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安琪
摘 要:大學英語教學中如何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滲透內容是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面臨的技術性很強的重大課題。文章依據馬克思主義認知論、思想政治教育學滲透原理系統提出了大學英語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滲透的內容,強調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要加強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產主義人生觀、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滲透。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滲透;大學英語
中圖分類號:G641;H319 文獻標識碼:A
一、滲透的主要內容
在與時俱進的時代大潮里,我們應當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產主義人生觀、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并始終將這些內容貫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方面。
1.馬克思主義世界觀
世界觀是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觀點。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它主要包括唯物辯證法、認識論和歷史唯物主義三部分。大學是一個人樹立并鞏固其世界觀的階段,而我國奉行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是通過相當長時間的實踐確立下來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西方多元化思想也不斷侵入中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留意這些思想,并主動向青年學生滲透鑄造靈魂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
辯證唯物主義有助于讓大學生掌握科學的對人對事的思維方式,這不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而且是青年學生們今后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指導思想。唯物辯證法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本方法,其實質和核心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立足于實踐,根據不同的條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是客觀存在于人腦中的反映。英語語法的根本作用是指導人們正確使用語言和認識語言所反映的客觀事物。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在訓練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的同時,也應該滲透辯證唯物主義的思維方式。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對社會主義價值合理性、價值內容的理論詮釋,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實現條件、手段和路徑的探討與說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心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要求人們以國家利益為根本,要求在維護國家利益、實現社會價值的前提下實現自我價值,將自身利益與廣大人民的利益相結合。
語言是用于交際的,交際行為是一個民族價值觀的寫照,民族價值觀是人們的重要價值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大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民族價值觀會受到西方文化和西方價值觀的沖擊,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在傳授語言和文化的同時,將課程內容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使學生在面對資本主義價值觀的時候,堅定自身理想信念,端正人生觀和價值觀。大學英語教學是最適合也是最容易向學生們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生們接觸英語課文,可以直接感受到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價值觀,英語教師此時絕不能只停留在翻譯講解課文內容上,而是要用帶有批判的眼光來引導價值觀問題,同時積極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共產主義人生觀
以人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共產主義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根本宗旨。而使大學生以共產主義世界觀去觀察和對待人生問題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人,人是有思想的,人的行為都是受到其思想指導的,都有一定的方向性和目標指向。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能夠激勵人們為實現目標而不斷努力奮斗。當代中國,在中國夢的偉大指引下,實現共產主義就是我們的遠大目標。當代大學生由于受學習壓力、人際關系、前途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加之當今社會激烈的競爭、金融危機下更加沉重的就業壓力等,他們面臨的各種心理壓力與日俱增。人生在世,總會有失意和沮喪,總是要經歷逆境和挫折。教師通過大學英語課程教學,可以用西方的一些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思想來對比中國的社會主義和我們努力靠近的共產主義之間的巨大差別,從而向青年學生們滲透健康向上的共產主義人生觀。
4.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之魂,缺少民族精神的文化就沒有了傳承價值。語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肩負著傳承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責任。英語作為學生的第二語言,如何讓他們既學到西方文化知識,又不忘記民族精神,這是每個英語教師的責任所在。民族精神教育滲透可以用能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引起學生興趣的語言交際活動形式進行,讓學生學會應用英語,以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為主線,科學地、恰當地、適時地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傳遞民族精神。在英語學習中,學生接收的信息量很大,對于中西方文化之間存在的差異,每一位教師都有義務在英語教學中深入挖掘文本中心思想,做好民族精神教育的滲透,變靜態的書本知識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內容的權重分析
大學英語教學中滲透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不是面面俱到、平均分配的,而應有針對性、有重點地實施滲透,這就必須分析和把握好滲透內容的權重。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第16號文件的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原則,基本道德規范、共同理想信念、愛國主義教育從不同的角度支撐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內容。
