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毅祥
摘 要:近幾年來,新課程改革在全國有條不紊地進行。初中歷史作為新課改的重要內容,在培養學生歷史文化素養,提升學生的歷史使命感等方面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習歷史本身就是教導后人要以史為鑒,振興中華。在新階段,初中歷史新課改給初中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歷史課堂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優化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有效教學。
關鍵詞:初中歷史;情境教學;有效學習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通過創設具體的歷史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不斷激發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和合作學習能力,從而促進教師的有效教學和學生的有效學習。在傳統的歷史課堂中,教師普遍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即歷史教師在上課之前根據課程標準進行備課,在上課過程中按照課本的目錄進行講授,在考試之前組織學生進行背誦。這種死記硬背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無疑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很難提高學生的歷史成績。所以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創設歷史教學情境很有必要。本文通過分析三種創設具體教學情境的初中歷史教學模式,希望為新課改下的初中歷史有效教學提供借鑒。
一、在小組合作中設置情境教學
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一直被初中課堂教學所倡導,但是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初中歷史新課改所倡導的合作學習是指在合作學習中引進具體的情境教學模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促進有效教學。
例如,在講初中歷史七年級(北師大版)《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學習,熟悉掌握春秋戰國的具體起止年代,了解五霸和七雄的具體指代,同時掌握三家分晉、合縱連橫等的歷史事實,培養學生的歷史綜合能力。在本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并在每個小組設置一名組長,配合教師監督學生的學習進度。之后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課本上的歷史事實設置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小組內部演習“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具體位置,三家分晉的爭奪過程,合縱連橫的具體案例”等,使學生在這些具體的教學情境中深刻理解具體的歷史事實,從而順利完成課堂的教學目標。在小組合作中設置具體教學情境的模式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使平時比較膽小的學生都參與進來,一方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另一方面促進了學生的有效學習。
二、合理使用多媒體布置合理情境
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展示動態的圖片、優美的音樂和形象的視頻,在這種環境中再引進具體的教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的自主意識,從而促進教師的高效教學和學生的有效學習。
例如,在講初中歷史八年級(北師大版)《辛亥革命》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熟悉掌握辛亥革命發生的背景,了解孫中山所進行的革命活動和武昌起義、中華民國成立的一些基本概況,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正確分析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在進行本課教學之前,教師給學生帶來一套中山服,指導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看中山服上的口袋、扣子等特點。用中山服引導課堂教學的模式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之后教師在多媒體上繼續展示出一系列的中山服圖片,再配上相應的音樂,使學生仿佛沉浸在當時的歷史事件之中。之后教師引導學生走進課本的學習,在講到三民主義的時候,聯系中山服,給學生進行必要的課堂延伸。“中山服袖子上的三顆扣子分別代表民族、民權和民生;四個口袋分別代表禮義廉恥;五顆扣子分別代表行政、立法、司法、考試和監察五權憲法。”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分析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完成本課的學習。這種設置教學情境的模式促進了學生的有效理解,提升了學習水平。
三、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歷史教師的專業素質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要提升歷史教師的專業素養,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學校要經常組織歷史教師進行專業的培訓,指導歷史教師不斷追求創新,不斷激發自己的歷史創新思維,從而把一些新的理念和教學手段運用在實際的歷史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的思維走向,激發學生的歷史思維和專業素養,從而促進有效教學;其次,歷史教師在設計歷史教案過程中,多采用新型的現代化的教案模式,給學生提出啟發性的問題,從簡單的問題出發逐漸過渡到比較難的問題,促進學生的深刻思考和有效理
解,順利地完成課堂的教學目標,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初中歷史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創新教學模式,以歷史情境教學為基本的切入點,不斷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從而促進初中歷史有效學習。總之,在初中歷史課堂設置具體教學情境的模式,對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完美的選擇。
參考文獻:
[1]晉凱.初中歷史情境教學中的教學準備策略研究[D].揚州大學,2015.
[2]張國權.情境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學園,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