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雪俊
摘要:現在的歷史教學已經不再是傳統的歷史知識的傳授,而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教學過程要“生活化”,在新課講授中,應不失時機地將教材上的歷史知識點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以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教學方式要靈活多樣,要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才能尋找到學生的興奮點,激活歷史教學課堂。同時還要進行課外拓展,感受“歷史”,關注社會熱點,引導學生關注歷史。
關鍵詞:歷史教學;現實生活;結合
現在的歷史教學已經不再是傳統的歷史知識的傳授,而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倡導“教育回歸生活”“課程生活化”的理念,強調把學生的學習、生活中的的經驗、感悟運用到課堂中來,使課程與學生生活保持密切的聯系。歷史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則是課程與學生學習、生活聯系的源泉,只有貼近生活的歷史才是真正能讓學生接受和理解的歷史,才是真正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歷史,才是真正能得以傳承的歷史。我認為要做到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教學過程要“生活化”
首先,課堂的導入要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講《大一統的漢朝》時,就提到當時熱播的電視劇《漢武大帝》,讓學生體會到漢武帝的雄才大略,是他開創了西漢王朝最鼎盛繁榮的時期,他的治理使漢朝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有了學生熟悉的內容,對學習漢武帝大一統所采取的措施也就有興趣了,對于理解和對問題的分析也就比較容易了。
其次,在新課講授中,應不失時機地將教材上的歷史知識點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以培養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抗日戰爭期間,唐縣人民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被評為“模范抗日根據地”。在唐縣建有唐縣白求恩柯棣華紀念館,軍城有晉察冀烈士陵園,軍城牛眼溝更是白求恩醫生工作過的地方,學生對這些地方不但熟悉,在家中或者村子里就是聽長輩們講著那些革命事跡長大的,心中已經對抗戰史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感觸,在講抗戰史時,就要充分的利用這些地方資源,縮短學生理解的距離。
最后,教學方式要靈活多樣,要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才能尋找到學生的興奮點,激活歷史教學課堂,例如,在講七年級下冊《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我把全班分成四組,利用現在流行的穿越劇,全班穿越到北宋旅游,體驗宋代社會生活。每一組分別負責衣、食、住、行中的一項,并為全班服務,可以要求:你的旅游必須體驗北宋人們的衣、食、住、行、娛樂。首先決定你要穿什么樣的衣服?旅游時要盡量吃到你認為北宋最好吃的東西,入城后將使用什么樣的交通工具到達不同的目的地?當你玩累了,你要到哪里休息呢?通過分組表演的形式,使學生明白宋代社會生活的豐富多彩,最后通過宋代主要民間傳統節日習俗與家鄉主要傳統節日風較,學生明白:宋代民間傳統節日有很多節日保留下來了,如宋代的元旦和我們現在的春節風俗基本相同,這樣以家鄉的民俗資源為依托,讓學生從身邊的“歷史”去了解祖國傳統節日的習俗,充分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課外拓展,感受“歷史”
充分利用本地是革命老區的便利,讓學生走訪村中的老軍人,老戰士,可以讓學生設身處地的去體驗歷史,感受歷史,理解歷史。
由于歷史學科講述的內容都是遠離現實生活,對中學生來說許多歷史問題都是難以理解的。這時,可以利用便利的多媒體或者影視劇讓學生感受歷史,例如講《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時就利用了《天龍八部》、《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楊家將》《穆桂英掛帥》等電視劇,學生熟悉哪部電視劇,就引用哪部影視劇的時代背景,讓學生以熟悉的人物置身于歷史事件的背景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準確的理解并把握這一時期的歷史。
也可以開展歷史活動課,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進行角色情景劇演練,也可以排成小品,讓學生對于發生在幾百年甚至幾千年以前的事進行加工處理,使歷史情景再現于同學們面前,這無疑使原本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歷史生活化了,比較容易讓學生產生共鳴,對加強學生的知識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三、關注社會熱點,引導學生關注歷史
中學生對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社會上的熱點、焦點會耳聞目染引起他們的關注,我們要善于發現這些現實問題和歷史知識的聯系,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思考,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例如,西藏、新疆暴力恐怖事件發生后,就向學生提問“為什么西藏、新疆自古以來是中國的領土”,學生們紛紛從課本中找到證據,對那些企圖分裂祖國的暴力恐怖分子的罪惡行徑表示了極大憤慨和嚴厲譴責,讓我們看清了暴力恐怖分子敵視國家、危害社會、殺害無辜的兇殘本相和丑惡嘴臉。這不但是對人類生命的肆意踐踏,更是對人類社會共同秩序、人類文明共同底線的挑戰!使學生們深刻體會到團結穩定是福,分裂動亂是禍。
總之,在歷史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認識歷史教學與現實生活的重要性,利用多種教學方式,讓歷史教學回歸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實現它的社會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