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長智

【摘 要】“翻轉課堂”是一種新興的課堂教學組織形式,開啟了基于“互聯網+”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習能力的新方式。以翻轉課堂為主體協作式學習的教學模式不是“推翻”重在“轉”,轉新形勢下的課堂觀、教師觀和學生觀。本文審視了目前課堂教學和翻轉課堂教學的優缺點,明確了對小學語文“傳統+翻轉”教學模式的構建和實踐,有的放矢地分析了“傳統+翻轉”教學模式式應用的優勢和弊端,對解決小學語文“翻轉課堂”存在的瓶頸難題作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是教育界目前探討最熱的一種學習模式,國內相關研究也與日俱增,尤其是隨著基于翻轉課堂教育模式的熱潮席卷全球,使國內教育界開啟了基于“互聯網+”傳授知識和培養學習能力的新方式。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等教育中發展得較快,但在基礎教育中還是少有例子。本文試著把這個新的教學理念與傳統課堂結合,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并利用信息化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
一、審視現象明確優缺
翻轉課堂指教師事先將所學的內容錄成微課視頻,連同其它文本材料一起上傳到相關學習云平臺,學生在家對照視頻進行自學,速度可以自我調整;課堂上,教師顛倒傳統“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即學生提出疑問,再由教師解答或組織學生討論解決,最后教師組織學生再次練習和完成作業,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一)翻轉課堂勢能彌補傳統教學的部分弊端
傳統的小學教學,重點集中在課堂40分鐘,而翻轉課堂刷新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解決了時空間的限制,如有些學生思維速度比較慢,可以稍加停留,不懂的還可反復回看,真正滿足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達到了深度學習。翻轉課堂作為新生事物,具有以下的優點:
1.教學視頻的“進退自如”符合個性化學習
由于小學生的學習基礎、認知能力的不均衡,傳統課堂教學的“劃一性”很難滿足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加上學生忙于聽課、疲于練習,課后的自習反思時間少,好多后進生由于跟不上進度,沒有充分的思考時間,越學越困難。其次目前大多學校班額比較多,加上時間和精力有限,教師深入學生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很困難。因此,傳統教學存在著不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弊端。
而翻轉課堂的特點正好彌補傳統教學的缺失。因為它的重要載體是微課視頻,視頻可暫停、可快進、可多次回看,有效地減少了部分學生由于無法滿足個性學習而出現的認知“斷層”,這樣異步教學就很有目的性和針對性,方便學生自主選擇學習內容進行有重點的學習,學生只要將不理解的內容帶回課堂,再由師生共同來解決,更好地達到“以學定教”的目的。
2.教學內容的“短小精悍”激發主動學習
在傳統教學中,課堂教學由于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學的全面性和針對性很差,教師很難既顧到優等生的學習活動,又同時顧到后進生的學習活動,造成部分學生只是陪讀。這種“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必定會使一部分學生難以適應。學生學習的個性差異得不到正視,學生表現出的一些認知特長常常得不到重視,甚至得到不公正的待遇;同時,學生學學習存在的認知缺點得不到彌補,甚至得到教師和同學的鄙視,這是在“教育平等”口號下的“教育不平等”,而且繁多的學習內容和任務會造成大多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作為翻轉課堂的核心組成內容的微課教學視頻,它的時長一般為10分鐘左右,便于學生課后的預習、鞏固和復習。因此,它符合小學生有意注意只有15分鐘的特點。相對于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內容,翻轉課堂具有內容短小精悍、主題鮮明、問題聚集、半結構化、使用便捷的特點,充分展示教學的精華部分,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反映學科教學的核心素養,能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
3.微課視頻的“優質精湛”促進教學資源的批量傳播
精湛的微課視頻是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的基礎,優質視頻課例不僅適合教師備課時的學習借鑒,而且有利于家長輔導孩子,也能促進缺課學生的補課和假期學生的提前自學,這樣特級教師、名師的優質教學使每個學生的互享學習得到可能。而且發揮好互動交流云平臺的作用是實施翻轉課堂教學的保證,只有做好學習者與授課者、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溝通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獲取知識的路徑,這樣的屬性正是翻轉課堂的閃光點。
(二)翻轉課堂運用不當導致的缺陷
翻轉課堂是一把雙刃劍,翻轉課堂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是相對的,不能無限地放大。如果不恰當使用,反而會適得其反。因為好多教師觀看微課時沒有將此內容與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結合起來,表現在直接讓學生觀看微視頻和識記知識,這樣的“觀微課”幾乎等同于傳統“老師講,學生聽”,只是換個形式而已,容易成為披著現代時尚外衣的新“接受性學習”,這與“翻轉課堂”的核心理念相悖的,不但起不到顛覆傳統教學模式的作用,而且會增加小學生的學業負擔。而且如果單純讓學生觀看教學視頻,會導致學科知識的碎片化,學習時間愈加支離破碎,或者演化為機械訓練,造成應試教育擴大再生產的嚴重后果。
二、探索模式規范實施
分析了以上二者的特點,可以看出翻轉課堂彌補了傳統課堂的缺陷,而目前傳統課堂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為了改進課堂,形成優勢互補,于是筆者吸收兩者的優點,將翻轉課堂模式與傳統課堂有機整合,形成以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的教學模式。
(一)整體構建“傳統+翻轉”協合式教學模式
該模式與傳統課堂一樣,分為課前、課堂、課后三部分,但教學內容和方式不同。該模式的課程設計應遵循以下幾個方式:
