%的同學會選擇向老師求助。由此可見,教師在學生發生心理危機時并不是他們心目中的“重要他人”。教師是目前與學生相處時間較多的群體,但教師的作用更多是集中在知識的傳授上,對學生的生活及心理的影響作用較小。
1.2 學習和情感危機
中職生在初中階段體驗到的更多是學習的失敗,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抱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態進入中職學校,學習動力不足,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等導致他們也出現了學習危機。另外,正值青春期的中職生在異性交往方面也開始產生興趣,他們開始關注異性也開始希望被異性所關注,他們存在好奇心和從眾心理,因此一部分中職生也開始談起了戀愛,但由于他們的心理不夠成熟,因此由戀愛關系引發的各種問題也常常會使他們產生心理危機。
2 本校應對措施
2.1 初步構建心理危機預警機制
近年來,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危機現象呈逐步上升的趨勢,建立學校心理危機預警機制刻不容緩。2009年,本市正式成立了突發事件心理危機干預小組,該小組成員主要由長期從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并具備國家心理咨詢師資格的中小學教師擔任。
目前,我校也建立了心理危機預警系統,該系統分為一般流程和特殊流程。該心理危機預警系統充分利用學生的力量,將來自全校40個班級對心理學感興趣,有意愿為同學服務的學生吸納為心理委員,每周四下午由專職心理教師對他們進行培訓,心理委員的組織機構為各班心理委員——各專業部會長——心理協會會長。一般流程也就是分級上報制,由心理委員及時關注班級當中的個案,發現個案存在不良的情緒或行為時,及時上報至分部會長,由分部會長聯絡總會長,然后總會長報告心理教師,心理教師根據實際情況介入處理,或者聯系班主任及分部德育主任和學生家長,必要時報告學校主管部門或進行轉介。特殊流程及緊急上報制,當心理委員發現較為緊急的個案情況時,直接上報心理教師,心理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處理。
2.2 生命教育學科滲透
生命教育與許多學科領域相關,與道德教育、倫理教育、價值教育、等均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中等職業學校要進行生命教育,除了心理健康教育課要起到積極的引領作用之外,其它基礎課及專業課也應將生命教育的內容納入教育的范圍。
2.3 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加強心理咨詢
在學生入學初期,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利用專業的心理測評軟件對全體新生進行心理普查,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對系統反應出的存在異常狀況的學生及時關注,必要時進行個體心理咨詢,同時與班主任聯系溝通,加強關注。
2.4 開設專門的《生命教育》課程
根據多年經驗,我校德育教研組開發了《生命教育小讀本》,需進一步申請并完善形成校本教材。具體的開課形式有以下幾種方式:德育教研組成員在任教班級中結合生命教育系列課程進行授課;《生命教育小讀本》形成校本課程,開設選修課;通過學生處將該讀本分發到各班班主任手中,鼓勵他們利用班會課的時間進行生命教育;定期在班主任當中開展講座,將生命教育的各種知識進行宣傳,利用班主任的力量開展生命教育。
2.5 學校各部門的協同教育
學生處利用升旗儀式或其它全校集會的時間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知識的宣傳;各專業部利用課間操及其它部門集會時間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保衛處每年定期開展防空防災演習,讓學生學會“防范于未然”。
希望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生命教育內容,可以促進中職生的心理健康,不僅使他們能夠擁有更加健全的生命意識,而且能夠借助他們的力量去影響身邊的親朋好友,使我們的社會能夠更加正確地面對心理危機。
作者單位:
三門峽市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