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華
【摘 要】作業設計包括作業內容、作業的形式、作業的評價三個方面。它與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一起構成了完整的小學語文教學體系,是對課堂教學的鞏固和運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作業設計;作業內容;作業形式;作業評價
作業設計是教學的基本環節,是對課堂教學的鞏固和拓展。優化的作業設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優化的作業設計是輕負擔高質量的完善。由于受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目前小學生語文作業存在著許多問題,有以下幾方面的表現:
1.自主性作業設計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長和興趣指向。所以,教師在開放性作業的設計中,有意識地設計多樣化的作業類型,讓學生結合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的作業,這樣既能使學生帶著愉悅的情感體驗完成作業,又能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有效發展。例如,我在教學《秋天》一課后,在班上宣布:"今天的作業,我們可以自己選擇完成,選擇的范圍如下:(1)愛讀書的你,閱讀一篇描寫秋天的文章;(2)愛郊游的你,去尋找秋天的腳步;(3)愛誦讀的你,朗誦一篇描繪秋天的美文給父母聽;(4)愛繪畫的你,用手中的畫筆去描繪這豐收的季節;(5)愛文學的你,摘錄歷代文人描寫秋天的詩詞;(6)愛習作的你,用優美的語言去描繪這美麗的秋色。"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體驗成功的機會,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積極思考探索,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交上來的作業,就充分顯示了他們的才華。
2.趣味性作業設計
讓語文作業充滿趣味是我一直以來努力去做了一件事。我想這也應當成為我們設計小學語文作業應堅持的理念。這也是語文作業的特點決定了的。要讓大多數學生一回到家做的第一項作業就是語文作業,而且認真積極地挖空心思地去做,在作業設計上,就要講究形式多樣化,既要有基礎知識練習,也要有延伸發展練習;要聽、說、讀、寫并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1、看一看,積累素材。教師要打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讓學生由課堂到課外,由學校到社會,多聽、多觀察、多感受,積累學習語文的素材。觀察可以分為有意觀察和隨意觀察。有意觀察即布置學生有目的的觀察某一事物,如課前布置觀察小動物樣子、生活習性,植物的樣子、特點、生長過程,天氣變化等等。隨意觀察即鼓勵學生平時多做有心人,捕捉生活中的新鮮事,或感興趣的事物,然后寫一寫觀察日記。它將讓學生著眼觀察、動筆記錄、用心思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2、畫一畫,激發興趣。在教學中教師可變枯燥的讀書、講解為繪畫,幫助理解與學習。這里可以畫想象圖,學生可依據對文字的理解,想象繪畫。3、演一演,情景再現。喜愛表現是孩子的特點。在語文學習中,教師可以讓孩子分角色的表演教材內容,或演課本劇,讓學生更直接的將自己的情感與教材內容聯系起來,激活學生思維,激發他們的創造力。
3.愉悅性作業設計
我們在布置課外作業時,應首先考慮作業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尤其在一年級,我們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踐,設計形式多樣的作業,如問一問,想一想,讀一讀,說一說,背一背,查一查,做一做,畫一畫,寫一寫。 一年級第一學期,為了能使學生既復習漢語拼音,又能記住所學生字,我們經常設計"猜字謎" 的課外作業。教師將謎語用拼音和會認的字寫出來,發給孩子們。如在學完《小小竹排畫中游》這篇課文.教師出的一組字謎是:l.一 zuò fáng,四 miàn qiáng,只要說話用著它。2.huà時圓,xiě時fāng,dōng天duǎn,夏天cháng。 這樣的作業,既輕松又有意義,讓學生在看似玩中鞏固了拼音,記住了生字,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4.多層次作業設計
我們的教育對象具有極大的差異性。每個學生都具有自己的獨特性,發展也各有不同,應使每個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不同起點上,得到最優發展。因此,作業的設計和布置必須多層次,有差異。我對某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減少他們的作業量或適當的降低作業的難度,讓他們做一些抄寫、簡單動手、有趣味的作業,一方面使這些"差生"易學、樂學,另一方面也解決了他們"吃不了"的問題。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適當拔高要求,設計一些積累語言文字、擴展課外閱讀、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業。這樣,學生的能力不但得到了鍛煉,滿足了他們渴求知識的心理,而且也解決了"吃不飽"的問題。適量、適當的作業和要求,能有效地幫助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樹立信心。對優生是如此,對后進生更是如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難度的作業,讓好、中、差的學生在不同層次的作業上得到相應的知識,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不同的收獲,使得事半功倍。
5.實踐性作業設計
5.1 以"動眼"為主的實踐性課外作業,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學習完《靜夜思》后,可以讓學生留心觀察夜晚的天空,然后通過小組交流、全班交流等方式把看到的夜空說一說。這樣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更重要的是讓孩子走進生活,體驗生活,走進大自然。
5.2 以"動口"為主的實踐性課外作業,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感受能力課外可以布置"讀、看、說、演"等形式為主的"交流"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言,感受語言,提高口頭表達能力。根據不同文章的內容,布置不同類型的作業。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言。還可以讓孩子學習說話、朗讀方面的一些技巧,提高口語表達、交際能力。
5.3 以"動手"為主的實踐性課外作業,不僅符合小學生的年齡段特點,而且符合他們的思維特點,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例如,學完《借生日》可布置學生動手做一份小禮物送給父親或母親,并說一句祝福的話。學完《自己去吧》以"我學會了XX"為題,讓學生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也可以是一種技能或本領,并說說是怎樣學會的。
總之,"教者有心,學者得益"。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在作業設計時務必少而精,形式多樣,高質、高效,富有啟發性,這樣的作業設計才符合新課程素質教育的精神,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讓學生有更多的自由空間進行創造活動,讓他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生動活潑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