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中職學生而言,明確溝通交流能力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相關的與人溝通的方法與技巧尤為重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樹立以學生為本思想,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注重實訓,提高學生學習效果;改變教學評價方法,注重對學生學習態度、過程的評價;在教學中,注重品行教育的滲透,注重學生品行、修養的提升。
【關鍵詞】中職學生;溝通能力;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人是社會的人,馬克思說:“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人要想生存,不可避免地要處理與他人和社會的各種各樣的關系。良好的溝通與交流能力是一個人具有良好素養的表現,是現今社會個人生存和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是為人處世、立足于社會的必備能力。
職業教育是“就業教育”,中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從踏入中職學校的大門起,就在為就業做準備。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由于語文能力普遍不高,隨之而來的表現為大多數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不強,與人溝通交流的能力難以令人滿意,直接影響到中職學生的職業生涯發展。
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我發現目前中職學生在溝通方面普遍存在的問題有如下幾點:
1.由于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自我意識較強,心理發展還不夠成熟,對人際關系的重要性認識不足,處世缺乏必要的溝通技巧,遇事往往不能得體表達、溝通與交流。
2.在初中階段,由于長期處于不被重視與尊重的地位,雖然一些學生渴望與人交流,但表現得比較自卑,自信心不強,不敢表達自己。
3.中職學校的一部分學生由于家庭等各方面原因影響,個人素質較差,遇事修養不夠,直接影響到與人溝通的能力。
4.從進入職場的學生反饋來看,入職之初乃至一段時間內,最困擾的往往不是工作的辛苦,而是人際關系問題,學生普遍感到人際關系復雜,難以適應。
可見對于中職學生而言,明確溝通交流能力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相關的與人溝通的方法與技巧尤為重要。將有助于他們順利步入社會適應工作環境,并將對他們以后的發展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而且實踐證明,要想在職場有良好發展,溝通與交流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必備能力。
一、利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一份對某校新入校的中職生的問卷調查顯示,90%以上的中職學生對專業課更重視,認為語文等基礎課不太重要,學習興趣不高。對于學生而言,學習主動性的激發,主要還應靠興趣的培養,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對目前身在學校的學生大談今后進入社會后溝通能力的重要,寄希望于學生從理性角度來認識這個問題的重要,遠不如通過課程的興趣激發來得實際和有效。利用多媒體課件教學,以圖文并茂、影音結合的形式激發學生興趣;并利用網絡下載相關教學資源,將影音資料融入教學中,更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使課堂教學更多元化。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更利于喚起學生的專注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樹立以學生為本思想,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注重實訓,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溝通能力是通過實踐培養出來的。由于中職學生普遍語文素養不高,對文化課學習興趣不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本思想,在課堂上,主要引導學生“開口說”。
1.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沒話說或是不愿說的現狀,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激發學生說的欲望。比如在學習“交談”這一內容時,我給學生設計了這樣一道思考題:“課間休息時,你有個問題想問老師,不巧,當時老師正在和一名同學談話,你覺得你應該怎樣和老師說才是得體的?”由于這個問題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就發生在他們身邊,學生感覺很親切,也很感興趣,并且有話可說,自然很踴躍地給出了他們的想法。
2.教師應注重結合學生特點,多從學生實際出發,采用實踐性較強的案例教學、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方法,通過實際訓練讓學生掌握相關技能。實踐表明,這些方法也深受學生歡迎,學習效果較好。
比如在學習“稱呼”這一內容時,讓兩名學生分別用禮貌的不禮貌的、得體的不得體的、適合的不適合的等不同的方式稱呼另一名同學,讓那名同學加以比較談感受,并加入一些案例作為補充,由此,學生輕松總結出稱呼別人要禮貌、得體、適合等稱呼原則。通過情景模擬、角色扮演、案例教學等方法,學生發現小稱呼蘊含大學問,明白了“禮貌、得體、適合”稱呼的重要性,并學會了稱呼的技巧。
3.同時,也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學生思考、體悟,真正學有所得,切實提高學習效果。學生自己思考體會出的才是自己的。還可采用游戲等方法,寓教于樂。當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時,學習興趣自然更濃,課程學習的良性循環建立了,學習效果也更顯著。
在教學過程中會發現,每班都有幾個到十幾個的同學是活躍分子,通過語文課,他們找到了施展他們才能的舞臺,會根據訓練內容、積極準備,展示自己,表現非常積極和活躍。通過這門課他們找到了自信,在提高溝通能力的同時,學生的潛力和才能也得到了很好的開掘和發揮。
三、改變教學評價方法,注重對學生學習態度、過程的評價
由于中職學生個人素質普遍不高,語文能力難以令人滿意,在教學中,要求教師不應只注重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更應注重對學生學習態度的評價,“不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的學生”,多鼓勵學生,使學生不斷進步。
1.幫助學生克服緊張情緒。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學生是由于緊張、造成溝通障礙。這樣的學生尤其要多給他們提供練習機會。對于一些平時很少“說”的學生,不管說得好與不好,只要開了口,教師就應給予學生肯定、鼓勵的評價。作為教師應該看到,學生從不發言到發言就是進步,就應鼓勵,重要的是學生在進步,學生學習的態度在改變。這樣,讓學生逐步克服由于心理原因造成的表達不暢的現象。
“贊美是人類的陽光”,來自老師的一句肯定可能會讓一個學生從此不再膽怯,敢于和人交流。
2.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等方法,讓學生都參與到話題中。一個普遍的現象是,大部分學生站到講臺前講話會膽怯,但在座位上與同學間卻可以從容表達,通過小組合作等方式,學生間彼此激發,使學生敢說、愿說,有話可說,循序漸進,形成良性循環,力求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鍛煉,提高每一位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能力。
四、在教學中,注重品行教育的滲透,注重學生品行、修養的提升
在教學中,總會有一小部分學生只“啟”不發,不說或不會說,甚至拒絕開口,是教學中需重點解決的問題。這一現象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學生腦袋很“空”,語言貧乏,知識積累量少。另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由于學生的文化底蘊、品行修養普遍較差,素質也較低,有的甚至“出口成臟”,導致他們難以形成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因而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收集選擇素材,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給學生以文化的滋養。同時,注重品行教育的滲透,注重學生品行、修養的提升。
良好修養、高素質的人才會有高品質的溝通與交流,將來才會有高品質的生活與人生。為人師表,身教重于言教。為人師者,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德行修養,真正做到為人師表,率先垂范,在與人溝通交流時給學生做好表率與榜樣。
“親其師,信其道”,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只有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和道德修養,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的語文學習。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語文學科作為基礎學科,由于它本身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點,對一個民族的文化傳承起著不可替代、至關重要的作用,并將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提供最有力的保障。而語文教學中溝通能力的培養,在現今社會,對于促進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作者簡介:劉玉冰,女,1972年生,本科,大連商業學校教師,高級講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