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要:新課改形式下的高中地理課堂,要轉變教師與學生的角色關系,教師作為課堂“引導者”要能夠引導學生學會通過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自主解決問題,充分尊重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地位,顧及到學生的聽課感受,確保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從而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創建高效地理課堂。
關鍵詞: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課堂效率
高中階段的地理學科屬于人文學科的范疇,相比于物理、化學等考查學生思維能力的理科類學科,地理學科更傾向于人文性的特點,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研究的內容也多是與人類居住的地球表面有關的地形、地貌、氣候等自然地理內容,以及人類活動對其產生影響的人文地理內容。因此對于課堂之上的地理學知識,學生學起來非但不會感到陌生,還會產生熟悉感,消除了他們對地理學科的恐懼,更容易拉近地理課堂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但是也正因如此,一些教師與學生對地理學科產生了錯誤的認識,在認知方面對地理學科不夠重視,他們認為課堂上的內容依靠初中階段的學習基礎和課后背誦就能很好的掌握,導致出現教師在課前備課環節懈怠,不重視授課方法,學生上課聽講不認真,容易開小差的不規范課堂現象,使高中地理課堂效率低下,教師缺乏教學熱情,學生參與課堂積極性不夠高,長此以往,不利于地理學科的良性發展。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繼續貫徹“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地位的作用,課堂教學活動緊緊圍繞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開展。作為地理教師不能固守成規,太過于依賴自己的教學經驗,要及時更新教學觀念,使之與新課改教學理念相符合,同時應該摒棄課堂上依舊存在著的陳舊的教學方法,改變過去應試教育模式下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教學方式,嘗試不同的講課方法,使學生感受到地理課堂的趣味性,從心底產生“我要學”的想法,才能真正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改變課堂氛圍,最終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針對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更有效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性,從而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問題,本論文試從轉變教學理念和充分了解學生兩方面展開討論。
一、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
教師的教學態度與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有重要的影響,學生在課堂之上以教師為模仿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都看在眼里,會成為他們行為準則的標準。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課態度與方法,會對學生學習地理學科的態度與積極性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教師的講課熱情,就會被老師的情緒所感染,不自覺的參與到對地理課堂知識的討論之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書本內容,會在課堂之上運用各種方法反復給學生講解、強調知識重難點,解答疑問,學生可以由此感受到老師對課堂知識的重視,從而督促學生認真聽講,與教師一起完成教學任務。因此,要提高高中地理課堂的教學效率,教師必須從自身入手,轉變教學觀念,重視學生的課堂聽課效果。
在新課改大背景下各種教學理念層出不窮,地理教師們在為構建良好的課堂秩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做各種嘗試,但是,萬變不離其宗,無論教師采用何種教學方法,都必須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符合當今的教學大環境,因此教師要認真研讀新課程理念的理論要求與標準,明確在實施素質教育教學的大背景下,應如何正確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應該在何種程度上調動課堂氛圍,才能使教學實踐獲得最好的效果。否則只重視實踐而忽視了理論指導,就會本末倒置,使課堂教學方向發生偏離,脫離原本的教學活動設計初衷,這也是為什么一些教師感覺課堂上學生配合的很好,課程開展的很順利,但是成績卻不盡如人意的原因。缺乏教學理論支持的教學活動,容易使教師忽略課堂教學目標,而一味的注重課堂教學氛圍,學生雖然參與熱情高,但因為缺乏教師的有效指導,對應該記住、理解的重點內容并不明確,導致課堂效率低下。
教師的教學成果、課堂講課效果與學生最終的高考成績有很大的關系,作為一名負責的教師應當密切關注當前的地理教學大環境,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以改進教學方法,使地理課堂充滿趣味性,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充分感受到地理學科的魅力;另外不能操之過急,要從教學改革節奏進行過快而忽略教學質量的現象中吸取教學經驗,重視對學生課堂學習狀況的檢查,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既學到知識,又得到良好的課堂體驗,才算是達到了新課改的最終目的。
二、充分了解學生,制定教學計劃
教師的課堂教學實施對象是學生,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無論設計怎樣的教學步驟,都是以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為依據的,只有充分考慮到學生聽課感受的課堂教學計劃,才算是達到了以“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才能最大限度的吸引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達到教學目標。為了使課堂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師必須對學生有足夠的了解。
首先,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教師在課堂上設計各種教學環節,是為了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進入所要講述的新知識的具體情境之中,如果學生因為知識儲備不夠,而不能很好的回答老師在課堂引入環節的提問,會打擊他們的上課積極性,對即將學習的新知識失去信心,從而降低課堂參與度。如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了充分的了解,課堂之上對于學生學起來普遍有困難的知識點,教師可以當作教學難點,花更多的時間與心思設計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更快的理解。而對于學生平日里掌握的比較扎實的知識點,在講新課的時候只要稍微一提即可,不必再浪費時間特意講解,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其次,教師還要了解學生的個性、興趣和愛好。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我會盡量選用學生普遍感興趣的內容當作教課素材,引導學生思考,因為都是他們喜歡的內容,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很愿意發表自己的意見與同學交流,通過同學之間的互動合作而得出最終答案的學習方式,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與自主探究能力,在班級里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學習氛圍。此外,在進行分組學習的時候,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個性,才能更加合理的進行分組,使課堂表現積極、個性活潑的學生帶動個性慢半拍的學生迅速進入討論模式,在互動中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總之,高中地理學習應當受到教師與學生的足夠的重視,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離不開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作為教學領導者教師的積極引導,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關注學生發展,才能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