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人類學家埃斯科巴的政治生態學理論新視角

2017-05-25 21:17:21李秀英
廣西民族研究 2017年1期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摘 要】本文展示后結構主義視角下的生態環境研究新趨向和新特點,重點剖析美國人類學家阿圖羅·埃斯科巴的政治生態學理論。其理論突出人類與環境情境中的話語、物質、社會、文化等多維度之間的交互關系,提倡以建構主義政治生態學替代本質主義分析方法,關注話語、權力諸要素,分析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等話語概念如何在現代性背景中應運而生,呈現全世界轟轟烈烈的環保運動交織出來的復雜權力關系。埃斯科巴為學術界提供了一種更為精巧和深刻的分析框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當今環境問題與保育項目,以及重新思考未來綠色之路。

【關鍵詞】阿圖羅·埃斯科巴;政治生態學;話語;權力;可持續發展;生物多樣性

【作 者】李秀英,西北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管理學院講師,人類學博士。蘭州,730070

【中圖分類號】C9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 - 454X(2017)01 - 0053 - 008

政治生態學是全球政治經濟和生態環境巨變背景下的產物,它主要致力于運用政治經濟學和后結構主義等理論來探究人類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復雜關系,將環境問題置于更復雜、更廣闊的文化與權力分析框架中。該視角關注與環境資源有關的各方行動者之間的權力關系及其表征,其“政治”意涵指的是生態事件中不同行動者在行動策略和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張力與博弈。政治生態學家承認自然在人類歷史背景中的建構性,強調人類與環境關系中物質、社會、文化等各維度之間的交互關系。作為理論分析和批評的有力工具,政治生態學被越來越多的地理學家、生態經濟學家、人類學家、社會生態學家、女性主義者、環境歷史學家、社會學家,以及歷史考古學家等所接受。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后,在全球化與現代性的理論與實踐中,政治生態學發展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鑒于國內學術界對發源于西方的政治生態學了解尚少,在此謹對建構主義政治生態學領軍人物——阿圖羅·埃斯科巴(又譯為“阿圖羅·埃斯科瓦爾”)的政治生態學思想進行梳理,以期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以及透過各類話語的迷霧看到環境問題、環保運動背后的復雜博弈與權力沖突。

一、阿圖羅·埃斯科巴簡介

阿圖羅·埃斯科巴(Arturo Escobar),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人類學系教授,北卡羅來納大學地理學、傳媒系兼職教授,藝術與人文研究所、城市與區域研究中心研究員。

他于1952年出生于哥倫比亞馬尼薩萊斯,自幼成長于當地;本科就讀于哥倫比亞卡利的瓦勒大學(Universidad del valle)化學工程專業,1975年獲得理學學士學位;畢業后在醫學院實踐了一年的生物化學后,前往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食物科學和國際營養學專業碩士,1978年在加利福尼亞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學位,1987年完成哲學、發展政策計劃跨學科博士項目。博士期間,他曾在哥倫比亞熱帶雨林瀕太平洋地區做了為期一年的田野調查,開始應用??拢∕ichel Foucault)的話語觀、權力觀研究國際發展問題。自20世紀90年代起,埃斯科巴因發展問題研究聲名鵲起,逐漸樹立了后發展理論界代表人物的地位,開始在人類學領域任教。

埃斯科巴的興趣點主要集中在社會科學和權力研究、國際發展計劃、環境保護等方面,其研究話題廣泛,包括政治生態學、發展人類學、拉美社會運動等。代表作品有:《遭遇發展:第三世界的形成與消解》《差異的領地》《世界人類學轉型》《婦女與空間政治》《政治的文化和文化的政治:修正拉美社會運動》等。

埃斯科巴自認為是一名后結構主義者,他對西方工業社會主導的發展戰略進行了犀利的批判,是后發展研究領域重要的學者。他認為要認識清楚現實必須從話語角度來理解分析具體情境,目前關于自然的各類話語都是由特殊的社會、文化、歷史背景產生,并靠各種權力關系得以形塑,誰擁有權力,誰就能生產和確定生態領域內的主流話語。資本主義擴張源自現代科學話語不斷擴張的歷史,西方科學確定了全球經濟政治的主流話語,正是權力和知識相互交織的復雜關系產生了所謂的“科學真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等這些所謂科學概念實際上正是國際資本主義秩序用于確保經濟增長而創造出來的詞匯,他寄希望于第三世界的草根環保社會運動能改變當前的趨勢,顛覆主流話語帶來的影響。

