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潔關
【摘要】目前,初中化學教學強調,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參與到實驗過程中,養成科學的學習態度,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而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加強家庭小實驗的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化學 家庭小實驗 課堂教學 結合
所謂家庭小實驗,就是利用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作為實驗儀器和藥品,由學生在家里獨自或小組合作完成的一類化學實驗。現在我們所使用的科粵版九年級化學教材增設了不少有趣味性的實驗,有很多的實驗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可以改進成家庭小實驗。
一、貼近生活與自然,精選實驗素材內容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在于教學設計。而在實驗教學中,設計的亮點之一則是實驗素材要貼近生活、貼近社會,拉近化學與生活的距離,增加化學與學生的親切感。另外,實驗內容應貼近學生的學習、思維和能力,以達到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
案例1:甘藍汁液與白醋和廚房清潔劑的顏色變化
實驗用品:3個玻璃杯、紗布、甘藍、白酒、白醋、廚房清潔劑
實驗原理:紫甘藍含有花青素。花青素是一種酸堿指示劑,遇酸性物質會變紅色,遇堿性物質會變藍色。
實驗操作:
①取幾片紫甘藍葉子在碗中搗爛,加入白酒浸泡約一小時;
②用紗布將浸泡的汁液過濾或擠出在一個玻璃杯中;
③用另一個玻璃杯取上述得到汁液的三分之一,加入少量白醋;
④用另一個玻璃杯取上述得到汁液的三分之一,加入少量廚房清潔劑。
這個實驗是九年級化學教材的第一個實驗,也是學生開始接觸化學遇到的第一個實驗,它的教學目標要求不高,但對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有著重要的作用。
盡管學生還沒學到酸堿指示劑等相關的化學知識,但學生仍然可以在家庭小實驗中感受到實驗的樂趣。難能可貴的是,學生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
①為什么用白酒泡?用熱水泡行嗎?
②紫甘藍遇到洗衣粉是否也會變藍色?
③還有哪些花或果蔬或葉子也能進行這樣的變色實驗?
由此,教師在課堂中首先肯定了學生的疑問,同時讓學生明白科學實驗探究的過程離我們并不遙遠,關鍵在于我們是否比其他人多問了幾個“為什么”并付諸行動。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進入下一個的家庭小實驗:用生活常見植物自制酸堿指示劑,并提供了以下相關資料。
溫馨提示:以下花瓣和水果可能可以制成酸堿指示劑,請同學們試試。
1.紅蘿h皮;2.牽牛花(花瓣);3.月季花(花瓣);4.白菊花;5.紅玫瑰;6.美人蕉(花冠);7.紫色康乃馨花;8.紫甘薯;9.葡萄皮;10.粉紅玫瑰。
二、完善實驗設計,加工實驗素材,使內容形象而立體化
微粒觀是化學學科的最基本觀念。要讓學生建立起有關微粒的概念,做好有關實驗,而這些實驗要形象、生動才更有利于學生理解。
案例2:分子間的間隔實驗——“1+1”是否一定等于2
實驗用品:有刻度的玻璃杯、黃豆、芝麻、水、酒精、白糖
實驗內容:
①將1體積黃豆與1體積芝麻混合,所得體積是否等于這兩體積之和?
②將100 ml水與100 m1酒精混合,所得體積是否等于200ml?
③糖溶于水后,水的體積是否變化?
三、改進和創新實驗教學,讓教學知識生動而綠色化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質是否良好,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那么,通過實驗,就得讓學生認識到水的凈化在生活中是很重要的。
案例3:自制家庭簡易凈水器
實驗用品:塑料瓶一個、紗布、小卵石、石英砂、膨松棉、活性炭
實驗原理:凈水過程中紗布、小卵石、石英砂、膨松棉主要可以除去自然界的水中不溶性的雜質,活性炭可以吸附自然界的水中有顏色、有異味的可溶性雜質。
實驗裝置圖:(如圖)
買驗操作:
①取塑料瓶,剪去底部,瓶口用帶導管的單孔塞塞緊,將瓶子倒立;
②將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分別用水清洗干凈,曬干,待用;
③瓶內由下向上分層放置洗凈的膨松棉、紗布、活性炭、紗布、石英砂、紗布、小卵石、紗布;
④將做好的凈水器放穩,下面放一個干凈的玻璃杯,將一杯渾濁的水從凈水器的上面慢慢倒入,觀察從凈水器下面流出來的水是否澄清。
這個簡單而又實用的家庭小實驗,使學生認識到化學是有用的,激發了他們學好化學的愿望。由于一般家庭往往不具備單孔橡膠塞和活性炭,可以建議學生根據現有條件對裝置進行改進。
①不再用帶導管的單孔塞。取一個帶蓋的礦泉水瓶,在蓋子中間打一個小孔,放一團膨松棉后,就可以直接讓水從孔口流出。
②用完全燃燒后的蜂窩煤灰渣來代替活性炭。蜂窩煤灰渣疏松多孔,對一些可溶性雜質和異味氣體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處理方法是:將蜂窩煤灰渣砸碎,用清水浸泡,清洗數次,暴曬至干。
③用普通河沙代替石英砂,將河沙用水清洗干凈,曬干。
化學家庭小實驗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擴展和加深,不僅能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理解化學,還能開闊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