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偵利
摘 要:在班級授課,統一組織的教學環境下,語文個化學習顯示出蓬勃的生命力,通過研究個化學習的“土壤”“工具”“內核”“支撐”“內驅”系統,構建語文個性化學習策略,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個性化學習;策略
崇尚個性,勇于創新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個性化學習的習慣與能力,使整個教學過程充滿情感而富有生機。這就要走出機械講解為主要表征的枯燥無味的教學現狀,取而代之的是在教學中不斷誘導和多渠道開啟學生思維。這樣的課堂,個性化學習將成為“時尚”。
一、個性化學習的“土壤”: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課堂學得興致盎然。用情境教學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例如,我在教學《比尾巴》時用一些動物圖片導入新課,讓學生利用圖片掃除字詞障礙,把生字寫在動物卡片上,通過找動物朋友、玩猜字游戲、看圖片說句子等情境創設,一下子就把學生吸引住了,學生個個躍躍欲試、興趣盎然。這樣的教學,學生就會很快就入情入境,展開想象的翅膀,開啟語文學習的心靈之窗。
二、個性化學習的“工具”: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
教學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而又靈活生成的教學活動。我通過設問、點撥,調動學生參與、思考、發言。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自己去發現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收集資料、交流提升、歸納總結。
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時,用談話的方式導入新課,我播放了一段與課文相關的地震視頻讓學生觀看,觀后問學生:“看了視頻你想說什么?”調動學生的視覺和聽覺感官,初步感知地震的可怕。然后圍繞課題提出問題,看書上的插圖,提到父與子你想到了哪些詞?看到地震中的父與子你又想到了哪些詞?發現與往常不同的地方。找出父親了不起的句子,讓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把找到的問題答案做上記號,對不明白的地方畫上問號,多問幾個為什么。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每個學生充分參與討論、分析,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率,使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全方位發展學生的思維,全方位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
三、個性化學習的“內核”:放飛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語文教學中,結合課文內容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要引導學生發表意見。教師適時引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后,對意見不同的地方進行討論。老師通過開放課堂教學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真正讓學生的思維在無拘無束的討論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如,我在教學五年級上冊《落花生》一文時,引導學生學習落花生的品質,做人就要像落花生一樣實用。然而一個平時很有主見的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不同意您的說法,做落花生這樣的人一點都不好,您平時不也常告訴我們要善于表現自己嗎,這樣才能爭取到更多的機會啊?”他的回答激起千層浪,此時課堂中出現了不少竊竊私語的聲音,很多學生都贊成這位學生的見解。我想既然學生有了自己的獨特感悟,作為教師就應該尊重他們的理解,這也是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一種引導。對于現在的社會,是不是一定要做“落花生”呢?于是我把問題拋向學生:你愿意做“落花生”這樣的人還是“石榴、蘋果”這樣的人呢?就這一問題展開一場小小的辯論吧!然而令我吃驚的是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愿意做“蘋果、石榴”這樣的人,只有極少數的人愿意做“落花生”,這樣的場面卻是我始料不及的。但是這也更證明了現在的學生個性鮮明,敢于表達,這也是讓我深感欣慰的。于是我讓這些“蘋果、石榴、花生”暢所欲言,闡述他們各自的想法,大膽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學生在討論的基礎上對文章的中心有了深刻的理解。這樣做,既能讓學生獨立思考,又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發展。
四、個性化學習的“支撐”: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
教材上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很好的朗讀范本。采用多種形式朗讀,讀寫結合,讀中感悟。在朗讀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在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在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文本體會和朗讀,如,進行分角色讀、填空讀、創設情境讀、同桌讀、演課本劇等多種方式,讀出不同語氣和態度,通過讀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五、個性化學習的“內驅”:讓每位學生品味成功
熱愛學生,就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在教學中,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完成教學任務,讓學生學好知識,還要對學生認真觀察,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調整方法,選擇適合的話題和他們交流,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學習中取得的成績,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注,激發他們主動學習的熱情。教師要有一雙慧眼,不斷挖掘每一個學生身上的長處,調動其參與的積極性,努力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總之,多方位、多途徑地把我們的語文課堂變成學生樂于學習的平臺,就會讓學生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起來,讓語文課堂教學“活”起來!
參考文獻:
[1]崔洪軍.放飛個性的語文課堂[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1).
[2]趙明.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課程,2011(1).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