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俠
摘要: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是新時期教育發展的新趨勢。小學數學教師通過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改變教學方式來改善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此來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模式的創新與發展。有鑒于此,本文將基于筆者實踐,首先對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隨后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建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方法,從而為提升教學質量貢獻自己綿薄之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高效課堂;建立方法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理念與模式也會在不斷地優化。高效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創設生動的情境,以展現知識背景,使新知變成有源之水。重視學生富有個性的思維表現,促進學生間的思維交流與合作,引導學生在判斷中思維,努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對此,下文將就重點圍繞于建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探究出一些方法,以供廣大同行參考。
一、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1. 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小學數學教師由于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因此在課上給學生灌輸過多的數學知識,讓小學生是很難接受。小學生在學習一些數學知識的時候是很難對所有知識都能夠理解、消化的。慢慢的就成了惡性循環,小學生在這種壓力大的學習模式下是很難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的,也嚴重影響了數學教師的教學效率。
2. 數學教學模式落后
在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是,教學模式是比較落后的,數學教師仍然采用的是粉筆加板書的教學方式。教師在給小學生講解完新課程之后,就開始讓學生做題,這種單調的教學方式讓小學生在學習數學中逐漸產生了厭學情緒。厭學情緒的存在對于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成績和學習效率都有著很大的危害。
3. 小學生學習主動性差
小學生年齡是比較小的,又加上數學的抽象性,使他們產生一定的厭學情緒,在學習過程中過分依賴教師,因此自己的學習主動性是比較差的。一些數學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在課堂上很少給學生一些討論問題的時間,因此,讓學生產生一種錯誤的觀念,認為教師是萬能的,在遇到難題的時候,就可以依賴教師。小學生的這種錯誤觀念對于培養自己的獨立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4.學生學習自立能力差
當今社會好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學校留的作業需要家長簽字的,有的孩子是自己獨立完成,家長糾錯,又得甚至就是家長直接給孩子完成作業,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和家長進行溝通,在布置作業的時候,專門設置一欄是家長總結孩子作業情況,就是要求家長把學生獨立完成的情況,比如哪道題是做錯的,哪道題是不會的,這樣老師就能通過家長反饋的情況總結出,學生們的難點在哪里,對課程掌握的程度是怎樣的,從而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進行難點攻克。
二、建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方法
1.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
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產生學習的需要,激發探索新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有效地參與學習,例如在教授一年級學生的時候,可以給學生留家庭作業,讓學生找出日常生活中用數字計數的物品,第二天上課后講出來通過這種方式來加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2. 開展小組合作模式
小組合作教學可以讓小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也可以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小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先不講解,而是指導學生分組,讓小學生在小組討論合作探究中,一起來解決問題。例如,在復習“分數”這節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進行分組,每個成員負責分數中的一部分內容。有的學生負責分數的意義,有的負責分數的讀法,有的負責分數的寫法等。通過小組成員的一個明確的分工,每個成員負責一個知識點的總結,然后再整理出一些關于這些知識的練習題。通過這種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種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比單純的教師帶領小學生復習知識得效果更加明顯。小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能夠提高自己的一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整合知識點到能力,這樣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是有著很大的幫助。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可以真正構建小學高效課堂。
3. 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筆者認為:教師要著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在和諧、平等、其樂融融的師生關系中,才有師生全身心的投入,教者神采飛揚,學者興致高漲。教師更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知識的容器,他們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4. 巧設練習題,鞏固提高
小學生通過做練習題能夠更好的鞏固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練習題的選擇也是比較重要的,教師在選擇練習題的時候不能夠盲目的選擇,應該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出具有梯度的。難度較適中的練習題,同時也能提高一些能力較好的同學的學習成績。教師至少要制定10到15分鐘的練習時間,讓學生加強練習。教師通過設計這種有梯度的練習題,可以滿足不同基礎的學生的學習需求,這樣對于提高班級的整體學習效率都有著很大的幫助。
5. 檢查反饋,精講點撥
檢查反饋也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數學教師應該對小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檢查,能夠全面掌握小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對一些內容進行點撥,讓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一個明確的思路。教師在小學生遇到一些問題的時候應該及時的進行指導,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問題,并且鼓勵他們自主學習。例如,小學生在學習除法的時候,有些小學生會對除法的運算法則不能熟練的運用,這時教師就應該耐心的給學生進行講解,通過舉例子和知識遷移的方式來讓學生對除法法則的運用更加熟練。在小學生對除法則熟悉之后,再定期的對小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檢查,直到小學生熟練的掌握應用法則結束。教師的檢查反饋和精講點撥,對于提高課堂效率有著很大的幫助。
6. 重視課后的教學反思
一堂課不會十全十美。筆者們自己每上一節課,都要進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預設與實際吻合、學生學習狀況、教師調控狀況、課堂生成狀況等方面進行認真總結,找出有規律的東西,在不斷“反思”中學習。促進課堂教學質量,教學效果也一定會更好。
學生的發展在于學生學習觀念的轉變,學習途徑的多樣化,學習方法的改變。改革教師的教學方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追求課堂的優質高效是基礎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入推進課程改革,不斷加快教育均衡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是筆者們的重要任務。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作為傳遞知識的基本形式,課堂教學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不管在課改之前,還是在課改之后,課堂教學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的是一個傳授知識的角色,而學生在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到學習是一種壓力。新課程改革的進行促使小學數學教師建立高效的課堂實現數學教學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雷波.小學數學教學中高效課堂的創建[J]. 教育教學論壇, 2014(17):126-127.
[2]張小梅.淺談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J]. 新課程·上旬, 2015(1):80-80.
[3]張靈軍.關于新課改下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創建的幾點思考[J]. 讀與寫:上,下旬, 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