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得才
摘 要:我國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并且城鄉差距一直存在,由此便導致偏遠地區農村留守兒童教學中出現了諸多問題,因為大量的農村青年勞動力向外流出,留守兒童長期缺少父母的監管和感情的交流,容易形成自閉、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因此,采用適當的教學對策優化農村留守兒童教學刻不容緩。
關鍵詞:農村基礎教育;留守兒童;問題及對策
當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教學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兒童是我們民族的未來,如果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那如何為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提供不竭的動力,如何實現綜合國力的騰飛?因此,作為基礎教師的我們,理應肩負起教育教學的重任,灑下一點陽光,溫暖農村留守兒童的心靈,保證其健康、快樂地成長。以下筆者將簡要分析當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教學的現狀,淺談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望對各位同仁有所借鑒。
一、當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教學現狀分析
我國當前的農村留守兒童教學現狀著實不容樂觀,其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其一,留守兒童容易沾染上社會不良風氣。兒童正處于思想和意識的啟蒙階段,其對是非善惡還沒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在兒童家長外出務工的情況下,由于長期缺少父母的監管,再加上祖父母對其思想道德教育的疏忽,就容易沾染上社會的一些不良風氣,如小偷小摸,如果放任不管,將來很有可能會做出更多對社會造成惡劣影響的事件。其二,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令人擔憂。雖然在小學教育教學中,也曾開設德育的課程,目的是培養留守兒童健康的心理和思想道德品行,但是從一定程度上來講,兒童在校的時間畢竟有限,他們一旦離開學校便處于無人監管的狀態,有些兒童由于長期缺乏與父母的溝通,因而便逐漸養成了自我封閉的心理,對待陌生人時刻保持著警惕的心理,對于其他學生也不能敞開心扉。除此之外,還有的學生養成了欺負弱小的不良品行,這種教學現象也亟待解決。最后,留守兒童學習成績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留守兒童在生活和學習中總是缺少來自家庭的溫暖,久而久之,就會因為家庭的原因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逐漸產生棄學、厭學的心理,如此則不利于小學生的健康發展。因此,綜合以上幾點來看,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教學問題亟待解決。
二、在小學教學階段,實施溫暖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凈化農村小學周邊環境
農村留守兒童由于年齡小,對是非對錯的分辨還未形成完整的意識形態,加之學校周邊環境的“污染”,極易沾染不良風氣,如抽煙、酗酒、斗毆等,如果教師對此不聞不問,那么兒童就會受“污濁之風”的影響越來越深,最終很有可能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我們作為留守兒童的教育者,更是守護者,理所應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為了避免留守兒童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侵蝕,小學教師可以聯合其他教師或者向校領導反映,通過有效的手段凈化農村校園周邊環境。如,禁止在學校周邊開設游戲廳、網吧、KTV等娛樂性營業單位,為留守兒童提供一種優質的教學環境,是保證其健康成長的重要基礎。
(二)聯合家長力量,開展家校共育
農村留守兒童由于長期與父母分離,無法感受到來自家長方面的溫暖,因而其心理容易孤僻,有些則正好相反,反而感覺無人管教,形成了狂妄自大的心理。但是不論是孤僻或者自傲都是不良的生活和學習態度,不利于兒童健康成長。因此,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農村教師應當積極與兒童家長取得聯系,聯合家長的力量,開展家校共育。教師應當知道,家長是與留守兒童有著濃濃血緣親情的人,任何人都無法代替家長給予留守兒童特有的溫暖。如今的信息技術已逐步趨于完善,家長只需要抽出極少的一些時間與留守兒童進行交流,就可彌補兒童心靈上的空虛,給予兒童必要的家庭溫暖,因此,教師在小學教學中應當善于聯合家庭力量,實施家校共育,還農村留守兒童一片健康成長的藍天。
(三)調動社會力量,溫暖農村留守兒童
通過調動社會救助力量,讓農村留守兒童感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溫暖,促使農村留守兒童樹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所謂“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當農村留守兒童感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時,他們必定會在心中懷有感恩,促使其將來更好地報效國家、回饋社會,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社會觀和價值觀。為了實現這一目的,教師可以用相機記錄下農村留守兒童的日常生活,發給社會相關部門,如社會基本生活保障部門或者社會公益救助站等,向他們尋求幫助,進而將所得物資全部用于救助貧困的留守兒童,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綜上所述,在小學基礎教育教學階段,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一直是困擾小學教師的“痼疾”,為了提高小學教學質量,教師可以積極從以上三點入手,溫暖農村留守兒童,促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學習觀念,為提高基礎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何煦.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4.
[2]靳澤群.農村留守兒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中北大學,2016.
注:本文系2016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貧困縣農村小規模學校留守兒童教育對策研究》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GS[2016]GHB0839。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