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靜
摘 要:小學是語文學習的啟蒙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習語文能夠幫助學生系統接觸我國的傳統文化,了解我國的文化發展特點,而小學階段也是學生審美情趣培養的關鍵時期,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很大的影響,而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更是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發展的有效方法。學生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審美構建的過程,通過閱讀開拓自己的眼界,了解更多的風土人情,感受作者的情感。本文結合自己的教學,談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審美構建,供廣大同行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審美構建;審美情趣
小學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在這個時期,學生通過語文學習了解我國的文化,增加自己的文化修養,學會與人交流溝通的技巧。而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理解能力,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積累寫作素材,同時,閱讀也是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方法。仔細研究現有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在教學時往往只是簡單的對閱讀教材進行講解,教學的目的也是不斷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閱讀教學時主要是講解文章內容,講解相關的習題,教學方式較為枯燥,學生很容易就喪失學習興趣,也忽視了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學生在自己進行閱讀訓練時無法準確把握文章的感情,體會作者的思想,導致一些學生認為閱讀訓練沒有意義。因此,我們教師在教學時必須轉變教學方法,重視閱讀教學對學生審美的構建。在平時的教學中,鼓勵學生感受和發現文章的美感,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美,幫助學生掌握分析文章美對的技巧,促進學生的審美能力的發展。教師首先需要加強對審美構建的重視,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引導學生,其次,結合多樣化的閱讀方式,體現閱讀之美,構建學生的審美,接著,教師也可以結合現代化的教學工具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通過多種渠道發現閱讀之美,促進學生審美的構建,最后,教師需要構建一個別樣化的閱讀評價機制,改變原有單純以習題評價閱讀效果的方式,真正促進學生閱讀審美的構建。
一、加強對審美構建的重視
意識是行動的基礎,只有存在這個意識,人才會采取相應的行動,對于閱讀審美的構建也是。傳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教學時的重點是對文章內的分析,進行相關的訓練和講解,希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在這個過程中,教學方式較低,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興趣,這個過程忽視了對學生審美的構建;同時有些家長和教師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審美構建是不必要的。但其實,對學生進行審美構建能夠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促進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文章,進一步有助于學生完成相關的訓練。因此,我們教師在進行學生的審美構建時首先需要加強對其重視。在閱讀教學時加強對作者思想感情和文章結構美感的分析,引導學生對文章感情產生共鳴,學會閱讀文章的寫作結構和文章的韻律,以此來促進學生審美的構建。例如故事《春曉》,傳統教學時教師就是將古詩翻譯成現代漢語,但本人在教學時會讓學生反復閱讀這首古詩,幫助學生進行斷句,在反復的閱讀之中幫助學生感受到古詩詞對的美感。
二、提高教師專業素養
教師自身的審美能力對學生審美的構建有很大的影響。我國現有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影響較深,自身審美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要想有效構建學生的審美,我們教師需要不斷完勝自身的審美能力。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文學方式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各式各樣的文學作品不斷的出現,其中內容不一,有的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有的則會對學生產生不良的影響,我們教師就需要發揮自己的審美能力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平時的教學之余,我們教師也需要不斷的學習,了解最新的文學喜訊,對新的文學作品進行自己的解讀,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同時,加強與其他教師的溝通教學,學習他人的優秀之處,在這種溝通之中不斷提升自己。只有教師自身的審美能力得到提高,才能在構建學生的審美時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學生學會欣賞。
三、結合多樣化的閱讀方式
閱讀方式多種多樣,但在傳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采用灌輸式教學模式,以自身為主對閱讀內容進行講解,安排學生完成相關的閱讀訓練,然后再進行解題講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自然就無法順利進行審美構建。因此,我們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方式,結合多樣化的閱讀方法。通過多樣化的教學閱讀方式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體會到文章的美感,以此來促進學生審美的構建。教師在進行古詩文的教學時可以采用朗讀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讓學生通過反復不斷的朗讀感受到古詩文的韻律之美;而在進行敘事性文章的閱讀時則要求學生富有感情的進行閱讀,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回憶與文章內容相關的、親身經歷的事情,以此來觸動學生的情感,接著再讓學生默讀這篇文章,提問學生感覺文章中較為觸動的話,幫助學生學會評價,促進審美的構建。
例如,我在進行《懷念母親》這片課文的講解時,我先讓學生回憶自己母親對自己所做的一些事情來激發學生對母親的感激,接著讓學生閱讀這篇課文,讓學生用鉛筆畫出文中最能觸動自己的話或詞語,在閱讀結束之后安排學生起來回答并說出自己的理由,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自己進行思考,自己進行文章欣賞,可以很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結合現代化教學軟件
傳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的方法較為簡單,閱讀方式也局限于紙質文本的閱讀。但隨著教學理念的不斷推進,閱讀的定義也發生了新的變化,閱讀的方式不在僅僅局限于紙質文本,觀看相關的視頻,聽相關的音頻也成為了閱讀的方式之一,尤其是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化教學軟件的出現,更是給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我們教師在進行審美構建時可以結合現代化教學軟件。例如教師在遇到一些較為難講解的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搜索相關的教學視頻播放給學生看,通過名家講學來幫助學生掌握文章欣賞的方法,促進學生審美的構建。以我的實際教學為例,在進行古詩詞《春曉》的教學時,由于本人能力有限,無法完全像學生展示其韻律之美,因此我從網上搜索了一段該詩的音頻,該段視頻中的閱讀抑揚頓挫,很好的展示了古詩的閱讀方法,停頓方式,感情較為豐富,我讓學生跟著音頻進行閱讀,學習其中的朗讀方式,通過反復閱讀來感受這首詩的思想感情。在平時的教學之余,我也會在網上搜索一些文章賞析的視頻播放給學生看,學生喜歡新鮮事物,他們也更加愿意通過視頻的方式進行學習,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構建學生的審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五、構建別樣化的閱讀評價機制
評價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一環,所有的教師或多或少都會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而在閱讀教學中也是如此。傳統的閱讀教學,教師的評價方式就是通過習題或提問的方式進行,先考察學生對文章的理解,然后批改學生的作業。這樣的方式很容易打擊學生的閱讀興趣,也不利于學生審美的構建。因此,如果教師想要有效構建學生的審美,就必須構建別樣化的閱讀評價機制,在評價時充分考慮閱讀情感,閱讀賞析因素,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促進學生閱讀審美的構建。
六、結語
閱讀審美的構建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到的,需要我們廣大教師不斷努力,在教學時轉變傳統教學方式,結合多樣化的閱讀方法,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帶來的便利,郭敬明藥化的閱讀評價方式,來促進學生對閱讀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審美能力,同時我們教師也需要不斷提升自己審美水平,這樣才能在教學時更好的構建學生的審美。
參考文獻:
[1]錢友淦,教師要成為課堂教學的發現者[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2011(32).
[2]王菊,小學語文主體性學習的三大特征[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3).
[3]王要飛,從審美的視角反思新課程下的小學語文教學[J].現代教育科學.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