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黎
【摘要】現代社會,學生對于美術知識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教師在美術欣賞課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促使學生全面發展。在美術欣賞課上不僅可以欣賞藝術,還可以更多地了解國家的發展史及當代社會情況,增長見識。本文針對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展開探究。
【關鍵詞】初中美術欣賞課 審美能力 培養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正在朝著全面型、復合型方向發展。美術欣賞課程的教育有別于文化課程的教育。文化課的教育文字性、理論性較強,而美術欣賞課更多的是以圖片的形式教學。這種美術欣賞課的教育方式可以將這門課的魅力充分地展現給學生,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會帶著興趣進而積極參與到教學課堂中去。
一、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必要性
審美能力是學生發展必備的基本能力,同時對學生的審美觀以及“三觀”的養成也是有影響的。審美中的“美”不單單指片面的藝術或者表面的美麗,同時還包括內在美、行為美以及正確的社會價值觀,這些在美術欣賞課中都得到了充分表現。初中階段的學生身心發育還不成熟,很多事情都需要正確的引導才能樹立正確的觀念。美術欣賞課可使學生受到更多的教育,使其對于各國文化和時代背景都有更好的理解;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其對藝術的理解,同時也能夠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不同社會背景下的藝術可以給學生帶來不同的思考,不同國家的藝術作品可以使學生了解別國文化、生活習慣、風俗等,對于他們價值觀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藝術來源于生活,同時藝術又高于生活,藝術中包含了人們的理想與對生活的期待與向往。
二、初中美術欣賞課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方法
(一)確定發展方向,針對方向有計劃地教學
在美術教學中,教師的作用就像指南針,不斷地指引著方向,但是學生走路的方式和風格還是自己的。教師在教育過程開展之前一定要確認自己的教學目的和進度計劃,有序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因為審美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通過循序漸進的滲透來實現。總之,教師在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過程中,對于學習中的偏差和錯誤,要及時指導和糾正。教學方法雖各不相同,但要有針對性。對不同的教學主題,應采用最佳的最科學的方法使學生利用最短的時間掌握最多的內容。
但是要記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消化、理解、探討知識。在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中,要適當地滲入道德的教育,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科學的社會價值觀。這樣美術課堂上的內容會更加豐富,課堂氛圍會更加活躍,能讓學生在體味藝術魅力的同時品味人生,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
(二)深入研究教材,配合課外知識實現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目的
教材的編著是一項復雜的工作,需要花費工作人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為在教材內容的選用上,編寫人員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不僅要看這幅圖片學生能否看懂理解,還要看該圖片內含的教育意義,同時還要結合當前社會的發展情況,結合全球化的時代背景,將不同國家的藝術作品納入教材中。這可以使學生不僅了解我國的風俗風情,還可以了解外國的優秀文化。編寫人員很用心地選取教材內容,但是教師在教學中往往不能正確地意識到藝術欣賞對于學生的作用,只是將表面知識傳授給學生,簡單地將圖例講解給學生而對教學內容不進行篩選;教師沒有查閱更多的課外資料幫助學生了解、擴充知識;沒有將教材的潛在價值發揮出來使其得到最大化利用,教師對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不了解。學習過程中,學生是教材內容的挖掘者,對圖片進行有計劃、有選擇性的欣賞,提升審美能力。審美能力的培養當然不能只靠簡單的課堂欣賞,還要不斷地將范圍擴大延伸,比如在空閑時間到當地的文化館、博物館等地方去觀摩學習,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利用現有資源培養學生審美能力
培養學生通過視覺感知藝術的美。人們對于美的感悟一般都是通過眼睛觀察的,所以在初中美術欣賞課中,教師通過展示不同的具有美感和色彩感的圖片來培養學生興趣,同時將一些畫家創作初衷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很快投入到課堂的學習中去。
合理利用教具,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不應只教授教材中的內容,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工具都可以應用到教學中。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已經普及,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比如找一些相關的視頻圖片給學生,延伸知識內容。將授課與多媒體結合可以使學生更好、更直接地接觸到動感的圖片,使得學生的興趣更濃。結合相關的資料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比如教學表現主義作品時,可結合多媒體,使學生們對表現主義的產生、發展、風格和技巧更加了解。
鼓勵對于學生發揮藝術才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不能只注意課堂教學,還要多觀察學生,注意學生的興趣愛好。管理不同的學生需要不同的手段,正確的方法可以成就一個人,錯誤的管理就會毀了一個人。所以老師要在合適的時間給予學生正確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