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淑紅
摘 要:課堂教學是學生認識的主渠道,是實踐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成績,課堂教學的優化,40分鐘的教學時間的充分發揮的效能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只有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師生互動,才能使課堂教學達到更好地效果。
關鍵詞:初中化學;高效課堂;優化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那種依靠增加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做法,顯然是違背了教學規律。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必須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為中心。高效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核心,高效課堂應該抓好每一個環節。
一、教學目標明確具體
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啟蒙階段。首先要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和學生實際,確定教學目的和任務。教學目的任務是教學的綱,教學目的、任務一要具體明確,二要全面恰當,在知識技能方面明確哪些應該理解,哪些應該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過哪些內容、活動或練習,培養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課,一方面有主要的一兩項目的。如學習新知識,或進行某種技能訓練。同時,要全面考慮發展雙基和教育的各項任務以及能力的培養,如何貫穿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例如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這要求教師不僅做好實驗,還要教給學生如何觀察實驗過程和結果;要培養學生的技能,就要通過一定的練習,使學生掌握相當的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注意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過程和方法,以適應實際需要,防止出現教學上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二、知識教學優化
課堂知識教學是由教師的語言和板書表現出來的。教師能否掌握語言藝術,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語言規范準確能使學生得到嚴格的訓練,形成一絲不茍的學風。反之,講課模棱兩可,實驗結論似是而非,將使知識的本來面目全非。因此教學語言應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學科知識,不允許有半點疏漏。此外教師語言還要求既精練、豐富、生動活潑,又有幽默感,同時還要速度適中,這樣可以增添課堂活躍氣氛,減少疲勞,激發興趣。板書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的一種手段,好的板書能夠幫助教師表達講課的程序和內容,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能夠體現出講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好的板書還能彌補教師講授的不足,起著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考的作用;好的板書便于學生記筆記,有利于學生進行課后復習,理解和鞏固知識。
三、教學方法高效
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學過程達到優化的一種推動力。初中生學習化學,往往反映內容多,雜亂,理不出頭緒,要記的東西多,容易忘。學生剛剛開始學習化學時,對實驗現象興趣很濃,但并沒有因此形成穩定發展的內在動機,更不會聯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現象去想問題,不重視記憶、理解重要的事實、術語和原理、造成知識上的脫節,甚至學習水平分化,所以教師要有針對性地下工夫,為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情境,針對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發和發展學生探索、求知的內在動機。比如,在緒言課教學中,演示鎂帶燃燒,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生動的實驗現象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共同點?表明了什么道理?應當得出什么結論?并在這一認識過程中,從學習方法上給學生以啟迪。比如,學習過氧氣的物理性質以后,要給學生點明,學習和記憶的順序,即按色、態、味、嗅、溶解性、密度、熔沸點的順序,雖然不一定求全,但有個記憶和再現的順序,就便于聯想和回憶;當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時可以提示學生聯系氧氣的物理性質來學習、記憶。再比如,當學習到有關溶解度和溶質質量分數濃度的計算時,要引導學生把注意力先集中到充分理解概念或原理上,在明確了計算依據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找準相關量的關系后,再求解。
四、實驗教學激發興趣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它通過教師演示實驗或組織學生親手實驗操作,能把書本知識由微觀變為宏觀,把抽象變成具體,變無形為有形,使學生易于獲取多方面知識,鞏固學習成果,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一)利用演示實驗加強直觀教學。演示實驗是一種最有效地直觀教學方法。有人說,即使講千遍,不如做實驗。演示實驗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的依據和榜樣,對學生的實驗技能起著示范作用。
(二)讓學生多動手以提高興趣。學生多動手實驗,可以使學生獲得生動的感性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鞏固所學化學知識,形成化學概念,促進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放手讓學生參與的做法激勵了學生積極思考的意識,增強了化學實驗思維能力,學生動手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學生做實驗時,教師應現場指導,耐心解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并結合實驗采取及時提問、出思考題等手段,啟發學生積極思考、解答疑難,使他們的注意力更為集中,觀察現象更仔細,實驗的興趣更濃厚。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和指導者,學生是教育的客體,又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教師的教要落實到學生的學上。高效課堂是一種教學形式,教師的一堂課不能只滿足合乎科學性、系統性,還必須看到學生是否有了獲得知識的動力,學生是否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進行思考和學習,是否處在積極的智力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