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繼順
摘 要:實現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在、個性、全面和諧發展,需要教師做出相關的思考和實踐,而且應當是科學的思考和實踐。
關鍵詞:內在;個性;全面和諧;語文學習
當前,語文教學還沒有完全脫離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藩籬,作為語文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內在、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
一、內在、個性、全面和諧發展需要學生語文學習主動積極
小學語文教學,從一定意義上說課堂上還大都以教師為中心。如對相關文本的閱讀感悟,其感悟的過程都是教師在講述具體的感悟答案,也都是教師說了算。而讓學生進行練習時,所練習的內容也很少讓學生去做出自己的主觀判斷。這樣的教學其意義何在?直接致使學生變成接受知識的工具,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度過一堂課的時間。這就不免要出現課堂學習中學生的分心,出現教師經常性地組織教學。對此,語文教學需要讓學習變成學生內心的渴求,形成學生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因此,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要堅持以學生的學為核心。無論是對一字一段的感悟,還是對作品主題乃至人物形象的感悟,都以學生的學為準,課堂上讓學生去表達自己的見解。如學習《莫泊桑拜師》,幾乎全部由學生去解決閱讀感悟的問題。在學習到第7自然段時出現了這樣的情形,一學生說他不明白為什么福樓拜一上來就用了三個“不”,語氣似乎那么肯定,而且后面兩個“不”是連用的,“不”的中間沒有標點;還有一學生說,福樓拜面對他的學生連說九個問句,如果自己是他的學生是完全接受不了的。學生能夠這樣去學習,可見其主動的程度非常高,尤其是學生能夠在文本的字里行間發現如此之多的問題著實不簡單。在學生發現如此多的問題時,讓學生去讀讀第7自然段前面的內容,去讀讀第7自然段后面的內容,前后之間聯系起來進行思考,學生便自主獲取到很多很多。
二、內在、個性、全面和諧發展需要學生語文學習生動活潑
讓學生語文學習的內在、個性、全面和諧發展實需學生學習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學習得生動活潑,教師都以為需要構建學生喜聞樂見的課堂教學情境,也都在運用現代技術媒體去呈現能夠推進教學流程的內容,能夠促進學生閱讀感悟的畫面。竊以為,能夠讓學生生動活潑地進行學習,還應當讓學生踴躍表達、相互爭辯。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盡可能地多讓學生去發現問題,多讓學生表達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多讓學生去表達自己的見解,多讓學生之間進行爭辯,多讓學生去爭辯得面紅耳赤。如果真能達到這樣的氛圍,那課堂上就不僅僅是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課堂也會顯得十分的活力四射。如教學《孔子游春》,讓學生去感悟孔子巧借河水誘導弟子時,教學課堂就出現如此之生動活潑感悟的景象。讓學生感悟出孔子對水之愛的原因后,再由學生去展開想象的翅膀,思考水的其他品性,去表達自己心目中的水,去贊嘆自己心目中的水。
三、內在、個性、全面和諧發展需學生語文學習拓展延伸
傳統教學中,我們忽略了學生內在的、個性的、全面和諧的發展,導致文本內容和鮮活的“生命”“生活”之間還缺乏緊密的鏈接。從這個意義上講,小學語文教學也需要跳出教材,真正植根于現實,真正滿足一個個小學生的需要。在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讓學生能夠多去進行一些拓展延伸性的學習,但必須注意拓展延伸性學習活動的巧妙安排。在學生拓展延伸學習中,作為教師需要對所教文本特點、學生學情做出比較客觀和具體的分析,以此覓尋到拓展延伸性的學習內容與教材、學生的最佳切合點。還需要把握住適當的時機。學生拓展延伸性學習的時機如果運用把握不當,那就極有可能會出現運用上的“喧賓奪主”。只有這樣,才可以確保拓展性材料的運用不流于形式。如教學《山谷中的謎底》一文,在學生有比較充分的文本閱讀感悟的基礎上,出示“確實,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的句式,讓學生聯系文本,聯系已有的生活閱歷,說說自己的理解。如有學生想起了曾經學過的《臥薪嘗膽》,還有學生從中國工農紅軍的兩萬五千里長征感受到:當時的長征就是為了保存革命火種的一個戰略大轉移,以退實現了更好的進,避免了和強大的敵人去進行正面戰爭,最終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對內在、個性、全面和諧發展之語文學習所做的思考,應當說還比較膚淺,所獲取的實踐效果還不是那樣的豐碩,需要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做出比較深入的研究。
參考文獻:
祁智.剝開教育的責任[M].江蘇教育出版社,2012-06.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