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安玉
【摘 要】課堂在教學活動中占據不可動搖的地位,如何充分利用課堂讓學生更好的投入課堂學習,掌握所學知識,提高綜合能力,我們的答案是打造有愛、有趣、有效的“三有”魅力課堂。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課堂
一提起數學,特別是高中數學,仿佛就和“枯燥無味、復雜繁瑣”畫上了等號,那么,真的如此嗎?學好高中數學,難道只有“題海戰術”這一法門嗎?如何讓高中數學也變的生動有趣,還能在應試和運用的過程中游刃有余呢?我們的答案是打造有愛、有趣、有效的“三有”魅力課堂。
“有愛”是打造“三有”課堂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貫穿其中的一條主線。我們教育者從事的是教書育人的工作,通過教書的手段達到育人的目的。不錯,數學是嚴謹準確的自然科學,但是自然科學知識的傳播同樣也是通過人來實現,在學校教育中教學是通過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互動來實現的。愛是最基礎也是最高端的教育,數學這門課程看似冷漠無情,和生活的直接聯系也不像語文等工具類課程那樣明顯,但是數學卻是越學越研究越有味道越有感情的。我們在想讓學生愛上學數學之前首先要問一問,作為數學老師我們有沒有愛數學,愛學生。要想建立和諧有愛的師生關系,需要我們教師積極的努力。教師尊重學生,尊重是最起碼的愛,不管對優生還是差生,都要尊重和愛護,我們可以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但必須做到對所有學生都一視同仁、有教無類,而不是有的給青眼,有的給白眼。尤其是對自尊心較強的學生,哪怕學習成績不太理想,我們也不應該一味苛責,反而應該更加鼓勵和關注。
其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有效溝通,有效的溝通能讓學生和老師更全面的了解自己,同時也加強對彼此的了解。只有溝通才能了解,只有了解了學生的歷史、現狀、所思、所愿、所短、所長,做到了知己知彼,掌握學情,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師生間的相互交流是實現教學教育的基本途徑,這是一個全過程、全方位、多方面、多功能的動態循環系統。教師在交流的過程中,始終堅持愛的原則,科學的方法,持久的行動,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開放、雙向、互動、有效交流,能夠對創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順利開展教學教育活動,取得良好效果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趣”是打造“三有”課堂的要求和過程,也是打造“三有”課堂的手段和方法。有趣的課堂,才能讓學生更加的熱愛數學,更主動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也才能產生更好的學習結果。學習數學知識離不開有效的教學方法。數學思想方法是潛在,不容易把握的,但是如果教學方法得當,學生必定大有可為。現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就是要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主動的設置和引導學生關注問題的研究和分析,研究思考問題的方法,重視學習的過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置多樣化的教學場景,把看不見的數學思想和看得見的數學現象結合起來,把數學現象和日常生活現象結合起來,將教學目標化整為零,將教學體系化零為整。通過生動有趣的現象和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把知識靈活地傳遞給學生,通過一題多解、多題一解、一題多變等形式考核學生的學習成果,通過典型題目讓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多種思想與方法,教學在教學中要注重數學知識與方法的有機滲透,廣泛采用“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這樣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活力,提高課堂吸引力。如在學排列組合時,我們可以采用情景導入的教學方法,展開教學,讓學生通過游戲和活動,體驗新知,而后通過反饋練習,加深理解,最終讓學生在情景和游戲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有效”是打造“三有”課堂的目的和歸宿,也是出發點和落腳點。設定科學合理的預期目標,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能,最終才能打造有效課堂,做到有效教學。有效教學,簡單來說,就是教師在實施單位時間的教學行為后,使學生得到具體的進步和發展,以最小的投入獲取最大的效益。這是一個有目標、有對比、有量化的概念,它科學的,改變了以往簡單的方式,而追求更好的效果,這種教學不再是只問教師做了什么,而是問教師做到了什么,其教學目標更明確,也就要求更要制定具體可行的措施。它是人性化的,以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宗旨,而且其發展的內涵是全面的,包括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綜合協調發展。在操作的過程中,需要把握的東西比較多,這里簡單談幾點。
一是要把握基礎的準備工作:掌握學情。按照教學目標、大綱要求,需要達到的目標,學生們的知識水平,更容易讓學生接受的教學方法,教學梯度和多媒體等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讓學生更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并讓教學內容更直觀,最終讓學生從學習間接知識為主變為通過獲取直接性知識獲得學習的方法,授之以漁,讓學生主動的探求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進而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探索能力和創新意識。二是積極的正面反饋,建立和學生實時有效的溝通渠道。簡單來說,要及時看到學生的困難和成績,并通過有效的信息傳達反饋給學生。如:要求學生做課前復習,有的同學做的特別認真,提出了問題,這個時候,教師不要以“不是本節的內容、影響本節進度”等理由輕易的否定學生,而是要先給予學生積極的正面回應,如果問題內容實在不適宜本節課討論,教師要給學生以提示,并且在課后第一時間與學生單獨的討論問題。三是寬嚴相濟,發揮合理機制的作用。教師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要求一定要從嚴從實,例題可以先讓學生自己做,相關規律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研究,再配以精選的習題來檢驗是否做到了學活學精,學深學透這一要求。而學習的環境和氛圍要是寬松的,形式也要是多樣化的,但是檢驗成果的標準一定要科學、嚴謹,教師要嚴防學生只走過場,不掌握實質。這里舉一個小例子,我們設立了一個錯題本,這個是目的相同但內容卻千差萬變的本子。設置錯題本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通過錯題分析,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有的題目可能好多同學都錯了,但是錯的緣由也會不同,所以每個學生都要根據自己的思路分析錯題的錯誤原因、關鍵考核點等內容。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通過分組的形式,讓學生們定期抽檢和被抽檢做自己錯題本里的錯題,并形成小組對抗的模式,讓學生增強緊迫感、榮譽感,在有競爭力的學習環境中鞏固所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