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蘭
摘 要:農村的小學生留守兒童多,一年級就寄宿在校,班主任是他們在學校唯一的情感寄托。多年來在我的工作中不斷觸摸、積累、反思這項復雜、繁重的工作,與家長的融洽溝通離不開、與用一顆愛心去溫暖貼近孩子們的學習與生活離不開、更與營造和諧良好的班級離不開。
關鍵詞:情感寄托;融洽溝通;關愛學生;和諧
我自1986年參加工作以來,從未間斷過班主任工作、從未離開過農村教育,大部分擔任低段班主任工作。我就從以下幾方面具體談談班主任工作:
一、與家長溝通的策略
農村小學的起始年級,是家長最重視孩子的時期。孩子剛上一年級,這個時候家長一方面在心理上對老師進行審視觀望;一方面是非常熱情而又焦急地希望得到老師的幫助。家長這種心理只要是父母的都能明白,過了這一階段,在小學除非有什么大變動,家長不會有這樣的熱情參與學校教育了。作為班主任,一定抓住時機,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那怎樣才能做到學校與家庭的信念一致呢?我從以下幾方面與家長溝通:
1.定期開家長會
家長會上,將班主任的教育目標、思路公布于家長,也能互相交流。具體怎么開呢?首先應雙向交流,家長不只是聽眾,家長是班主任充分協調和利用的教育力量。因而家長只處于被動的“聽”是不可取的,班主任將遇到的問題提出來,與家長協調,群策群力,共同探討肯定大有受益。將意見和建議記錄下來有助于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在農村可能家長普遍素質不高,家長的教育思想比較狹隘。對待孩子不是“卡”“管”就是無限制放縱,對于成績,家長又是關注和重視,對老師的工作開展也有阻礙。所以,一開始就把轉變家長教育觀念作為大事來對待。此外,家長在教育子女的方法上確實是非常缺乏的。而對低年級還特別需要家長的孩子來說,教法是特別重要的。新生入學是一個關口,家長的準備工作需要老師的指導,從情緒調節到學習習慣的養成,從安全到置辦學習用品,有了教師的參與,家長工作會有實效性和針對性,孩子更容易適應學校生活。同時班主任工作也得心應手了。
2.家訪工作到位
一方面,勤家訪,架好主橋梁。家訪是溝通教師、家長、學生心靈的橋梁,促膝談心,拉近心理距離,有利于交流意見,也有助于達成共識,解決問題的辦法。另一方面,家訪要講究方法。家訪談話要有方向,有目的,講究藝術,不可漫無邊際,否則,不但浪費時間,消耗熱情,而且使家長失去談話的興趣。
二、尊重學生,關愛學生
班主任要適應時代的需求,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學習積極性的培養;學習、生活習慣的養成,以及家庭教育和諧發展,農村留守兒童、住宿學生的遞增,給班主任帶來了新的挑戰,本人從事三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最重要的原則就是:尊重學生、關愛學生,從兩方面做起:
1.全面了解學生和研究學生
首先,要清楚學生的基本情況,掌握學生的個人信息,電子形式保存;其次,逐步熟悉學生的性格特點,定期談話了解思想動態。掌握好班級的整體情況,達到進一步了解和研究學生的教育管理方法。班主任只要全面了解學生,才能因材施教,不同的管理、教育方法,才能做好不同學生的培養,達到尊重學生個體,關愛每個學生。
2.對學生一視同仁
首先,在評價學生的時候,自己的心先平靜下來,把心放平,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對優生不護短,對學困生不歧視,注意發現優生的優點,防微杜漸,善于發現學困生的閃光點,并使之發揚光大,不要把個人的情緒傳染給學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信服。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對待優生、學困生不要形成分明的厚薄之情。特別對學困生更要關心、幫助與鼓勵,即使一個眼神,一句帶鼓勵的話,一個輕微的親昵動作,都會使他們難以忘懷。例如,“你的書寫越來越漂亮了,你行,加油吧!”適時抓住一剎那的閃光點給予肯定,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愿望。
三、營造和諧的班級管理
和諧的師生觀,是建立在師生間的相互尊重、向互關愛、良性互動與教學相長的基礎上。只有不斷創設適應主體性發展的班級環境,學生的主體潛能才能得到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健康和諧的發展。從以下兩方面說起:
1.班級管理講民主平等
“播下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就會收獲一種命運。”事實證明,學生的自我管理體現越充分,積極性越高,班風學風就越好。
2.和諧是班級管理的基本原則
只有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民主平等地相處,才能夠在同一線上互相要求,互相督促,建立一個和諧的班級。結合自己的實際,在過程中不斷反思、不斷總結,以使以后的工作更加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以上是我多年來在農村擔任班主任的親身感受,時勢在變,教育在變,學生在變,作為班主任一定要不斷學習有用的東西。農村小學班主任工作比較復雜而繁重,但是我認為,只要有一顆奉獻的“心”,是完全可以做好班主任工作的。
參考文獻:
張理東.玩:班級管理的獎勵資源[J].班主任之友,2004.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