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春霞
【摘要】:我國農業觀光園的發展與研究基本始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主要表現形式多為農業觀光與“農家樂”。20世紀90年代后,高科技農業示范園和復合式農業觀光園相繼出現。農業觀光園應該以農業資源為核心依托,以農業為基礎和媒介,利用鄉村空間、自然與人文景觀等進行創新性的規劃、設計,形成集農業生產、生態觀光、科技示范于一體,借助鄉土文化特色,充分挖掘旅游功能,以農業帶動旅游業,旅游業促進農業的新型交叉產業。
【關鍵詞】:農業觀光園;現狀問題;對策建議
注意在園區農業產業的創新,要體現特色現代農業和農業高新技術。從觀光農業園和主題定位的整體規劃;從當地的傳統節日,傳統民俗,傳統習俗等;從設計理念、創新的藝術性和觀賞性方面,充分滿足游客的思鄉之情和農業復雜,創建一個特殊的娛樂項目不僅具有傳統韻味和時代特征。
1我國農業觀光園的發展現狀
1.1各地發展迅速,游客逐漸增多
目前,在國內農業觀光園的快速發展,建設規模和數量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不僅覆蓋了群山,草原和農業等特點,而且具有規模大平原農業,農產品種類、服務項目和設施的逐步成熟,因此吸引更多的游客走進公園,親近自然,創造一個良好的游客自然和田園生活回歸的氣氛。
1.2開發深度不夠,經營模式單調
現在,由于科學的規劃和設計旅游公園的一部分的不足,其開發深度不夠,往往停留在游客采摘的農產品鉛,觀光園的階段,沒有農業旅游園區資源的進一步發展,其發展模式主要是用于小規模分散管理,是以家庭為單位,用你的獨立經營果園,導致在缺乏科學指導的發展,旅游景點的不足,旅游功能將不能完全探索觀光農業。
1.3忽視生態保護
目前,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很多農業觀光園往往盲目追求經濟效益,忽視了對當地生態環境的保護。如果一些地方政府要推動當地農業旅游和地方經濟的發展,出臺一些低價土地出讓金、減免稅費等政策,激發投資者的積極性。這意味著政府不能用來控制土地,而投資者往往追求經濟利益,從而破壞生態環境。
2我國農業觀光園建設、經營和管理的主要問題
2.1觀念問題
這個概念是制約農業觀光園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一方面,長期以來,人們認為農業是生產的農作物,沒有考慮到農業的其他用途;另一方面,農田、農業高新技術開發區、農業觀光園。的概念已經大大制約中國農業旅游的發展。觀光農業是農業和旅游業的結合。它既是農業生產的一部分,又是一種基本的旅游方式。
2.2景觀單一、功能雷同、缺乏特色
觀光農業園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大同小異,缺乏特色,沒有核心競爭力。大多數觀光農業園景觀娛樂形式單一,缺乏多元化經營理念,對其客觀環境沒有進行有效的分析,導致娛樂內容單調,很難管理好。觀光農業園區進行科學和任務的宣傳,但現實是,許多農業園區的一家餐廳,主要城市居民在食品上的花費的時間,讓游客感覺像是在城市生活中的兩個,觀光農業將失去其吸引力,觀光農業園也逐漸失去了客戶群。不少農業觀光園區沒有挖掘出自己特色的園區,缺乏創新意識,完全照搬成熟園、農業觀光園等類似項目的活動,缺乏新思路,容易造成不好的競爭。
2.3發展層次較低、缺乏要素投入
目前,中國的農業旅游主要依靠農村的自然風光和民俗風情,如鄉村旅游、休閑娛樂的主要方式僅限于釣魚、采摘、農家菜,等等。大多數產品僅限于初級農產品銷售或提供一個簡單的租賃業務,經濟收入僅僅是初級農產品的收入,附加值較低的農產品,而不是通過有機組合的規模效應和旅游業務,形成具有高附加值和操作系統的業務模型。由于農業和旅游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特色不夠明顯,文化產品和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不足,收入不穩定等原因,沒有觀光農業形成可持續的、穩定的盈利模式,吸引更多的資金和更先進的人才到農業和旅游業。
2.4專業從業人員較少,缺乏有效的市場營銷
農業旅游的發展需要一大批熟悉農業和旅游業的人,懂得如何操作和管理復合型人才。我國主要運營商的觀光農業是農民,他們不善于整體的包裝和宣傳,缺乏營銷觀念,缺乏手段,無法主動聯系媒體和旅行社,不能積極主動聯系媒體和旅行社,也沒有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互聯網時代的營銷工具來擴大客源。
3.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注重前期策劃分析定位
農業觀光園是生產模式等方面的新的旅游產業創新、管理方式和消費模式,包括農業生產,還包括旅游的內容,合理規劃旅游規劃理論、景觀設計、傳統理論不能很好地解決農業觀光園。農業觀光園應是一個多學科、多功能的系統規劃項目。規劃應結合景觀規劃和旅游規劃。公園的自然景觀應與景觀規劃相協調,既能保證游客的需求,又能滿足農業生產的基本需要。從生態系統角度盡可能保護自然資源,維護自然景觀。保護農業系統本身的物質流通能力,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維護生態平衡,創造和諧的人與自然。
3.1營造特色項目,開展多元化經營
特色是生態農業觀光園的活力,更加鮮明,其競爭力和發展潛力將更強。旅游觀光的區域景觀十分濃厚,所以設計展現了當地特有的農業景觀,讓游客以一定的方式獲得強烈的印象。如當地農事活動、傳統民俗風情活動等具體旅游項目的結合,結合現代農業科技和生態旅游的發展。農業觀光園的規劃,要充分調查,走訪游客不同的旅游需求和消費觀念,景觀景觀、娛樂產品和各種農產品開發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特點。創建多種景觀元素,針對植物季節性強的特點,實施農林復合經營,利用行道樹、苗圃和植物小品創造出不同的生態景觀。
3.2準確定位、注重管理和創新、強化品牌建設
在對市場需求進行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對國內外同類園區進行了調查,發現產品種類、種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科學合理的結合現有項目優勢,不斷創新項目創新優勢,加強品牌建設,把項目優勢與市場定位有機結合,實現市場定位。
3.3以農業為基礎,農、游、工三位一體
觀光農業是對農業資源的一種科學的開發,不但可以發展農業,也可以增加發展旅游資源,并且通過旅游資源來吸引游客,從而也可以帶動當地的消費,促進當地工業的發展。因此,在農業觀光園的設計規劃中,要統籌規劃,在不危害當地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但是要注重以農業為基礎,著重開發農產品,兼顧農產品挖潛增值,促進當地加工業的發展。
3.4以資源為依托,堅持可持續發展
雖然在開發資源,需要對農業觀光園發展的過程中,但要注意適度發展,建立良好的產業結構,以農業為基礎,旅游業為補充,以發展更多的農產品或工藝的基礎上,顯示本地的文化資源,與農業觀光園開發利用必須在當地的生態承載力,不要超負荷運行,因此應適當地方資源開發的很好的保護,形成可持續發展。
結論
在目前,做好農業觀光園的關鍵在于能否處理好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要始終貫徹生態效益為根本的思想,在生態效益有保證的基礎上,適度開發旅游資源和當地的工業資源、文化資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農業觀光園的良好持續發展。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實現經濟效益的根本,經濟效益好反過來又可以惠普生態環境建設,兩者互為協調才能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靖,夏祖萍.生態觀光農業內涵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1,7:375~376.
[2]王兆禮,曾樂春.中國農業旅游發展研究[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04,16(3):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