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生劍
摘 要:在小學教育過程中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始終是重中之重,小學體育作為小學教學環節中室外活動較多的教學項目,在教學過程中對小學生的安全教育更應該加以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將安全教育在教學中加以融合,使小學體育教學能夠發揮更大的價值是每一個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如何做到這一點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希望對其他教師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體育;安全教育;融合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以及時代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安全的教育越來越重要,但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小學生安全教育還存在諸多的不足,通過對小學生安全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發現,這一問題的解決有一條可行之路:在體育教學中融合安全教育,搭建以體育教學為平臺,融合其他教學方式的安全教學模式。而如何將安全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活動中有效融合呢?筆者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融合的重要性
我國現今小學生的數量約為2.2億,他們是祖國的未來,因此保障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首要工作。但是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心理、生理等方面發展不成熟,自我防范意識較差,在社會生活中他們較易受到傷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安全教育工作,使得學生掌握必備的安全知識以及技能則成為教學的重要任務。
在小學安全教學過程中,筆者經過深入的調研以及查閱資料發現,現有的小學教育模式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內容以及教學手段較為單一,不符合小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形式化較為嚴重,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提出新型可行性的安全教學方式則顯得迫在眉睫。
小學體育教學是較受學生歡迎的教學科目,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針對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將安全教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融合,這樣更加有利于加強小學生的安全意識,培養學生的安全行為以及習慣,這對于小學生安全教學的開展是非常重要的。
二、如何進行融合
體育課是體育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主要使學生掌握體育與保健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技能,實現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運動技術水平。其具體可分為課堂教學以及課外體育兩大部分。教師應該針對課堂的特點有意識地設計教學環節,從而有效將安全教育在小學體育中融合。具體而言可分為以下兩個部分:
1.課堂教學
體育課的課堂教學主要在課堂中進行,教學的重點主要是理論知識,針對這一部分教學,教師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側重于讓學生意識到危險的存在,知道要學會躲避危險以及如何躲避、求助等知識,從而為接下來進行實踐教學環節打下基礎。
2.體育活動
在意識層面給學生灌輸了基本的安全意識以后,教師就要通過實踐活動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天性有效地設計教學。
(1)危險場景的撤離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體育課的特點以及功能,在教學設計上加入安全自救技能的培養,如培養學生的跑、跳以及攀爬時需要注意的問題,從而讓學生在遇到緊急情況時能夠迅速撤離,這些項目的進行需要在田徑場上借助爬繩等器械。
(2)簡單傷勢的處理
通過這種能力的培養能夠減少傷害發生后的二次傷害,具體情況包含出血的控制、扭傷的處理等。這一部分應該結合教學場景的出現進行課前教學,在這種情況出現時進行及時的治療。需要注意的是進行這一部分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告訴學生自救要基于自身的傷勢情況以及實際,當遇到較嚴重、自身無法處理的情況時,不要擅自行動,要積極求救等。
(3)互救能力的培養
在我國《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中提出:學校每學期要定時組織學生應對緊急情況進行疏散演練,使學生掌握避險、逃生以及自救的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對于學生自救互救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游戲教學法的方式。
針對常見的危險情況,如地震等,教師可以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設計具體的情景,采用一定的教學道具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在教學練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有秩序的意識,從而讓學生學會在緊急情況下能夠互幫互助以及最短時間內撤離危險現場的能力。
當危險發生后對于伙伴的簡單互救知識,教師要加以灌輸。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告訴學生互救要基于自救的前提,因為小學生在各方面發展還不成熟,當危險發生時,他們首先要做到的是保障自身的安全。
總之,小學生安全教育的工作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作,體育課作為培養小學生安全意識的一個重要平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認識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的特點有效將安全教育融入,從而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以及自救、互救的能力,從而使其能夠盡可能地防范以及應對生活中發生的危險,更為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李靜靜.上海市楊浦區中小學體育教學中運動安全教育現狀與對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1.
[2]劉敏.我國小學學校體育安全教育內容體系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