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玉柱
【摘 要】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小學生的綜合素養是新課程改革的最終方向。如何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如何進行數學教育教學的改革也已經成為了廣大教育教學工作者所面對的問題,筆者就淺談一下如何有效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方法
有效性教學,指的是學生在有效的時間內獲得了真正的知識與發展,是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有效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師一直關心的問題,下面我將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進行了相關闡述。
1.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學生對于教師講授的知識內容的掌握程度,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課堂有效性是衡量教師教學質量的關鍵,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與教授學生學習有著直接的聯系。但是當前眾多教師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偏低,而學生對于學習只是一味的通過做題來實現,這種學習方式大大降低了學習效果,為了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接觸知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思考能力以及處理實際問能力,但是學生也必須在教師引導下主動思考,否則就算教師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措施
2.1 科學制定教學目標。教學有效性指的是教學目標的順利完成,而完成教學目標靠的是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把握,要做到有效教學,就要將教學目標的實現作為教學的重點。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應該圍繞教學目標來安排和制定,不能隨意或者盲目地進行課堂教學,要充分保證數學教學的針對性和方向性。當然,教學目標的制定必須要合理和科學,要結合教學內容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特點來制定,突出重點,把握難點,以新課程改革下的三維教學目標為指導思想,將教學目標做精、做細。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必須要更新教學理念,轉變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將學生放到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生的價值功能。同時,教師要有效整合教學資源,將數學教材、學生情況、教學理念等進行詳細了解和分析,進而統籌安排教學活動。另外,教師還要認真研究教材和課程標準,把握教學的知識點,并進行梳理和歸納,找出課堂上值得探究的問題,制定數學學習總目標和單元學習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掌握、理解、應用、評價的具體教學目標。
2.2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能力。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課堂開始的教學非常重要。要想把一堂課上好,對這堂課創設好的問題情境非常關鍵,良好的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教學方法之一。創設問題情境意義重大,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把學生注意力都吸引過來,避免學生課上開小差。另外,還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老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規律,結合要教授的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激發自主探索的欲望,自主學習。如在講授比較分數大小一課時,老師可以通過生動有趣的八戒分西瓜的故事作為問題情境來加以引導。
3.通過改變學習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3.1 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兒童的思維發展是外部活動轉化為內部活動的過程。所以,老師要多增加學生的動手能力,通直觀的操作,指導學生初步學習抽象概括的思維方法。只有這樣,通過具體操作,學生才能增強感性認識,逐步增加對抽象數學的興趣,不斷提高課堂質量。
3.2 提供學生質疑平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要多給學生質疑的控制,這樣通過學生的質疑,帶著問題去思考,老師再給予解答,這個過程不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來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多思考,多質疑。為此,老師應該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多鼓勵學生敢于提出問題;第二,指導學生善于提出問題;第三,通過各種方式啟發學生去解決問題。
3.3 給學生機會展現個性。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都不同,都有各自不同的思考問題的思路,也都有著不同的興趣和愛好,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展示。如在講解認識幾分之幾一課中,讓學生分小組從學具袋中選取1張紙片,將它平均分成若干份,把其中的幾份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再用一個分數表示涂色部分。讓學生自己嘗試用一個數表示涂色部分,為學生提供了創造性解決問題的機會。同時,涂色部分沒有限制,為學生留有一定的自由空間。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不斷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通過留有的自由空間,來不斷展現同學的個性,擴展學生思維的空間。
3.4 通過小組學習促進教學。合作學習是一個立體化、多層次、網絡式的課堂思維結構,教師和學生之間是縱向的信息反饋。通過合作學習可以使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如在學習長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中,讓學生分組,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在一個長方形的紙上擺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通過多種擺法,小組內討論交流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
4.教學中結合生活實例
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它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數學就在身邊,感受數學的趣味和樂趣,體驗數學的魅力。在教學周長含義時,老師可以提出如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把國旗的四周鑲上一道金屬框,這個框有多長?這是一個已學過的數學問題——周長問題。這樣從現實生活的事例中產生了一個新的數學問題,從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人類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既讓學生很好地理解了周長的含義,又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結語
總之,教師要讓數學真正成為學生愿學、樂學的學科,要為學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實踐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大多數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大幅度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