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玲
摘 要: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是一種更好地滲透語文知識的教學途徑,而且語文本身就是來自生活的一門學科,將語文學習再次和生活結合起來,是追本溯源,更是從源頭上學習語文。新課標要求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就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感受,發揮他們對知識的學習欲望,而不是用壓力督促學習。生活化教學呈現語文精彩的一面,也就能吸引學生興趣,使學生更加快樂地學習。以小學語文為講述對象,淺談生活化教學對其的作用和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實踐
小學語文的內容比較簡單,多是通過一些故事、寓言等形式展現,主要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積累字詞,學會造句、用詞,明白故事大意等。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來說,更是要著重培養學生對文學的愛好,學生即使不能成為文學大家,也是對生活品質的一種提高?!案褂性姇鴼庾匀A”便是這個道理,從中也可以看出,學習語文必須是發自內心的熱愛。生活化的學習拉近了語文知識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和熏陶作用。如果能夠實現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就是最好不過的教學效果了。當然,要達到這一目的,還是需要從課堂教學開始,逐漸滲透,模糊課堂和生活的界限,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提高語言交流能力。
一、生活化教學,可作為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采用什么樣的“引子”,往往就能發酵出怎樣的課堂。因此語文教學的生活化實踐,就要從課堂導入的生活化開始。生活化的課堂導入要求老師主動加入生活化的元素,并且具有吸引學生的特質,從而激發他們的好奇心,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解決自己心中的疑問,或是滿足自己的興趣所向,從而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生活化的課堂導入,可以是一些生活場景,可以是作者生活的背景介紹,可以是一段有趣的相關視頻,還可以是老師的一段朗誦等等。其效果與課文內容有關,這也要求老師能夠靈活應用生活導入的各種手段,和語文教學內容實現最大契合,從而實現課堂的順利過渡。
再者,生活化教學導入方式,除了以上的生活化內容之外,還可以是生活化的形式。比如辯論賽的導入、小組討論形式的導入,或者是學生提出的疑問的導入等,甚至還可以給小學生上臺講課的機會,讓他們傳遞本堂課所要講述的內容,這樣一方面改變了形式,更貼近學生的自我意愿,再者告訴學生,這是他們的課堂,喚醒其主人翁意識。
二、生活化教學,可以作為課堂形式
生活化教學可以作為一種主要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中有效開展。老師首先要通過課堂準備,建立一個相應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從開始就處在這個學習場景當中,減少突兀感和陌生感。再者,從學習的角度出發,讓學生提前進行閱讀和預習。在課堂上以生活化談論的形式講述故事。例如,模仿同學們一起玩耍的場景,要求每個人都要講一個故事,但是要圍繞這堂課的中心內容。如本堂課是講述“友誼”的,那么學生在討論和講故事的時候,必須圍繞這個中心。老師在一旁作引導,提醒學生去感受他人的友誼,過渡自己的情感。這樣在開始教學之前,學生就能對“友誼”有更深的了解,在學習課文時,也會像聽其他同學講故事一樣那么自然,就像是在生活中一起討論,一起聊天那般輕松。
生活化教學還可以是一種輔助教學形式,滲透在其他幾種教學方法之中,起到異質共生、異質相互提高的作用。生活化教學更加注重教學內容和載體,所以可以在其他教學方法當中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例如,結合多媒體教學方法,生活化內容能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知識,激發學生的共鳴,而且也很容易借助學生熟悉的事物,從而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學生學習更加得心應手,也更容易深入學習。再例如,結合微課教學的方法,從讓學生主動在課下進行有效的生活嘗試,甚至可以從父母那里先去得到相關的教育,然后再進入課堂學習,能提高他們的課堂表現力,從而提升個人學習能力。
三、生活化教學,可以作為課堂延伸
課堂和生活雖然有比較明顯的界限,但是在精神和思想上不應該有很大的區分。換句話說,學習不止存在于課堂,也應該存在于生活。而且,最好的教育恰恰就是生活教育。因此,生活化教學可以作為課堂的延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發揮語文教學更大的意義。生活化教學,可以將學生學習的內涵和精神進行重點強調,和生活實際掛鉤。例如在課后給學生推薦優秀的書籍,或者是成立讀書角,讓學生可以通過圖書的閱讀、總結等實現良好語文能力的鍛煉。
總之,小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化符合新課標的精神,體現了語文教學的實用性,更能改變學生單一的學習方法,讓生活成為語文練習的“陣地”,讓生活也成為語文學習的“檢閱者”,可以實現快樂學習、高效學習。
參考文獻:
[1]朱曉鳳.接近生活,精彩語文: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生活化的實踐[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14(10).
[2]王慧芬.接近生活,精彩語文:小學語文家庭作業的生活化實踐[J].新課程(上旬),2015(1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