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翠娟
【摘 要】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基本形式。新課改的精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要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實施有效教學。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課堂中教與學的觀察與實踐,構建了實施有效教學的四點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實施策略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基本形式,也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最重要的陣地。因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顯而易見地凸現(xiàn)出來,備受關注。在新課程理念下,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為宗旨,教師必須具有一切為學生發(fā)展的思想,運用科學的教學策略,使學生樂學、會學、學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主動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
實現(xiàn)數學課程改革目標,教師是關鍵。新課改的精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最直接的表現(xiàn)就是要求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實施有效教學。那么,怎樣在數學課堂上實施有效教學呢?多年來,我通過對小學數學課堂中教與學的觀察與實踐,構建以下四點實施策略:
一、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基本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要求不僅是在專業(yè)知識方面,也包括思想品德、責任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能力等。據有關調查及實踐表明:教師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行為關鍵取決于教師使用教學策略的水平。但仔細揣摩我們當下的教學現(xiàn)狀:教師通常比較注意操作能力,如語言能力、板書能力等操作性的環(huán)節(jié),對于教學策略的運用遠未達到系統(tǒng)全面應用的水平。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能力是基于教師對教材及學生心理發(fā)展認知、對教學過程中教學策略的應用、對教學活動的自我評價與自我監(jiān)控上的。教學是一種藝術性和技術性相統(tǒng)一的活動,在新課程的大形勢之下,應該通過新課程基本理論培訓,深化教師對新課程的認識,轉化教師的教學觀和學生的學習觀,開展教學技能培訓,提高數學有效課的比率。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學習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生活背景越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可能性就越高。所以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經驗背景是學習的豐富資源,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生活實踐中精選出數學問題,將抽象的數學問題連接到生動可感的生活事物上,為學生的學習開辟一條廣闊的道路。例如,學習小數加減法時,創(chuàng)設一個購物場景,然后讓學生自由提問?!耙恢︺U筆和一個鋼筆共用多少錢?”“一支牙刷比一塊香皂少多少錢?”還有的同學提出請同學們幫忙驗證一下售貨員阿姨所找的錢數是否正確。這些問題來自生活中,又都涉及到了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法則。購物實踐活動,使學生對學習材料產生了興趣,數學法則不再是令人生畏的抽象概念,數學知識就在孩子們熟悉的生活中。身邊的數學問題引起學生的探索興趣,孩子們在親身經歷的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三、巧設有效的課堂提問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課堂提問是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教學技能,是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給學生提供一些探索、思考、創(chuàng)造、表現(xiàn)的機會。一節(jié)數學課的效率高低,往往與教師能否成功地誘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著密切的關系。有效提問倡導的是淺與深、近與遠的結合,即問題應該有趣味性、挑戰(zhàn)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的特點。有效提問的目的是能較好地處理教與學兩者的關系,讓課堂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因此,在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實施中,教師要認真組織問題,從而將思考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實施有效提問。教師在進行提問時要注意六點:1.針對性;2.適度性;3.系統(tǒng)性;4.啟發(fā)性;5.延時性;6.語言的規(guī)范性。課堂環(huán)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xiàn)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靈敏性。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觀念,才能在實踐中發(fā)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
四、保證學生的有效參與
課堂中學生參與的數學活動由于時間、空間、人數的限制,往往不是個人獨立的探究活動,多數是以同桌或小組為單位進行的。教師在組織小學生參與有效教學時,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積極參與了,是否有自己的見解,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探究后再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達到有效參與。第二要給學生表現(xiàn)的機會。每個人在不同時期都善于表現(xiàn)自己,小學生也一樣。他們對某一個問題也想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師要給他們展示自己的平臺,既可以向全班同學展示,也可以在小組內交流,但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博采眾長,彌補自己考慮問題的不足,以達到有效參與。第三要使學生有成功的體驗。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參與后有收獲,并逐步養(yǎng)成參與的習慣,使自己愛動腦、愛提問題、善于解決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有效教學中,真正成為教學中的主體,從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更好地實現(xiàn)有效教學。
總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它不僅關注知識的教育,更祟尚智慧的教育。追求有效,是基礎教育課堂教學的永恒主題,是一種理想的境界,它的實現(xiàn)需要一個過程,需要我們老師去實踐,思辨,提升,使它成為現(xiàn)實。在課堂上能多給學生一些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機會,使他們更多地體驗成功的喜悅時,我們的教學就成功了,我們的課堂就能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姚利民.有效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6
[2]張述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初探[J].數學教學究,2007.5
[3]陳厚德.基礎教育新概念——有效教學[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
[4]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
[5]鐘啟泉.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