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莉
【摘要】生活化的教學,能夠將學生放歸在學習的最好的狀態之中,所教學的內容就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這樣學生就會覺得其實語文知識離他們并不遠,他們愿意去學習和感悟。通過一定時間的積累,學生會發現語文知識能夠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他們對于語文的興趣就會更加的高昂,這樣教師的教學就能夠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加強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以及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協調發展。所謂語文素養,其實就是需要培養學生的一種綜合素養,它能夠適應生活的需要,融合相關場景,促進思維發展。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就需要將語文教學與生活進行銜接,調整教學方法。那么如何構建生活化的語文課堂呢?
一、立足教材,體察生活百態
教材,作為語文教學的載體,每一篇文章基本上都是基于生活,卻又在一定程度上高于生活,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從一定的意義上來講,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簡單而豐富的生活就存在于這樣一種立體的、鮮活的文本教材之中。所以,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所穿插的生活元素,激發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生活啟迪,體察生活百態,同時也給文本教材注入活力,更好的促進學生綜合素養形成。
許多的文本內容是學生比較常見和熟悉的生活現象,但是有時候,學生對于這些現象知道的很少。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能夠努力的挖掘出這些學生常見的卻又被漏掉的教學元素,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認真的觀察生活,進而在觀察中慢慢地認識生活,激發起學生之前有過的生活體驗,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文本,提升學生觀察和理解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奶奶的白發》這篇文章時,奶奶是生活中的人物,但是又有誰會觀察到奶奶的白發呢?因此,這是一個經常被遺漏的元素,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表演、對比等方法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讓學生把握“我”的情感變化。之后,學完本節課,教師可以設計一個自由思考題:(1)“通過課文,想想奶奶是怎樣辛辛苦苦為一家人操勞,黑發慢慢變成白發的?”(2)你想為奶奶做些什么?讓學生在思考之后,進行分享。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老一輩人為后輩人付出的艱辛、勞動,懂得要尊重長輩,不要讓長輩為我們操心,進而促進學生成長。
二、走進角色,再現生活場景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體驗是指由身體性活動與直接經驗而產生的感情和意識。它強調體驗所產生的情感和意識感悟,建立在學生的親歷之后。每一篇的課文都是以語言和文字作為記錄的載體的,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記錄的這些語言文字進行生活化的還原,進而獲得主觀上的感受。生活化的教學,是一種生活背景下穿插的情景化片段的學習。但是在教學中會發現,有很多的課文內容是離生活比較遙遠的,這就讓學生學習起來產生了困難,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借助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將課本內容還原成生活畫面,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進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能夠較好的理解課文的內容。
例如,在教學《負荊請罪》這篇文章時,因為距離學生比較遠,所以學生理解起來相對比較困難。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編排課本劇,選出幾個學生對文本進行演繹,這樣就能夠把課本中的文字轉換成生活場景,展現在學生面前。也就是說,這篇文章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扮演廉頗和藺相如,并將之間的故事進行情景演繹。通過生動的表演,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于藺相如不計前嫌、既往不咎、深明大義、寬容大度的理解,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三、依托文本,折射生活意境
小學語文的教材是美的載體,它憑借語言文字顯現物美、景美、事美、情美和人美,讓人通過欣賞富有韻味的語句、段落,喚起美感,對事物的認識有質的飛躍。課堂是個寬泛的概念,它外延為課堂教室外,課本練習之外。都說生活是知識的海洋,生活之中時時處處皆學問。例如,在教學《黃果樹瀑布》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先通過李白的《望廬山瀑布》導入課程,并簡單介紹黃果樹的情況,之后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重點的好詞佳句來完善其中重要地方的學習,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具來呈現相關的圖片視頻,對黃果樹進行情景展現,幫助學生感受黃果樹瀑布的壯美,以及大自然的無限生機對人的性情的陶冶,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生活的意境美。
四、結語
總而言之,生活中處處都有語文,也處處都能運用到語文知識。生活化的語文教學,不僅能夠克服之前語文教學中只注重語言的弊端,而且還優化了教學的過程,讓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增強。教師通過立足生活,體察生活,走進角色,感受生活等多個方面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更好地享受到生活化小學語文教學的精彩,從而讓課堂更加的鮮活。
參考文獻
[1]馬君誠.扎根生活,享受語文——小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化[J].語文建設,2014(14).
[2]孫殿華.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的課堂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2(17).
[3]付占巧.小學語文如何進行生活化教學[J].學周刊,2012(17).
(編輯:郭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