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良虹
【摘 要】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學科素養(yǎng)。文章從初中數學教學應用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明確了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的特征和應用意義,之后著重探討了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具體實踐應用,旨在為相關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合作探究式教學 初中數學 教學實踐 應用
一、前言
初中數學教學改革強調了對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等方面的改革,強調要以學生為中心、提升學生的互動性和課堂參與性。初中數學的理論性相對較強,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這符合新課改的要求,符合素質教育的核心目的。基于此,本文以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了其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具體的實踐應用。
二、初中數學教學應用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的必要性分析
(一)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的特征
在合作探究式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而不是知識的灌輸者。教師通過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合作或自主進行探究與發(fā)現,得出問題結論,實現知識內化吸收,相較于傳統的教學方法,合作探究式教學法有如下特征。
首先,合作探究式教學法,使學生在合作和探究活動中實現知識內化。學生是教學的中心,由學生自己來發(fā)現問題并探索知識,一改傳統的被動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去探索知識、理解知識、內化知識[1];其次,合作探究式教學讓學生全過程體驗知識探索和發(fā)現的過程,體驗探索和成功的樂趣;再次,合作探究式教學以合作為基礎,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
(二)初中數學教學應用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的意義
首先,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的應用能夠為初中數學課堂注入活力,初中數學課本理論性較強,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很容易讓學生感到不知所云,在課上昏昏欲睡。而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則能夠通過合作探究活動讓學生體驗探索的樂趣,為課堂注入活力,有效提升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其次,合作探究式教學法貼近教育的實質,符合習得理論,能夠在合作探究活動中實現知識吸收內化,同時通過有效的探索來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能力,這與素質教育的核心不謀而合。
三、合作探究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探究問題
在應用合作探究法進行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探究問題,這能夠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的能力。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應當貼近于生活,與學生的生活密切聯系,保證更加順利地引入探究問題,避免問題引入的生硬感,以此來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自主探究
在情境創(chuàng)設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自主探究,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讓每一位學生形成自己的觀點,找出所要探究問題的難點和重點,以此來為之后的小組合作討論探究奠定基礎。
(三)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探究是應用合作探究法的核心,針對自主探究過程中學生找出的難點和重點,教師合理地劃分小組,讓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之后對結果進行證明,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對初中數學教學來說,在應用合作探究法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把握小組合作探究這一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2]。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階段,其思維活躍、思想開放,在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甚至脫離討論的主題。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教師應當合理引導學生走入正常的探究軌道上,但不能全面否定學生的想法,這會打消學生問題探究的積極性。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想法,合理引導其探究所要學習的知識和問題。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同時對培養(yǎng)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有積極的意義。
(四)反思評價
在小組合作探究完成之后,教師應當引導小組之間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對小組合作探究的結果進行總結和驗證,反思評價合作探究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和可取之處,幫助學生獲取探索經驗和探究問題的方法。在反思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合理把握評價方式,以鼓勵為主,積極表揚學生的新想法和新方法,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樹立自信,體驗快樂,只有這樣才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
四、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探討
(一)合理構建小組
合理構建小組是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基礎,如何合理地劃分和構建小組至關重要。對初中學生來說,其在性別、學習能力、性格等方面有一定的差異。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特點,合理劃分小組,每一個小組的差異性不能太大,將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和學習能力差的學生組合起來,將男生和女生組合起來,將性格外向和性格內向的學生組合起來,保證各個小組的均等性[3]。此外,應當做好小組組長、發(fā)言人等分工工作,讓每一個學生在自己的小組中找到角色定位,鍛煉自己的能力,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以此來樹立學生自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興趣。
(二)合理設置問題,加深學生理解
合作探究教學法的應用立足于引導、合作與探究,教師應當合理設置小組討論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拓展思維、提升能力,體驗到合作和成功的樂趣。
以八年級上冊一次函數知識點教學為例,初中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并沒有接觸到函數的概念。因此,如何設置問題來引入函數教學至關重要,教師在設置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可以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來設置問題。
例如,學校要舉辦迎新生晚會,現有兩個舞臺租賃方案進行選擇,方案一:舞臺基本消費費用為400元人民幣,每小時費用為15元。方案二:舞臺沒有最低消費要求,但每小時費用為40元,那么我們選擇哪一個方案更為合理呢?
在提出問題之后,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之后每組派一個發(fā)言人講述討論結果,小組之間再進行討論,之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并引入一次函數的概念,告訴學生在面對這樣問題的時候,可以利用一次函數知識來解決。這種問題的設置貼近生活,便于學生的理解,能夠合理地引入新知識,對后續(xù)的教學有著積極的意義。
(三)選擇探究性的問題
合作探究式教學法重在探究,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設置一些探究性的問題。
例如在整式這一知識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火柴棍搭正方形的游戲進行教學,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探討在用火柴棍搭正方形的過程中,搭設N個正方形需要多少火柴棍,探究火柴棍數量與搭設的正方形數量之間的關系。
在布置完任務之后,每一個小組的學生都進行討論和探究,并派出成員來分享小組的探究結果,之后教師進行總結,這種探究性問題的設置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整式的意義和特點,實現知識內化和拓展[4]。
(四)設置層次化的問題情境
對初中學生來說,其在知識理解能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等各個方面都有著較大的差別,在應用合作探究式教學法的過程中,如果設置的問題過難,則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很可能摸不著頭腦,難以抓到問題的關鍵,很容易失去探究的興趣,不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教師應當設置層次化的問題情境,保證合作探究的可操作性,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深入學習[5]。
例如在正多邊形外角這一知識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如下問題:①正三角形的外角是多少度;②正方形的外角是多少度;③正五邊形的外角是多少度;④正n邊形的外角是多少度。這四個問題層層遞進,探索不斷深入,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進入角色,能夠一步一步找出正多邊形邊數n與外角的關系,保證了合作探究教學策略應用的可行性。
五、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簡要探討了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流程和具體的應用實踐,旨在為相關初中數學教學實踐提供參考,進一步促進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牟道戰(zhàn). 初中數學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探究[J]. 科技資訊,2015(36):231,233.
[2]賀建強. 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2.
[3]李曉明. 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教學問題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13.
[4]招清. 探究式教學的理論探討與調查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7.
[5]李華天. 淺談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及其實現[A].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第五屆世紀之星創(chuàng)新教育論壇論文集[C].北京中外軟信息技術研究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