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強
摘 要: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優秀成績,更重要的是為了解決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因此,在教學知識的時候,教師不應只局限于課堂教學,還應注重從生活的角度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更好地解決其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
關鍵詞:物理教學;生活化;探討
在生活中物理知識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的,電學、力學等知識被廣泛應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那么,在教學中該如何將物理教學生活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識呢?下面筆者將這些問題進行重點分析。
一、在教學知識時轉變陳舊的觀念
1.強調生活,培養學生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教師是學生知識學習的引導者,他們對于學生的學習有著較大的幫助,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教師的教學觀念過于傳統,認為自己所教的知識與生活的聯系不大,那么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可能也意識不到知識與生活聯系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教師首先要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應強調教學生活化,在教學的時候多從生活化的角度思考教學問題,比如說,在教學許多物理知識的時候,都可以讓學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應用到了這些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在生活中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
2.體現學生主體作用,感悟生活中的物理知識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這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然而,在教學發展的過程中,不少教師并沒有認識到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的重要性,在教學時,他們習慣于學生服從自己的教學安排,習慣自己教什么學生就學什么的教學模式。長此以往,學生的物理學習積極性只會越來越低,更遑論教學的生活化。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要注意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盡可能地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教學中。如在學習《噪音》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聲音是噪音,面對噪音問題,自己又該怎么解決,通過思考這些生活中的問題,讓他們更為深入地感悟生活中的物理知識。
二、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具體措施
1.教學內容生活化
物理雖然是一門較為抽象的知識,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在初中教學階段,學生所學習的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還是較為緊密的,它的難度也沒有高中物理教學那么大,有許多知識都是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的。
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當盡量使教學內容生活化,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感受到生活的氣息。比如說,在學習“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這兩節的時候,不少學生對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幾種現象分不清楚,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教師就可以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如冬天天氣太冷的時候,池塘里的水會結冰這是凝固現象,但是太陽出來曬一曬,冰又會融化;而在理解汽化和液化的時候,教師可以舉做飯的例子,如將米和少量的水放在電飯煲里,一段時間之后,鍋里面的水不見了,但是電飯煲的蓋子上有許多凝結在一起的小水珠,讓學生思考原因,他們在學習了汽化和液化之后,對這一現象的原理很快就理解了。通過分析了這樣一些生活化的例子之后,物理知識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學生能夠感受到身邊的物理知識,學習積極性也會更高。
2.實驗生活化
物理教學離不開實驗,通過形式多樣的教學實驗,學生自己能夠更好地認識一些物理現象,而且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還能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但是物理實驗也并非都是高深莫測的,在教學時,同樣可以從生活中尋找素材,開展物理實驗。
例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時,教師就可以從生活入手,讓學生進行探索。可以在課堂上將兩個杯子盛滿水,分別在杯子里放入鐵釘和干木塊,然后觀察一下杯子里的水、鐵釘和干木塊分別有什么變化,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幫助學生來理解知識,而這種現象在生活中可以說是極為常見的。再比如,在學習《噪音》的時候,教師可以根據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開展探究性實驗,探究生活中有哪些噪音,有什么辦法可以降低噪音等等,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練習生活化
學生在學習知識之后,課后鞏固是必不可少的。在傳統的物理課堂上,教師的教學鞏固方式往往就是采取題海戰術,讓學生機械地做物理題,這種方式雖然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定幫助,但這種訓練方式較為機械、死板,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擴展,與生活化的聯系也不大。最主要的是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感受不到物理學習的趣味性,無法做到學以致用。
基于這樣的原因,教師在設置課后練習的時候,也應該從生活化的角度入手,使學生能夠感受到物理學習的趣味性,并且能夠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實現學以致用。如,在學習“安全用電與保護”的時候,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觀察家里常用的一些電器,看一看父母是怎樣使用和養護電器的,此外又有哪些方法能夠使用電更加安全,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能夠盡快脫離危險等,這些都是值得學生思考的問題,而思考實際上也是知識理解和運用的一個過程。
參考文獻:
[1]鄧建聰.淺析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2016(8).
[2]高建祥.芻議初中物理教學的生活化教學[J].才智,2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