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麗君
【摘 要】基于“學困生”在自身身心發展水平、潛質開發教育以及家庭環境氛圍等方面所顯示的特點,結合對待“學困生”群體轉化教育中的成功案例分析,提出了學校教師特別是班主任在“學困生”激勵教育中所采用的相關策略與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和指導意義。
【關鍵詞】學困生 班主任 教師 教育
“學困生”這個名詞,不知起源于何時。它的存在似魔杖,帶給了多少學生暗無天日的生活,又使多少學生步入萬丈深淵,更無情地剝奪了多少學生臉上的純真。他們或許是教師口中的“搗蛋鬼”,或是教育學家傾力研究的“后進生”“問題學生”“潛力學生”,甚至是家長口中提及的“小祖宗”。可是在這一切的背后,我們是否真正了解過他們?
我作為一名普通的小學班主任,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讓我領悟到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需要用善心去呵護,用真愛去滋潤學困生的幼小的心靈。羅曼·羅蘭曾經說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陽光。”而愛學生的那顆心,正是教師心中的陽光。因為教師心中有了愛,才會發自內心地去關心愛護學生,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真正了解學生,從而幫助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發現,“學困生”對自我評價較低,且自卑感嚴重,自尊心也常常因為“學困”的問題受到了傷害。有時甚至不能很好地與同學相處,與教師的相處過程中也常常站在教師的對立面。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相信在對待學困生時,班主任的真誠、關心和愛護可以打開“學困生”的心靈,從而讓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重拾信心和力量,快樂地學習、快樂地成長。
以下是我在多年教育實踐中用“愛”激勵“學困生”的一些做法與心得。
一、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正如蔡元培先生所說:“如農家之于植物焉,干則灌溉之,弱則支持之,畏寒則置之溫室,需食則資以肥料,好光則覆以有色玻璃。”因此對于不同特點的“學困生”,我們應當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我教學工作的第一年,班上有個瘦弱的男孩。我發現他與其他學生不能很好地相處,甚至常常充滿敵意。一旦與同學產生分歧,這位學生立即采取暴力行為,并伴隨著咒罵的語言,嚴重時甚至不能自控。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成了班上的“打架王”。我與其父母溝通交流后,發現學生的父母對學生的管教過于嚴格,教育手段多采用苛刻的批評責罵的方式,天長日久學生在與他人相處時也多采用這樣的方式。此外,這位學生從一周歲起,就一人獨自睡在自己的房間,父母對這孩子的擁抱等培養親情和安全感的手段采取得較少,因此學生在幼年時便缺少安全感。于是我便積極與其父母建立良好的關系,并常常交流雙方的意見和建議。然而有一次,他又對其他同學追著喊要打人的時候,我立即把紅著雙眼的他緊緊地抱在懷里,漸漸地,我發現他安靜了下來。我向他問明原因,原來課間他在做作業時,對方不小心撞到他的手,導致他寫字潦草,致使他怒不可遏。我發現身體的接觸能拉近我與他的距離。以后我再與他接觸時,常常會拍拍他肩膀,摸摸他的小腦袋。午休時我常常拉著他坐在一起說一說小故事,談一談小秘密。時間長久后,他快樂時會急匆匆地來找我分享他的快樂,下課時會與同學們一起玩耍,和大家建立了良好的關系。教室里少了他嘶喊的聲音,多了他的笑聲。
二、發掘閃光點,培養自信心
每位學生都有其長處和短處,我們教師的職責就是發掘學生的閃光點,使之揚長避短,從而樹立自信。我曾經聽過一個關于閃光點的故事。從前有個男孩,小時候寫詩就寫得很有靈氣,數學卻相當糟糕,在教師講解的幾道四則運算題的最終結果都是零后,無論解答什么數學題目,甚至連題目都不看一眼,就直接在等號后面寫上零。教師發現了這一現象,對這個毫無希望的學生說:“去寫你的詩吧!數學對于你來說就意味著是個零。”男孩從此選擇了詩,結果他成功了,他就是俄國著名詩人普希金。這位教師發現了普希金的長處,并鼓勵其發展。否則,世界文壇無疑就少了一顆璀璨的明星。
教學工作的第三年,我班上有位女生上課走神,作業拖拉,甚至常常因為一些啼笑皆非的理由,跑出教室不愿上課。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顯然是不盡如人意,漸漸成為眾人眼里的“學困生”。有一次我在她的數學作業本的空白處上看見畫了一只可愛的小貓。于是,我便把這位學生帶到辦公室,學生噘著小嘴,翻著白眼等著我的批評。我問她:“這小貓可真可愛,是你畫的嗎?”學生驚訝地看著我,支吾地回答:“是的,是我畫的。”“那畫得真可愛,下回能畫在漂亮的白紙上,送給教師嗎?”學生默默地點頭。自此,我便發現這位學生對美術的喜愛。從最初表揚她的畫,到后來凡學校有關于美術的比賽或展示,都試著讓她去參加。后來她成為班上人人稱贊的“美術大王”。一次數學課下課后,她默默地跟我回辦公室,看著辦公室四下無人,塞給我一張畫得活靈活現的小貓,然后抬起頭大聲地說:“錢老師,我長大以后也想像你一樣成為一名教師,不過是美術教師。”“我相信你,可是做老師得先要認真上課哦,你要加油哦!”從那以后,該學生在課堂上多了幾分專注的神情,眼里少了幾絲游離;多了幾分堅定的態度,少了幾分厭惡之感,不再是眾人口中的“學困生”了。
三、多些激勵,培養興趣
我曾經讀到一個故事,有一位優秀的教師,他雖然是數學專業畢業,但是他的寫作能力卻讓許多語文教師敬佩。他在回憶中學學生時代時深情地說:“我在讀中學時,語文學得特別好,這得感謝高一年級的馬教師。記得馬教師在我第一次作文標題旁邊打了個五分(五分制)。從這次滿分的體驗中,我得到了成功的體驗。從此,我渴望天天上語文課,盼望著寫作文……”法國教育家第惠多斯也曾經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舞。”同樣,面對“學困生”,身為教師的我們若以微笑的表情,以激勵的方式,充分發掘學生身上閃光點并加以肯定、表揚,那么必將使學生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彼岸。
作為奮斗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既是一名班主任,同時也是一名數學教師。數學是在前人無數直接經驗后抽象、概括出來的一門系統的學科。小學生要學好這門學科,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一定的語言理解能力。我班上有一位女生,相比其他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夠強,此外在學習上也常常依賴父母為她做題,學習不求甚解,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濃,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在一次觀察中,我發現學生的口算能力在速度和正確率上都是不錯的。于是,在數學課堂上,每每輪到口算題時,我總是有意識地請她試著回答。在一次次的“你真棒”“你回答得真好”中,這位學生開始從我請她回答問題變成了自己舉手回答問題。從回答簡單的口算題,到試著回答難題。課堂上這位學生不再是“低頭族”了,課后這位學生也愿意拿著不會解答的題目和我一起思考,共同解決問題。“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漸漸地這位學生產生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結語
學生的心靈是純潔而脆弱的,對那些所謂的“學困生”,我們教育者要愛他、關心他、不放棄他,對待他們隨時保持微笑,而不是嚴厲苛責。所謂的“學困生”群體是我們“愛”的重點關注對象,而不是我們的監管對象與放棄的對象,讓他們隨時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愛。這樣在愛的沐浴中,會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請牢記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讓你的愛進入校園,進入學生的心田,讓愛為我們筑一座橋,讓它連通學生的心靈,以心換心,達到師生之間心心相印,從而幫助學生鑄就明天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