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詩蘭?オ?
摘要:本論文注重挖掘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隱性知識,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和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養成,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筆者試圖摸索出一種更適合初中歷史教學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重視;隱性知識;初中歷史;作用
一、 研究背景
在初中歷史新版教科書與教學活動中存在著大量的隱性知識,學習歷史,學生需要記憶,掌握大量的基礎知識,這使得相當一部分學生錯誤地認為,學習歷史就是上課記筆記,下課背書和做題,使得本來豐富多彩的歷史課反而成為學生們頭疼的學科。導致許多學生的成績不能提高,甚至出現厭學的情況。歷史教學不僅要關注學生接受和理解了多少歷史知識,更要關注通過對歷史課程的學習,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將產生的影響。
怎樣才能讓學生喜歡歷史課,又能比較輕松地掌握歷史知識,讓初中生把學習歷史真正地當成享受,是作者一直在思考并探究的一個問題。筆者認為,恰當地挖掘初中歷史新版教科書中的隱性知識可以增強歷史知識的系統性、立體感,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然而在教學活動中怎樣來挖掘隱性知識?是廣大教師和學生感到困惑的。
二、 隱性知識的內涵
知識分為顯性知識(Explicit Knowledge)和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顯性知識是指“能明確表達的知識”,包括“可以寫在書本和雜志上,能說出來的知識”;隱性知識是另外一種非常重要的知識類型,它支配著人的整個認識活動,為人類的認識活動提供最終的解釋性框架和知識信念,對于知識的創新和價值的創造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與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有很大關系,許多實際生活中的“成功表現”都是以隱性知識為基礎的。
[1]
本論文中所說的隱性知識,是指在初中歷史新版教科書中的文字和試題材料中沒有直接表述出來而實際上又隱蔽在其中的那種知識內容和知識聯系。[2] 它是指在歷史教科書中無明確表述或雖有表述, 但不在一定的知識范圍之內,須經過一定的思維活動才能聯系在一起的知識。不同的教科書包含不同的隱性知識。[3]
三、 隱性知識教學的作用
教科書中的隱性知識是中學歷史教學的不可或缺甚至是更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實際教學中,教科書中的內容被高度壓縮,許多鮮活的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隱藏在了枯燥的文字當中,隱性知識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
(一) 提高學生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認識問題一般包括閱讀材料的能力和知識的再認和再現能力,屬于記憶的范疇。記憶是經驗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過程。記憶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回憶與再認三個基本環節。[4]閱讀新版教科書的能力,就是讀正文、讀史料、讀圖、讀表、讀注釋等。通過閱讀,讓學生自己理解、掌握新版教科書內容。學生對知識的再認、再現能力,一般屬記憶能力,但又不是單純的死記硬背。記憶是思維的基礎,在記憶基礎上能活現客體,是比較完全的再認、再現能力。歷史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對隱性知識的挖掘,教給學生一些合理、有效地復習的方法。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
教育學認為,學習遷移是指已經學得的知識、技能對學習新知識、新技能所產生的某種影響,其中對學習新知識、新技能起促進作用的叫“正遷移”。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離不開對知識的綜合、歸納、比較,更離不開教師對課本中隱性知識的深入挖掘。[5]
(三)提高學生的歷史想象能力
趙恒烈先生認為:“合理的想象在嚴肅的歷史科學中不僅是允許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6]。新版教科書中的許多插圖為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比如董希文的《開國大典》,它藝術地記錄下了1949年 10月1日那一瞬間激動人心的歷史,完美地再現了新中國誕生的輝煌。教師引導學生仔細品味此圖,便會有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之感,學生的歷史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從課本文字中感悟歷史,培養學生的歷史想象能力。
(四)有利于創新能力的提高
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歷史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征: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是培養學生不同尋常的、求新求異的一種發散性思維的方法。它要求學生能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去思考問題,用各種方式、各種途徑去探索答案,從而產生新的設想、新的理念。引導學生自己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7]
(五)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養成是中學歷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指標。歷史教學中最突出的優勢就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在歷史教學中,進行歷史知識的傳授并非歷史教學的最終目的,我們還必須充分發揮歷史教學的德育功能,挖掘教科書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歷史新課程標準》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目標中有明確表述。而歷史學科的教學內容中對學生在人文素養方面的培養有著相當大的一塊教育領地。[8]教師注重隱性知識的教學,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滲透歷史在生活中現實作用,以及某些特定的歷史事件給我們的啟示。隱性知識的發掘,要求學生綜合性、研究性、發現式的學習,讓他們去體驗和感悟歷史,并從中逐漸建構自己經驗。
四、對于隱性知識在教學中的反思
(一)在有限的時間內適度挖掘課本中隱性知識。
課堂時間非常有限,教師很容易陷入一個困境,想把所有的內容都講到,如果講得太多,面面俱到,往往會顧此失彼,一節課的重點不夠突出,反而降低了教學效果。
(二)要用不同的方法挖掘隱性知識。
切忌用同一種方法挖掘課本中的隱性知識。要根據教學內容選用不同的方法、材料,要隨時變換花樣。可以采用教師講述,直接指出隱性知識;教師可以設計恰當的問題,引導學生發現隱性知識;可以通過學生的探究學習,獲得隱性知識,要讓學生發現隱性知識,提高學生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
挖掘隱性知識還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教師要抓住機會,適當挖掘隱性知識,善于利用多媒體教學,例如,古代一些大型戰役或者近現代一些戰役,配以 flash 動畫,更能加強學生的直觀性感受,增強課堂感染力,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五、結語
以上論述充分表明了初中歷史教學中隱性知識內容的重要性,以及學習研究的必要性。它使得教學的內容和過程富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啟發性,引起他們對歷史學習的興趣、擴展知識面、提高課堂效率。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隱性知識的發掘,最大限度地挖掘隱性知識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價值和功能,。
[參考文獻]
[1] 黃榮懷,鄭蘭琴.隱性知識及其相關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2004,(06):41-43.
[2]王瑞麗.發掘歷史教學中的隱性知識[J].河南教育,2006,(5):36-37.
[3]崔維友.挖掘新版教科書隱性知識與歷史教學[J].山東教育,2000,(Z6):70-75.
[4]張春興.教育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69.
[5]史媛明.淺談歷史課本插圖在教學中的作用[J]. 現代教育教學探索 ,2009,(03):09-12.
[6]王存臻.初中歷史新版教科書插圖的運用[J].素質教育論壇,2009,(02):25.
[7]陳書鳳.在歷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J].河南教育(基教版),2009,(11):19-23.
[8]黃文龍.歷史教學中聯系隱性知識[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 18,(8):16-19.
(作者單位: 綿陽高新區永興中學,四川 綿陽 6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