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鋒
【摘 要】地理作為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不僅在高中生的日常學習中占據重要地位,在生活及以后的工作中也能夠發揮巨大作用。但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往往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只關注學生的成績,忽略了高中地理的實踐性,難以讓學生真正了解地理學科,無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所學知識。高中地理教學應從結合生活實際、開展實踐活動、注重能力培養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創新高中地理教學的方法,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實踐能力,提升教學成效。
【關鍵詞】高中地理;生活實際;實踐活動;創新方法
高中地理是在學生已有地理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帶領學生進一步探索地球奧秘,揭開日常生活現象的神秘面紗,讓學生了解氣候變化、地表形態、自然災害等內容,它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隨著我國教育理論的發展和進步,新課標提出了“學習對學生終生有用的地理”,這既符合素質教育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又符合地理學科的特點,使理論結合實際,真正做到讓學生學以致用。
一、教材知識與生活中的地理現象相結合
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師只注重教材知識的講解,將教材內容灌輸給學生,卻忽略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理解程度,難以達到應有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將學生熟悉的、了解的日常生活現象引入其中,并與教材知識相結合,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將生活現象和教材知識相結合,需要注意幾個基本要點;第一,教師本身應該對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具備足夠的認識,能夠深入、細致、準確地剖析生活現象中蘊含的地理知識,使學生對其能夠形成深刻的認識。第二,教師需對教材知識有全面的掌握,尤其是切合考試重點的相關知識,教師更應深入分析歷年高考試題的出題趨勢,對教材知識進行拆解和重組,使其與生活現象形成統一。第三,結合教材知識和生活現象,既可以把生活現象作為載體,在其中融入教材知識,也可以把教材知識作為脈絡,用生活現象充實教材知識。
二、組織課外實踐活動
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學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的生活環境。此外,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強學生對地理學習的興趣,實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進一步提升地理學習效果。組織課外實踐活動需要按照合理的形式進行:首先,應合理選擇實踐項目。實踐項目的選擇既要切合教學的重點,又要切合學生的興趣特點。其次,合理設計實踐方案。實踐活動在正式展開之前應設計完善的方案,以確保實踐活動的順利展開。設計方案需根據對應的實踐項目、人員組織、實踐重點等環節進行。最后,做好實踐活動的管理工作。實踐活動的意義在于通過實際環境展開地理知識的教學,因此,教師應做好實踐活動的管理,確保學生能夠完全融入實踐中。
例如,在教“地球自轉”相關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對地球自轉形成更為深刻的認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地球自轉現象的調查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調查,憑借調查所得到的各類現象,對地球自轉的知識進一步了解。比如晝夜更替、地區時差、物體偏移等現象都是地球自轉引起的。
三、地理教學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
地理教學不應該只局限于教材知識,不能把學生培養成死記硬背的應試型學生,而應多給學生提供發言、思考的機會,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能夠靈活使用地理工具。在地理課程中,看圖能力是每名學生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在以后生活中經常會用到的一種能力,教師應教授學生看圖的重點、技巧,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并能充分利用已學的地理知識解釋地圖。
例如,在教“中國地形分布”內容時,教師應充分利用中國地形圖,幫助學生形成形象的地形分布意識,在做題時或在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通過實際的地形圖,可以讓學生清晰、直觀地認識到三大階梯的分界線以及其分界線所穿越的地區;還可以讓學生對我國地形的分布規律形成一定認識,如西高東低、北高南低等基本規律。在課堂上,教師還應該利用地形圖引導學生發言、思考問題,讓學生真正參與到地理教學的活動中,以此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四、突出高中地理學科特點
高中地理作為一門基礎學科,與其他學科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地理學科仍具有一些獨有的特點,如地域性、綜合性、實用性。高中地理知識中既有世界地理也有中國地理。從整體上看,世界地理有一些共同發展規律,可以普遍適用于各個方面;但從細處分,不同地域環境往往有著截然不同的地理特點,這時就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要重點分析其差異性。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聯系實際,突出相關地理知識的特點,以此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
比如,澳大利亞被稱為“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其最大的特點就是鐵礦儲量巨大,產量連年位居世界第一。同時,澳大利亞也被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其對應特點就是養羊業十分發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聯系實際,突出這些特點。
五、結語
在新課改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學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將教材知識和生活中的地理現象相結合、組織課外實踐活動、注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突出高中地理學科特點等方面,不斷創新,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