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如蘋
摘 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音樂課程教學不僅應注重對學生基礎知識技能的培養,也應注意全方面發展素質教學,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加強學生對音樂的認知與體會,促進其思維與音樂創造力的發展。音樂欣賞課,即指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老師通過運用“感受與聆聽”等多變化授課方式,營造愉悅唯美的學習氛圍,進而引導學生去體會感悟音樂的優美及魅力,從而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創造力。通過對目前初中音樂欣賞課程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與不足的探尋,就能夠提升音樂欣賞課程的一些有效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究與思考。
關鍵詞: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方法探究
新課程標準要求,初中音樂課程教學需要突出培養學生對音樂審美的能力,而這也凸顯出了初中音樂欣賞課程的重要性。為有效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思維與鑒賞能力,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老師首先要把握好一個度,極盡貼合班級每個學生的理解能力與音樂欣賞理念,尊重在音樂欣賞方面學生在思想上所存在的差異性。所以,音樂欣賞課程教學需要老師創新教學方法,并做到正確引導,進而讓學生能夠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和真情實感,并真正感悟到音樂所潛藏的魅力。
一、老師要具備教學素養及扎實充分的音樂基本功
初中音樂欣賞課程教學中,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必不可少,但首先音樂老師一定要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對音樂作品也要能夠掌握透徹并反復鉆研。在此基礎之上,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老師還要努力協調與學生間的教學關系,以學生為主體,加強與學生間的溝通交流,鼓勵學生多發表個人意見。當然老師也可組織班級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通過對反饋意見的采集與解決,提高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
比如,在《紅巖魂》鑒賞課程教學中,老師可先以“紅巖”作為導入,引導學生學唱《歌樂山》歌曲,通過與革命時期的生活情景對比,讓學生深刻體會紅巖英烈的品格,感悟奮斗愛國的紅巖精神,最后再引導學生逐漸深入《紅巖魂》音樂欣賞課堂學習中去。另外,老師也可以用不同的表演形式來演示其音樂旋律,例如竹笛,又或者吉他、鋼琴,從而演繹出各種風格的音樂,通過觀看老師的表演,學生會感受到音樂自身所帶有的樂趣與風趣。最后的教學重點在于老師必須要提高學生的課堂活動參與度,如模唱,或者通過畫線條和圖形等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理解音樂段句之間存在的復雜聯系。
二、提高學生課堂活動參與度,積極開發教學資源
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更容易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度。初中音樂欣賞課程教學理念要求學生能自主進行創作學習,能夠理解音樂作品的真實涵義。因此,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創設多元化趣味性教學情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鑒賞活動中去,最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親身感受音樂,這樣學生對所學音樂作品會有更深刻的認知與了解。
例如,在《戰士的歌》一課教學中,老師可以為學生編排一次班級大合唱,并為學生租借好“戰士”革命服裝,集體活動會更受學生重視,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也更會竭盡全力。隨著音樂活動的參與,學生很容易就進入歌曲情景,在大合唱中也會深入感受到歌曲的力量及歌曲想要表達的情感。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增強學生對所學音樂作品的無限聯想,而且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對音樂欣賞課的興趣,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體會到了快樂,自身學習效率便會逐漸提高。另外,老師也可以充分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以此來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如音樂欣賞課程中對樂器進行介紹時,
由于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老師便可通過多媒體制作出所學樂器的視聽片段,這樣學生對大多數樂器都會有一個細致的了解與認知,當然老師也可找一些交響樂的演奏視頻,讓學生在視覺和聽覺上感受音樂的宏大唯美。
三、適當采用直觀教學方式
直觀具體教學法,即要求學生運用教學“用具”配合音樂學習,凸顯音樂特性,最終啟發學生對音樂創作的思考。例如,在《梨園芬芳》音樂作品鑒賞中,老師可以在課前預備一些古典傳統國式樂器,引導學生學習樂器的音色結構,再臨場體會樂器所帶來的音樂之美,進一步領悟《梨園芬芳》音樂作品的感染力。其次,老師也可采用“觀摩”等直觀教學方法。如在《白毛女》音樂賞析過程中,老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歌劇,充分利用舞臺歌劇的感染力來加強學生對所學作品的感悟。
在初中音樂欣賞課的教學實踐中,老師必須要以提高學生綜合素養為教學目標,積極豐富學生的音樂學識和創造性思維,引導學生從本質上理解音樂內涵并感悟音樂魅力,以期能夠促進學生音樂欣賞能力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可晨.初中音樂欣賞課教學方法初探[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6):116-117.
[2]楊翠翠.教有法,教無定法,而貴在得法:音樂欣賞課教學方法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