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瑞
(甘肅省華亭縣皇甫學校)
摘 要:近年來,學校踐行“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在學生閱讀課本自學的基礎上,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面對數學課堂學生自學時的閱讀現狀,作為教師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加強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指導,提高學生數學閱讀的能力,不只讓學生“學會”更要讓學生“會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能力;培養
一、培養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
課本是無聲的老師,是學生獲得系統知識的主要來源。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的自學環節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數學課本的習慣。
1.養成看書時獨立思考的習慣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閱讀為數學創造了獨立思考的機會。閱讀時把看、讀、思結合起來,讓學生邊讀邊思考教師提出的閱讀思考題,邊讀邊思考每個數據、符號、圖形的意義,理解關鍵詞語,認真推敲課本的黑體字和方框中的內容,建立知識間的聯系,只有積極主動地思考,才能提高自學效果。
2.養成閱讀時手腦并用的習慣
在閱讀課本時,要求學生畫出概念、公式、法則、關鍵詞語以及不理解的地方,以便記憶和質疑。閱讀中邊看、邊想、邊算,在算中找規律,嘗試探索,驗證推理的結論。閱讀也可以通過動手操作畫線段圖、平面圖形等,變抽象為直觀,幫助學生分析題意,理解數量關系。
二、教給學生閱讀數學課本的方法
1.閱讀例題,領會解題思路
課本中的例題是相關數學知識具有典型意義的題目,是教材編著者深思熟慮的產物。在閱讀例題時不能只讓學生讀、看、念,要注重教師的點撥和引導作用,閱讀前給予學生自學指導,讓學生帶著問題讀例題,使學生初步領會解決問題的思路。例如,在“分段計費”的問題教學中,學生閱讀例題前,自學指導中給出思考題:(1)從題目中你讀出了哪些信息?(2)行16.3千米計算時總里程按多少千米計算?(3)付多少元要分幾段計算?讓學生帶著三個問題閱讀例題,對每一步解答過程進行分析,逐步理解題意。知道了出租車收費的標準和行駛的里程數,要求6.3千米的費用,需按7千米計算;接著分析題中收費標準,所付費用要按兩段計算,得出所付費用=起步價+起步價以外路程的費用,在閱讀中讀出例題的解題思路,掌握了分段計費的解題方法。
2.閱讀插圖,啟迪形象思維
數學課本的插圖,形象直觀,有著文字不可取代的作用。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閱讀課本的插圖,用圖的形象性來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位置”一課時,引導學生看課本中上課時的座位圖,每行6名學生,有5行;通過圖示使學生明白豎行叫列,橫行叫排,再讓學生在主題圖中找到張亮的位置,結合例題中的文字表述,對用數對描述位置的方法有了直觀的理解。這樣將抽象的數學語言與直觀的圖形結合起來,給學生以具體的感性認識,起到化難為易的作用。
3.閱讀算式,掌握解題方法
讀課本算式時,教師應要求學生用數學語言讀出算式,明白算式代表的含義,掌握解題方法。例如,教學混合運算3.8×(4.5+12.9)-10.05時,讓學生讀出3.8乘4.5與12.9的和再減去10.05的差,不僅讀出了算式的含義,又理解了運算順序。閱讀教材時,教師還應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本解題的規范格式。例如,在解方程教學中,引導學生自學閱讀解方程過程、格式及檢驗過程,找出應該注意的地方,如解方程前必須先寫解字,以養成嚴謹的數學思維習慣。
三、引導學生形成數學閱讀的技巧
掌握閱讀技巧不僅是語文學習的任務,數學閱讀更要形成技巧。蘇霍姆林斯基說:“閱讀能教給他們思考,而思考則會變成一種激發的刺激?!痹跀祵W閱讀方法上的指導,教師應要求學生破除語文閱讀時的習慣,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停下來主動思考,做出自己的估計、判斷。引導學生閱讀時我曾用一些提示語如:“根據……可以得出……”“從以上條件可以看出……”“通過閱讀你能想到……”等,提示學生在閱讀時邊思索邊分析知識之間的聯系,找到解題思路,體會閱讀成功的喜悅感。
四、開發閱讀資源,從課內引向課外
數學閱讀的資源不僅僅是課堂中所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要點,書本所學的知識延伸以及和所學內容相關的數學常識、名家介紹等更是學生數學閱讀的豐富資源。將數學閱讀從課內引向課外,通過閱讀書本之外有趣的數學內容,以增強學生數學閱讀意識,開闊閱讀視野,豐富學生的數學文化知識,拓展數學文化的內涵,讓學生發現學習數學也是這么有趣。
陶行知說過:“好的教師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币虼?,作為教師應該著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閱讀是自學的主要形式,加強數學閱讀訓練,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和技能,就好比掌握了獨立獲取數學知識的金鑰匙。學生提高了數學閱讀能力才能更好地主動地去閱讀,從而形成自主探究學習的良好習慣。
參考文獻:
[1]張水平.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J].網絡科技時代,2008(20).
[2]王紅芹.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J].網絡科技時代,2008(15).
編輯 任 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