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健華
【摘 要】在情境中進行教學活動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難度,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準確度與理解深度。因此在如何更加高效地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創設、豐富小學數學教學情境模式與情境內容、加強教學情境與數學教學內容之間的聯系程度、優化學生在情境教學中的角色定位與互動模式,實現學生與數學教學內容之間的高效、及時、準確、多樣的融合與反饋,提升教師對小學數學教學活動的組織、管理、控制、引導的綜合能力,進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情境;情境創設;有效性
小學數學的主要教學目標就是要幫助學生積累數學基礎知識、提高數學計算能力、豐富數學思維方式,對此有效地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能力,促使學生更加準確地掌握數學知識要點,將是小學數學的教學任務。而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有效性,需要從情境模式選擇、教學任務制定與教學內容優化、學生與教師之間互動三個方向來進行教學情境管理與控制,才能真正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實現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地全面優化。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情境創設的原則
(1)小學數學教學情境應該數學教學內容之間聯系緊密。為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情境的有效性,老師必須要加強教學情境與數學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尤其是應該在立足于數學教學知識點的要求與教學重點來構建數學教學情境,促使數學教學情境可以對數學教學活動以及教學方向有一個明確的導向性,使得數學教學情境可以更好地為數學教學活動服務,實現學生在數學教學情境中對數學教學重點的掌握。
(2)數學教學情境應該多樣化與形象化,提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性。數學教學情境是開展數學教學活動的基礎,是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與主動性的教學方式,因此為了提高數學教學情境的有效性,老師必須拓展數學教學情境的呈現方式,使得數學教學情境可以隨著教學內容的差異、學生課堂反映的差異、教學形式的差異而進行調整與擴展,促使學生更加主動、更加積極、更加有效地融入到數學教學情境中來,提高數學教學情境的有效性。
(3)教學情境應該具有代表性,明確數學知識點的方法性與邏輯性。同時由于數學知識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與方法性,對學生的分析能力與思維能力具有明顯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情境選擇上更應該關注情境本身的代表性,集中體現數學知識點的邏輯性、方法性、思維性、過程性,讓學生在對數學教學情境的深度分析與理解之后,就可以更加精準的掌握數學教學知識點重點、熟悉數學思維過程、掌握數學解題技巧,進而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的基本方法
(1)運用多媒體來進行數學教學情境創設,提高學生的形象化認知與理解。數學教學情境的立體性與形象性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情境的有效性與有用性,因此老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情境創設時,應該充分考慮到運用多媒體來豐富課堂教學情境的形式與呈現方式讓學生在更加立體、更加形象、更加直觀的環境下完成對數學知識點的分析與理解。比如老師在進行《長度單位》的教學時,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對長度單位進行展示,尤其是可以利用多媒體多更加細小的長度單位進行拓展,提高學生對長度單位的形象化理解。
(2)采用生活情境來做好小學數學教學情境營造,減低學生的理解與分析難度。小學數學知識點與實際生活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而實際生活情境可以有效地降低學生對數學教學情境的理解與分析難度,因此老師可以充分營造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情境,進而提高教學情境的有效性。比如老師在進行《追擊問題》的教學情境設計時,老師可以利用現實中的交通工具如飛機、動車、汽車等進行問題情境的設計,使得數學教學情境更加的具體,進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情境所傳遞出來的數學關系與數學邏輯。
(3)使用問題導向來做好小學數學教學情境設計,促使情境內容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地鍛煉。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在數學情境中的學習主動性與思維積極性,老師還應該堅持數學問題導向來做好小學數學情境設計,讓數學教學情境以數學問題為出發點與落腳點,堅持以提高學生數學問題的分析、思維、解決的綜合能力為情境設計目的,使得學生在情境中有思考、有參與、有提升,讓數學教學情境與實際的數學教學活動以及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三、如何組織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的實施與聯動
(1)明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定位,提高情境內容與學生學習情況之間的聯系。明確好學生在數學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定位,是落實好數學教學情境的關鍵。老師必須要堅持以學生的數學學習實際與數學學習需求為出發點,結合學生的數學能力以及課堂反映情況來進行數學教學內容的調整,進而保證數學教學情境與學生學習情況之間的聯系與互動,保障學生適應數學情境、融入數學情境、理解數學情境,提高數學情境的教學有效性。
(2)引導學生進行對教學情境的分析與理解,做好情境教學的準備工作。數學教學情境的創設目標就是要通過情境來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點以及數學思維模式的理解與掌握,因此老師還必須要引導學生參與到對數學教學情境的理解與分析的過程中來。其中老師就應該做好情境教學的備課工作,尤其是提高教師自身對數學教學知識點以及數學教學方法的掌握與靈活管控,做好數學教學情境的預設,優化數學情境的組織實施效果。
(3)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來實施情境教學過程,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與自主性。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融入到數學教學情境中來,老師還必須要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來開展情境教學活動,發揮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比如老師在進行《長方體表面積》的教學時,老師營造一個計算教室粉刷面積的教學情境(設計一些不規則的粉刷要求等),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粉刷面積進行計算,尤其是應該明確對問題的理解與分析過程,保障學生可以對數學情境有一個過程性的認知與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發揮數學情境的教學輔導性與有效性。
(4)做好情境分析與解決過程中展示,以情境處理來反向提升數學情境質量。學生在進行小學數學學習時,往往是通過模仿教師的思維過程以及推導行為來實現的,因此在利用好小學數學教學情境時,老師還應該強化對數學情境分析與解決過程的展示。通過對數學情境的標準化、模式化、過程化的教學展示,幫助學生形成分析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范式,進而提高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模仿學習效果。比如老師在進行《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教學時,老師可以利用梯形與平行四邊形的轉換關系來進行數學教學情境創設,讓學生對梯形面積公式有一個形象化的認知,進而保障學生對該面積公式的實踐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類似的思維能力。
四、結束語
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教學內容,也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關鍵階段。利用好小學數學教學情境、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情境的有效性,讓學生在數學情境中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要點、鍛煉數學思維習慣、培養數學思維能力,將數學學習過程轉變成為學生主動思維、積極探索、有效完成的教學互動過程,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性,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書立.《創設有效情境,打造靈動課堂——淺談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3(12)39-39
[2]程蕾.《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情境創設的幾種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2(22)68-69
[3]任琳琳.《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J].小作家選刊,2015(5)
[4]吳素敏.《創設教學情境打造陽光課堂——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5(11)116-116
[5]趙德紅.《淺談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創設有效情境》[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