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丙剛
摘要:傳統課堂上的初中語文教學,基本上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的表達能力沒有得到相應的鍛煉,口語交際能力也得不到提高。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學生表達能力提出了筆者的幾點見解。
關鍵詞:初中語文;表達能力;訓練方法
很多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教師站在三尺講臺上揮舞著他的粉筆在黑板上奮筆疾書,而學生就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在課本上奮筆疾書,深怕落下老師要求做的筆記,這就是傳統課堂教學的基本模式——教師講,學生聽。隨著新課改的大力推行,要求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師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力,鼓勵學生在課堂中積極發言,讓他們表達自己的觀點。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學校都無法做到這樣的教學,一方面,師資不夠,很多班的學生數量都超額了;另一方面,教學的時間有限,所以,這樣的教學暫時還不能完全實現。但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要求,逐漸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確立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讓學生發表他們自己的見解,積極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表達能力訓練的現狀
良好的表達能力是學生進行有效口語交際的基礎,初中生都具備了一定的表達能力,心中也有自己的想法,但因為初中生剛進入青春期,生理、心理各方面都在發生著變化,導致他們不愿意說出心里的想法。在語文課堂上,面對老師的提問,即使學生知道答案,他們一般也不愿意舉起手來回答這個問題,甚至起來回答了,也可能會因為害羞而語無倫次,最終的答案也不盡如人意。在課堂教學中,因為學生缺乏相關的鍛煉,其語言組織能力低,導致他們不能把自己心里所想表達出來。如果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這方面的鍛煉,學生的羞澀情緒就會降低,組織語言的能力也會得到提高,表達能力也就能提高了。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能更流利的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大膽的提出自己的要求。
現在我國正大力推行素質教育,要求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的發展。當下的語文課堂教學還不能完全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因為教學內容的繁多、課時不足等因素影響,教師只能舍棄對學生部分能力的培養,其中就包括了表達能力的訓練。在教學實踐中,表達能力的教學只是蜻蜓點水,沒有得到師生的廣泛重視。同時,表達能力的提高需要長時間的訓練,這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對于教師來說如果騰出時間來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那么就難以在規定的教學時間里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教師只有在教學中忽略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但是,表達能力的重要性是教師應該明白的,表達能力的提高也能影響學生的寫作水平,作文要求寫,表達要求說,兩者的關系不言而喻,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
二、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策略
1、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一般都是教師講學生聽。那如果把課堂換成了學生講學生聽,學習效果又如何呢?在剛開始這樣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選擇課本中比較簡單的文章交給學生備課講學,教師在旁邊輔助學生。學生在剛開始的時候沒有經驗,膽子也比較小,有些學生甚至不敢上臺講課,這時候教師就要給學生足夠的鼓勵,幫助學生備課,給學生方法指導,讓他們戰勝害怕,也讓他們明白這是鍛煉自己的機會,通過幾次的鍛煉以后,學生的膽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這樣的互動教學,促進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便于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也能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擅長的地方,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增強他們的自信。另外,把課堂教學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就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對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2、情景教學的運用。傳統教學中課堂氛圍是比較死板的,學生的積極性沒有被激發出來,在學習中,學生主要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而老師主要是為了完成自身的教學任務,雙方都顯得十分被動。為改變這種現狀,我們可以適當運用情景教學,例如:七年級上冊中的《羚羊木雕》的教學,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學,一個學生扮演媽媽,一個學生扮演我,一個學生扮演爸爸,一個學生扮演萬芳,一個學生扮演白話和萬芳的媽媽(因為萬芳媽媽說話比較少,所以可以讓一個學生飾演兩個角色)。當確定角色了以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演練一下,以免在課堂中出現錯誤,通過不同學生對不同角色的扮演,就能把課堂氛圍帶動起來,學生的積極性也就被激發出來,注意力也會集中在課堂上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也體現出來。
3、生動的課堂的展現。傳統的課堂教學對學生來說沒有很強的吸引力,因為學生的主要任務是抄筆記,一堂課下來,學生的課本上擠滿了文字,但他們真正掌握的知識卻并不多,因為他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抄筆記上面,可能沒有認真聽教師講解知識點。而初中階段的學習壓力較大,很多學生都感覺學習時間不夠用,在課后也不能及時去復習課本知識。對此,教師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中盡可能多的記住知識就成為了教學的關鍵。初中生精神飽滿,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所以只要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教學的效率就會有相應的提升。初中語文的每一篇課文都有特定的感情色彩,或悲或喜,如果教師能把對文章的講解和音樂有機結合,肯定能吸引學生注意,同時這樣的教學氛圍也是輕松愉悅的。在教學中播放一定的背景音樂,會使學生的思維放松,在不知不覺中吸收知識。在這種教學情境下,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他們的膽子是會隨之變大,會更積極回答教師所提出的問題。
總之,如果一個人能清楚明白地說出自己的觀點,就能完整的寫出自己的觀點,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也有很大的幫助。所以,語文表達能力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不能忽略了對學生表達能力的教學。注重對表達能力的教學,加強對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才能達到素質教育的要求,才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思維發展動態,隨時注意他們的發展情況,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有助于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教學方式,最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