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云
【摘 要】小學科學教學與學生的創造力培養關系密切,創造力的培養促進科學學習的深入,科學教學是創造力發展的重要陣地。
【關鍵詞】小學科學 創造力 創造性個性 創設有利環境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45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我國小學教學十分重視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這是現代教育區別于傳統教育的根本特征,也是現代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學生需要具備的核心素養,自然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特征。而小學科學作為一門科學精神十分強的科目,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發展學生創造性的重要教學途徑,我們在小學科學教學中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創造力發展。
一、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個性,使學生具備創造的需求和心理傾向
根據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結果顯示,創造力是人人都具備的一種內在心理能力,只是每個人表現的程度和早晚存在差異,而學校教學是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地對學生進行影響和教育的過程,就要綜合運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和因素,使學生的創造個性得到有效發展。
(一)采取啟發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創造動機,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小學時期,學生對很多事物和現象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小學科學教師要轉變教師角色,尊重學生的創造需求,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采取啟發式教學方法,啟發學生的好奇心,接納學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對學生進行鼓勵和贊揚,鼓勵學生對事物產生更多的好奇,形成探究的欲望。這是創造性個性發展的重要基礎。例如,小學階段,小學生的觀察比較細致,對于很多自然現象有較強的探究需求,如果教師對學生的問題嘲諷或者不屑一顧,學生的好奇心就會受挫,不利于進一步發展。有的學生會注意到夜晚的月亮有時是圓的,有時是月牙,但是月牙的時候還會隱約看到月亮的剩下部分,有的學生就會帶著好奇對教師提出疑問。雖然和課堂學習的知識沒有關聯,但是教師要慎重對待,以啟發的方式來引導學生自覺認識自然現象,自主解答問題。例如,教師可以先通過畫圖的形式讓學生理解地球、月亮和太陽的關系,然后啟發學生意識到月亮之所以存在月牙的狀態是因為地球擋住了太陽的光線,維護學生的創造性動機。教師不僅要認真回答,在解答問題的同時要對學生的細心和好奇進行表揚與鼓勵,贊賞學生的積極學習心理和主動提出提問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好奇心。
(二)教師要鼓勵學生的獨立性,表揚具有創新精神的學生,使學生產生創造的需求
小學時期,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十分豐富,很多時候,學生會在課堂或者課下表達很多新穎的觀點,甚至有的想法很新奇,超出教師的預料,或者有的意見會對課堂教學產生較大影響。這個時候,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觀點創新性,對于積極回答問題和善于思考的學生提出表揚,支持學生積極對問題做出不同的回答,激發學生的創造性需要,樹立創新意識,初步形成創新的精神。例如,在小學科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設置疑問:一盆水放時間久了,會不會變少呢?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會回答“會”,但是在進一步思考為什么會變少的時候,學生的回答千奇百怪,有的會說天太熱,有的會說溫度高,但是有的學生會說因為有風,教師要對與眾不同的觀點給予高度贊揚,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鼓勵。
(三)給學生提供具有創造性精神的學習榜樣,使學生在情感上接納創造性,自覺發展自身的創造個性,培養主動的創造意識
小學時期,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并且具有積極的學習心向,教師要在科學教學中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通過一些優秀的科學家和實驗家的創造活動,使學生理解創造性活動對生活和學習的意義,產生內在的模仿需要。例如,教師可以開展專門的課題教學,借助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使學生了解科學家的創造活動,激勵學生正確理解創造精神的培養和發展,了解創造活動的過程和精神。以愛迪生發明燈泡為例,一百多次的嘗試都沒有使愛迪生放棄創造活動,讓學生領略到創造對整個人類的意義,以及過程的堅持性之重要,使其受到良好的影響,自覺產生見賢思齊的創造心理,健全創造個性。
(四)對學生進行非邏輯思維的專門訓練,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促進創造個性的培養
非邏輯思維能力就是指學生的直覺思維,這與學生的想象能力關聯大,就是學生對于問題的第一感覺。如果學生的頭腦知識積累豐富,對于世界的理解和事物的看法就會更加全面;直覺經驗和積累豐富完善,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就能積極提出不同的猜想和假設,對學生的創造個性發展很有幫助。因此,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非邏輯思維,訓練直覺思維,激發想象力。例如,教師在講授雨形成過程的時候,就可以借助于直觀的圖片和結構圖把雨的形成程序展示出來。引發學生的想象,順利理解雨的產生與發展,以及大自然界科學物理現象的發展醞釀過程,增強思維的形象性,使其直覺思維得到發展。在學習完雨的形成過程之后,教師皆可以之呈現關于雪的形成過程圖片,讓學生根據直覺進行排序,及時把所學經驗進行組織重組,發展其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創設有利于創造力發展的環境,是小學科學教學的重要步驟
學生的創造力是在個性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因此,創造力的培養離不開環境的設置和組織,教師要為學生的創造力發展建設合理的環境,促進創造力有效發展。
(一)改革考試的制度和科學考試的內容
傳統的應試教育對學生進行考察的時候,只關注課本知識的學習,只注重能不能再現課本科學知識,而忽視對學生創造力的評價和發展。這種落后的教育評價環境對學生的創造力產生壓制,阻礙其自由發展。因此,教師要積極改革考試制度,使考試成為選拔人才和測試能力的有效工具,在考試內容上增加對學生創造力的測驗。例如,設計一些自主發揮和想象的題型,對學生的思維和思路進行評價,不局限于最終答案的固定,而是要求學生能夠有效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學以致用。
(二)教師給學生留有充分選擇的余地,給學生自主發揮的空間
教師要設計自由的教學環境,給學生留有獨立選擇和自主設計的機會和權利,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如科學教學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不在于作業的多少,而要設計開放性的題目,節約學生的學習時間,設計多樣化的創造性題目,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作業內容,實現創造的自主發展。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就必須在關注其個性發展的同時,創設有利的學習環境,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創造力有充分發揮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