1.以基本道德規范為基礎
做人應以基本道德規范為藍本。《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來集中概括基本的道德規范。在對學生開展教育活動時,要根據具體情況,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英語教學有機結合起來,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愛國”就是要將自身價值的實現與社會價值相結合,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以國家利益為根本,為民族、為國家作力所能及的貢獻。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歷史,特別是改革開放使我國發生的巨大變化。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適時進行基本道德規范教育的滲透。通過英語教學,增進學生對國情民情的了解,同時,對學生進行形勢教育,引導他們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觀察社會、認識社會。“守法”是愛國的延伸,做一個愛國的大學生,首先要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大學生。“明禮”主要是規范公共場合的公共道德行為。在課堂教學中,特別是英語口語訓練的大量題材都是反映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的。如問路、借東西、打聽情況,在商店、在圖書館、在公共汽車上、在電影院、在街上,打擾別人、碰撞別人,處處可見“請、對不起、謝謝、我可不可以、好嗎”等字眼。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內容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助人為樂等品德教育。“誠信”是對“明禮”的進一步深化和升華。古人云:“禮于外,誠于內。”“團結友善”規范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強調了對大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向學生傳遞正確的競爭與合作理念;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課堂上的教學,開展組與組之間的競賽,如單詞接龍競賽、單詞默寫、情景會話表演或演講、英語角等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并在具體的活動中指導他們怎樣與同學、與他人相處。“勤儉自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對每一位公民提出的要求。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勤奮刻苦、奮斗不息的精神;在消費方面,培育他們儉樸、節儉的意識等。
2.以共同理想信念為核心
理想可以概括為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指社會主義信念和馬克思主義信念。共同理想信念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保障。學習英語并不僅僅是為了掌握知識與技能,更是為了了解西方文化的內涵,并將其與共產主義遠大理想進行全方位的比較,讓學生們在學習和比較中明確炎黃子孫的共同理想信念。事實證明,學習了解西方社會文化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成績,了解更多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識,能夠提升學生在閱讀、聽力、寫作等方面的能力。明白了這些道理,學生們在學習英語的同時就會更用心地體會西方文化,這也使英語教師們能夠充分運用文化這個載體,通過對西方文化的學習了解與分析來傳遞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信念。
3.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
愛國主義是傳統文化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現階段,愛國主義教育的核心任務是繼承和弘揚傳統民族文化,樹立正確的社會觀念和文化觀念,培育民族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英語作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之一,在全球得到了大力推廣,同時漢語文化也不可避免地遭到了沖擊。大學生在學習英語的時候,面對多樣的西方文化,很容易盲從和迷信,因此,教師要加大引導力度,明確英語教學的目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英語學習觀念,將英語作為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和與國際社會溝通的工具,通過英語來向世界推廣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從而更好地為建設社會主義社會而服務。大學英語教師在向學生傳授英語知識,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的同時,也要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于平常的教學之中。教師應當在充分了解、掌握學生思想發展的規律和趨勢之后,深入地把握學生的思想狀況和特點,順應社會發展之潮流和時機,推動學生的思想向正確方向發展,將愛國主義教育切實滲透到大學英語教學當中。
參考文獻:
[1]劉新庚.現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秋 石.為什么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而不能走別的道路[J].求是,2009(9).
[3]劉 瑛.大學英語教學應滲透思想政治教育[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06(7):70-71.
[4]王洪濤,史妮君,楊 虹.大學英語教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J].科技視界, 2015(2).
[5]楊莉莉.貫穿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9,23(2):97-99.
[6]張 娜.讓思想政治教育滲透于外語教學[J].知識經濟,2013(15).
[7]何少慶.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外語教學中[J].科學時代,2006(11):4-5.
[8]曲 靜.洋為中用,取其精華——談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考試周刊,2015(52):73-74.
[9]柯應根.大學英語教學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8):121-123.
[10]孫 潔.將思想政治教育滲透進大學英語教學[J].中國西部科技,2009,8(8):74-75.
[11]徐飛燕.大學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為例[J].蘭州學刊,2009(S1):216-217.
[12]張成偉.大學英語教學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探索與實踐[J].考試周刊,2014(56):96-97.
[13]錢明智.大學英語創新語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8(8):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