1.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按照不同的文本特點(如題材、體裁等)劃分不同的知識板塊;
2.每個模塊分解成若干個子微課,每個子微課都包括一個或幾個知識小點;
3.每個子微課,則由預習視頻、課堂視頻、PPT、課后習題、反思,課后測試等文件組成,供不同時間使用;
4.錄制微課視頻,以知識點為單元進行錄制,5—8分鐘左右,視頻中設置提問,可以用來測試。
在該協合模式教學模式中,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基于學習云平臺,師生通過完成自己的角色要求,來達到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
(二)具體實踐“傳統+翻轉”教學模式
我們利用移動終端、電腦及微信作為混合教學模式的實現平臺,在電腦或手機上可以播放視頻,建立班級微信群實現實時通信、提問、討論等。
【案例1】以五年級語文為例,依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用前面的課程設計方法,劃分知識點,做成子微課。比如可以分成“閱讀理解板塊”“寫作知識板塊”等大塊,而這些大塊又可以細分成若干個子微課,如“寫作知識板塊”可以包括“敘事”、“記人”、“寫景”、“狀物”、“讀(觀)后感”等若干子微課。具體的教學步驟可分為以下幾點:
1.課前預習
教師在授課前,把制定預習微視頻、預習問題等資料,發送給學生;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微課程預習單,通過微信群和同學討論,留問題給老師。教師自學預習單的疑難問題,對教學進程作出相應的調整,使教學更具針對性,更體現以“學”為中心。
2.課堂學習
通過預習問題,來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確保學生自主預習。通過播放課堂視頻講解重點內容,教師點評,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3.課后復習
學生在課后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可以觀看課堂視頻復習上課內容,在線提問和討論,完成作業或課后測試,并上傳。教師查看學生在交流平臺上提交的問題和討論的問題等信息,掌握學生復習情況,及時解答學生課后碰到的問題,總結反思。提供興趣拓展微課程,供學生擴展知識面。
這種“傳統+翻轉”協合式教學模式,有利于保持學習熱情,促進學生逐漸提升語文相關的能力。在這種創新課堂教學中,師生同在一個學習空間更方便,內化和拓展課堂教學內容的核心。學生仍然是自主學習的主體,教師則是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和把學習引向深入的幫助者與指導者,教師的目標是使學生成為最好的自主學習者。
三、師生共悅雙贏互惠
“傳統+翻轉”協合式教學模式可以把學習從被動灌輸變為主動探索,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通過互動的模式,使得學生對知識的獲取更有針對性,并且利用網絡平臺,提供給學生更多的個性化教育。
1.教師轉變觀念,促進學生成長
對教師來說,通過翻轉課堂,能更好了解學生的學情,做到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設計和有的放矢地的教學。而且教師有了更多的時間鉆研教材,進行資源整合,進行有效的文本解讀,課堂上教師則有更多時間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辯論等,讓學生深度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導和學習的主人。
2.優化教學方式,增進自主學習
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知識經驗、認知風格和心理傾向有所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優化教學方式,增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做到有差異地教學。而傳統劃一的教學模式無法真正實施分層教學或差異教學,但翻轉課堂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每位學生可以針對自身實際和學習需求,自主獨立地設計學習目標,安排學習進度,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可以挑戰難度更大的學習任務,基礎不強的學生則可以重復觀看教學課件反復學習,并隨時尋求教師的幫助,真正實現有針對性的分層教學。
3.教學資源共享,增強教研互動
以往教師開展教研活動時,因為礙于面子,往往是泛泛而談或挑好的方面說。而通過云平臺進行匿名交流,可以解決此項弊端,并通過教師之間的有效溝通真正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使備課內容、課型設計更加完美。一位教師的精彩講解可以供同段學生共同使用。從長遠來看,教學資源庫一旦建立起來,特別是小學語文學科,大量的特級教師視頻、優秀影視作品會大大地開拓學生的思維,教師可以從繁重的備、教、改、輔、查中解放出來,從而促進學生的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在傳統課堂中引入翻轉課堂是可行的。翻轉課堂教學方式只有與傳統課堂有機結合,并充分利用信息化術手段,才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表達能力。如何更好地結合翻轉課堂理念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還需一線教育者們積極嘗試、探索和總結。“傳統+翻轉”協合式教學必定會成為學生獲取科學知識、豐富課余生活的良性學習平臺。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的未來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14(7):5-16
[2]蘇春景,高亞男.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現狀及對策研究:以煙臺市芝罘區部分小學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15(3):43-49
[3]梁為麗.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一五階段性成果集(廣西卷)[C].2010年
[4]王海秋,王海冬.淺談“雙向并進”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A].探索創新發展[C].2000年
[5]胡壽海.小學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