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相宇
摘要:高中教學中,高中美術是非常重要的學科,實際上并沒有劃分在高考的考核范圍之中。所謂高考美術,主要針對美術特長生,也就是利用美術技能來參與到高考中,通過獲得一定的分數來降低某些高校的準入門檻。高中美術、高考美術存在著非常大的差別,最為重要的差別,實際上就是是否在高考氛圍中。
關鍵詞:高中美術;高考美術;關系
新課程改革促使基礎教育改革日漸深入,特別是美術教育中,傳統教育理念已經無法適應實際的教學需求,在美術教學中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人才。從目前教學來看,高中更加注重美育教育,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出社會主義建設者以及社會主義接班人。高中美術與高考美術二者之間存在著非常大的差別,高中美術教學是素質教育中的課程內容,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德育精神,提升學生創造能力以及操作能力,提升學生人文素質。高考美術則是更加傾向于升學,更加注重專業知識傳授,側重于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藝術性人才。總之,高中美術教學內容教學較為簡單,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教學要求相對角度,更加契合學生實際能力。
一、高中美術與高考美術融合分析
1、提升藝術鑒賞能力,樹立審美觀念。在美術鑒賞工作中,由于繪畫方式、繪畫工藝或者是表現手法方面存在著差別,那么呈現出的結構、構圖方面也存在著非常大的差別,這與作者表現的主題以及表達的時代背景具有非常大的差別,這就需要對作品進行深入性分析,了解作者創作心理特點以及深層內涵,體現出社會發展的精神風貌。例如,在進行青銅器美術教學中,更加突出中華民族的精神意義,古希臘藝術則是更加傾向于科學精神,等等,作為最高價值實際上就是精神方面的價值,有利于提升學生藝術鑒賞能力。高考美術則是側重學生美術作品床作目標,教學較為膚淺,目的性非常強,實際的學習缺乏深入性。傳統應試教育理念促使美術創作與日常生活存在著脫節的現象,學生缺乏對美術作品鑒賞意識,參與美術鑒賞的人群比較少并且覆蓋范圍比較低,但是教育中卻存在著鑒賞培養不足的問題,使得高考美術與美術鑒賞存在著不協調的現象。
2、踐行美術教學大綱,提升教學效率。美術專業教師在實際的招生過程中,更加傾向于學生美術技法方面的學習,也就是從色彩、素描以及速寫等角度進行考核,實際的招生并沒有涉及到高中美術教學內容,這就是高考美術、高中美術之間存在著不協調現象,高考美術更加注重專業技法學習,大部分學生為了能夠獲得更高的分數,正確更多的練習時間,甚至放棄了美術的鑒賞課程,這就使得高中美術教學處于較為困難的地步,實際的教學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應試教育理念影響促使學生忽視非統考科目,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數學生在座位上可行其實,對于高中美術學習,特別是美術鑒賞等方面的學習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課堂學習的操作性也并不高。在課堂教學中,標準式答案教學方式促使高中美術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學生學習思想較為僵化,實際的學習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大多數高中開設美術課程只是為了能有應付上級領導工作部分的檢查工作,更加注重美術技法學習,提升高考美術成績,但是忽視了鑒賞類教學,實際的教學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3、明確美術教學性質,改善傳統教學模式。高中美術、高考美術之間存在著不協調性實際上是無法避免的,將美術科目納入到高考教學中并不是非常的理想,這就需要高中注重培養學生理論知識能力,實現高中美術、高考美術之間的有效調節。從學生角度來看,高中美術學習對提升自身藝術修養以及個人思想內涵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審美方案的問題確實的高中美術教學中存在著不協調現象。在進行高考美術教學中,美術專業知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實現目的性、有意識以及計劃性學習,轉變過去對高中美術學習態度,實現高考美術、高中美術之間的協調,隨著學生個人日漸成熟,其行為舉止能夠在美術氣息較為濃厚的地區更加生動的體現出來,但是妄議的、盲目的衡量方式卻體現出存在的問題。個人的綜合素養直接的影響到學生個人品味以及個人內涵,對國家素質、民族素質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高考美術、高中美術不協調發展促使問題暴露愈加嚴重,因此,高中美術鑒賞課程非常的重要。
4、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升學生藝術素養。傳統美術教學大多采用僵化教學方式,教師從教師生平、創作背景以及創作內容等進行介紹,學生在課堂中一直處于被動地位,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思維能力以及現象能力,學生無法融入到課堂學習中,課堂學習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高考目的的最終目的就是升學,美術特長生的技能訓練也是為了高考服務,學生缺失理論知識。新課程改革使得高中教學更加注重開闊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理論知識能力以及藝術鑒賞能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實現高中美術、高考美術之間的有效結合。例如,在素描課程教學中,學生通過一支筆就能夠生動的表現出立體感以及空間感,學生學習積極性不斷提高,有利于更好的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思考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同時,還需要鼓勵學生在體會作品同時愛掌握美術作品制作以及描繪方式,提升學生美術學習積極性。
5、轉變應試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樹立靈活性理念。新課程改革更加注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需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自主學習活動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有效引導,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被關注性,同時還能夠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以及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從目前的教學來看,高考美術教學并沒有形成較為完備的教學形式,學生主要是參與課外輔導方式,實際教學呈現出程式化,學生只是背誦結構,缺乏美術學習趣味性,學生學習積極性并不高,美術成績也并不是非常理想。新課程改革更加注重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轉變灌輸性教學方式,鼓勵學生積極發現。
二、結語
從學生角度來看,新課程改革對我國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教師則需要重視教學反思。在新課程改革中,需要重視高中美術、高考美術之間的融合性,轉變傳統認知理念,實現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何海銀.試論如何將高中美術與高考美術結合[J].身花:上,2014(11):109-109.
[2] 徐艷秋.高中美術新課程與美術高考的關系[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7(06):13-15.
[3] 盧勇.談美術高考中速寫考試對高中美術教學的指導意義[J].美術教育研究,2014(04):129-129.
[4] 王勇.對當前美術高考存在的問題分析與思考[J].教育界,2012(36):1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