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霞
摘 要: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成為當今語文教學面對和亟須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對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實施信息技術的重要作用展開論述。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有效教學;重要作用
信息技術是如今很多領域和行業都離不開的重要技術,小學語文老師也應該將這項技術引進小學語文課堂,并且對此進行合理科學的運用,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一、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現狀
(一)對信息技術的過度依賴
信息技術的優勢顯而易見,當今社會的大部分行業都離不開信息技術的運用,小學語文課堂就是其中的領域之一。信息技術的運用是為了加強小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但是很多小學老師卻完全拋棄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傳統方式的優缺點進行了全盤否定。很多老師認為,現在的多媒體教學,通過視頻、動漫、圖片和聲音等,不僅能夠加強小學生對于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生動形象的畫面也能加深學生的印象,以至于很多可以口授的教學內容,語文老師也要依賴多媒體教學,甚至有些老師用多媒體教學完全取代了傳統的教學方式。這種對信息技術極端以及過度的運用,對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非但沒有起到作用,反而還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學生過度依賴圖像,思維上產生了惰性,思維能力方面也受到了損害,而且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在這種過度使用多媒體的教學過程中逐漸喪失了優勢。
(二)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落后
除了過度依賴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情況外,目前的小學語文課堂上還存在另外一種情況,恰恰與上文的情況相反,這種情況發生在年齡較大的語文老師身上較多,這些老師深受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的影響,認為傳統的教學方法取得的教學效果一直較好,對于新的教學模式不敢輕易嘗試,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很少甚至不使用信息技術,一張嘴一本教材就成了課堂上的全部教學工具,這種教學模式不但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考能力都受到了限制,而且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很難得到提高。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施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課堂教學情境
小學生剛剛接受教育,語文方面的閱讀量較低,理解水平也相對較弱,對于教材上的很多內容都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如果學生的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且越積越多,不僅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影響,同時,小學語文基礎沒有打牢,也給以后的學習埋下了隱患。因此,語文老師應當引起重視,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小學生理解教材內容,鏟除小學生在語文學習路上的障礙。
例如,在學習《烏鴉喝水》這一節內容的時候,也許學生由于受知識面和理解能力的限制,看完文章內容,還是沒有明白烏鴉是怎么喝到瓶子里的水的,這時候,語文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找出相關視頻,將烏鴉如果用石子填滿瓶子,導致瓶子中的水溢出來的過程生動形象地呈現給學生,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也就更容易理解了,不僅掌握了教材內容,還開闊了視野,激發了學習興趣。
(二)利用信息技術擴展教學內容
教材中的文章數量有限,每篇文章都只是具有代表意義的一篇,所包含的知識點相對有限,語文的教學目的是為了讓小學生通過學習一篇文章掌握到與此相關的所有知識點。因此,語文老師的教學內容如果僅僅圍繞教材,不做課外的拓展和延伸,不但學生的學習效率不能得到提高,教學效果也很難得到保證。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語文教材中的內容也存在一些滯后性,學校的資料以及老師的精力也都有限,因此,語文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去拓展教材內容,利用網上龐大的信息資源庫,給學生傳輸具有教學意義的實時性知識內容,通過增加語文課堂的教學容量來提高教學效率,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節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圍繞課文的主題思想,通過多媒體技術找一些課外的閱讀資料。“吃水不忘挖井人”主要是教導學生做人要學會感恩,老師可以找一些當下最新發生的新聞,或者身邊發生的有關于感恩的新聞,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呈現出來,拉近學生與教材知識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綜上所述,將信息技術引進小學語文課堂,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加強學生對于課本內容的理解,這對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語文老師要對此加強重視,合理的利用信息技術,不可過分依賴也不能完全忽視,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的優勢,開闊小學生的視野,加強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劉建麗.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18):2-5.
[2]陳霞.整合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6(10):13-16.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