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霞

摘 要:概念圖作為知識表征的一種圖示工具,能夠有效呈現學科教學中的知識框架,本文在概念圖介紹和《計算機基礎》課程概況分析的基礎上,以《數據處理——信息資料的管理與分析》一節內容為例,闡述概念圖在教學設計中的應用與繪制。
關鍵詞:概念圖 教學設計 計算機基礎
中圖分類號:TP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 (2017) 04-0002-02
一、概念圖
20世紀60年代美國康奈兒大學諾瓦克教授等人提出“概念圖”一詞,它是用來表征和組織知識的一種工具。在教學活動中,利用概念圖可以將學科知識層次化、結構化,通過有意義的連接展現相關命題,不但形象化知識網絡,而且促進學生有意義學習。
概念圖包括概念、命題、交叉鏈接和層級結構等四大要素。通常情況下,概念是描述某種屬性或規則的專有名詞,可以是某一主題或任務、操作對象或操作命令等;層級結構是對主題或對象等概念間層次關系的描述;命題是對概念間有意義聯系的描述;交叉鏈接是對不同概念之間或不同知識領域之間的橫向關系。
二、《計算機基礎》課程概況
《計算機基礎》課程作為衛生職業院校各專業必修的文化課之一,強調技術性和應用性。課程所用教材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習者使用計算機解決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問題能力,逐步養成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團結協作的學習方法和工作態度,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教學內容不僅包括計算機基礎知識及辦公軟件的操作實踐等顯性知識,而且還包括解決實際問題的相關隱形知識。
通過教學實踐與調查,發現目前在該課程教學過程中,多數教師強調操作實踐,為學生演示操作步驟并提供繁雜的操作任務,內容多、步驟繁,不能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針對此種情況,作者深入研究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挖掘各章節的概念及聯系,利用概念圖開展教學相關設計,幫助信息技術教師進一步教學目標明確化、教學內容形象化,從而優化課堂教學效果。
三、利用概念圖進行教學設計的實例
根據建構主義教學設計模式,教學設計包含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習者、教學活動與策略、教學評價等相關設計環節,在此以《數據處理---信息資料的管理與分析》一節為教學實踐案例,重點闡述利用概念圖設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與教學評價等三個環節,設計環境為Camp Tools概念圖繪制軟件。
1.教學內容的設計
該節學習內容屬于辦公軟件EXCEL2010應用中的核心操作內容,具體包括數據清單的排序、篩選、分類匯總和透視表等四大操作命令,在學習、工作中使用頻率較高,但是操作步驟注意事項較多,需要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該內容的核心與聯系。
根據該節內容特征,首先,確定關鍵概念為“數據清單的管理與分析”這一任務主題。第二,按照操作命令與操作對象確定相關一級概念為數據清單、排序、篩選、匯總;二級概念為記錄、字段、關鍵字、自動篩選、高級篩選、分類匯總、透視表;三級概念為字段名、字段值、條件區域、分類字段、標簽等。第三,布局所有概念,分別建立操作對象與操作命令概念間的層級聯系和橫向連接。第四,通過描述概念間的意義連接,形成操作命題,例如:數據清單的篩選包括自動篩選和高級篩選,高級篩選需要先建立條件區域,條件區域由符合條件的字段名和字段值構成。第五,進行修訂與完善。
注意事項:概念布局遵循的原則為操作對象放置上層、操作命令放置下層,操作對象的連接方向由上至下,操作命令的連接方向為由下至上。繪制的教學內容概念圖如圖1所示。
2.教學目標的呈現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堂教學目標分為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一般表述為:認識操作對象,熟悉操作命令的含義;掌握操作命令的操作步驟;體驗操作命令的制作功能與效果,深入分析操作對象。
具體繪制過程為:第一,確定操作對象及操作命令等關鍵概念;第二,建立概念間的方向與連接;第三,描述意義連接形成教學目標;第四,進行修訂與完善。
3.教學評價的策略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評價一般分為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教師利用上機實踐操作觀察學生的操作過程、評價學生的操作結果。根據學習內容,結合學生接受的難易程度,在教學中概念圖評價的方式可以采用口述式、選擇式、填圖式、創建式等四種方式。口述式:在使用概念圖工具的初期,可以呈現教師制作好的概念圖,有針對性地請學生進行口頭復述。選擇式:教師制定概念圖,空出其中的重點概念或連接詞,給出多個選項,請學生進行選擇。填圖式:展示教師制作好的概念圖,并空出其中某概念或者連接詞,請學生進行填寫。創建式:教師給出相關主題的文字性說明,請學生在空白紙上寫出概念,并建立連接。在以上四種評價方式中具體評分分值由教師從概念、連接詞、意義指向、橫向連接及命題描述等方面設定相應比例。
結束語
在《計算機基礎》教學實踐中,根據該課程的內容特點及學生實際情況,將概念圖作為教學設計工具,實際應用效果較好。一,教師能夠清晰地展示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通過內容與目標概念圖的意義連接,可以實現相互修訂完善;二,教師熟練應用概念圖工具可以提高備課效率;三,采用概念圖評價可以有效評價學生對知識結構的學習效果。當然,在具體教學環境中,鑒于各個院校及各個學科特點,教師需要酌情采用繪制方法與課堂引入方法,從而與學生一起體驗概念圖的日常化、校本化,做到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張煒.信息技術教學中概念圖的有效應用[J].江蘇教師,2011,6:90-91.
[2]朱學慶.概念圖的知識及其研究綜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31-34.
[3]陸珺.概念圖評價研究述評[J].嘉興學院學報,2013,25(6):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