二、埃斯科巴的政治生態學理論溯源:后結構主義

埃斯科巴提出的政治生態學觀點直接源于后結構主義。后結構主義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在法國學術界崛起的一股學術思潮,亦是歐洲大陸哲學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有德里達、米歇爾·??隆⒘_蘭·巴特、雅克·拉康等。該學派強調對二元對立的結構進行解構,認為世上存在的所謂科學真理并不是先驗的和一成不變的,而是在特殊的歷史社會過程中被不斷重新定義和再生產的。人們認知到的真理并非源于他們對客觀世界的觀察和經驗,而是源于科學家們所建構的科學話語。日常生活中,主流話語與非主流話語之間存在著顛覆、反抗、編寫、改編等各種復雜關系。

埃斯科巴使用的話語分析方法和對微觀權力的關注源自???。按照??碌慕缍ǎ霸捳Z是一組符號序列構成的,它們被加以陳述,被確定為特定的存在方式”。[1 ]??聫娬{,話語總是以某種所謂的科學真理來呈現其面目,但是卻掩蓋了話語實踐中權力對人的規訓作用。不同群體認識社會和各類文化現象,都是從自身的話語體系出發,隱而不現的建構體系是我們所思所想及一切行動的指導思想,話語建構了我們的生活世界,我們自身的話語立場決定了我們能看到什么、聽到什么,以及如何理解其他人類群體。

后結構主義的認識論為建構主義,其研究對象為話語、權力、知識等。??略凇吨R考古學》《性史》《規訓與懲罰》《物的秩序》中都體現了這種分析路徑。他認為“性”并不存在,但是作為一種歷史話語,性別的出現和運用是一種人為的建構。在后結構主義者看來,權力不是一個“物體”,也不總是通過暴力強加在社會群體之上。相反,權力是社會關系與社會知識的集合,是在復雜的社會過程中被生產出來的,通過各種微觀機制,逐漸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形成無處不在的“話語權力”。福柯透過話語,揭示了隱藏在其后的深層結構——權力關系。話語創造者為了占據主流地位,為了把自身的話語類型確定為真理和科學,不斷借助權力來占據文化的支配地位,而將所謂的異類話語和他者用各類手段加以排斥、清除,甚至不惜借助權力武器對其進行壓制和剿滅。盡管現代規訓的形成過程看似更加文明,沒有像中古世紀用向大眾公開對犯人施加身體處罰的過程以展示國家的權力,但是現代國家權力通過一套更加精密的體系使得規訓話語得以內化,只是權力始終隱藏在話語論述背后暫不為人所知而已。

埃斯科巴通過實地研究中提出,自然從來就是人類所創造出來的一個詞語,而且是在某些文化中才存在這樣的字眼。在另一些文化的語言中是沒有“自然”一詞的。在不使用“文化-自然”二分法來理解世界的本土社會里,當地人對自然環境有著另一套建構體系。同時,他還分析了環保項目如何成為當地社會中經濟、政治各方算計的對象,每一套自然話語論述的背后隱含著特殊的價值觀和權力關系。在哥倫比亞地區,現代環保概念作為一種歷史產物,通過特定方式被定義以后,強烈排除其他話語,尤其是本土知識話語體系,由此西方知識生產過程才得以確立??梢?,現代科學的這種支配性并非因為它更接近于真理,而是其透過殖民主義與新殖民主義的擴張而使得現代科學取得了統治地位。

三、埃斯科巴的政治生態學主要觀點

作為政治生態學研究的重要人物,埃斯科巴以其鮮明的理論觀點著稱于世,其主要觀點如下:

(一)反本質主義,提倡生態建構論

傳統的本質主義觀點認為自然有其本質原則和基本分類,可以與人類分離,“人”高于自然,且獨立于自然,這種觀念與資本主義、現代性產生的“人”的理解有著密切關聯。而埃斯科巴從福柯的知識話語理論的背景出發,指出了事實上自然的含義在歷史過程中一直隨著文化、社會經濟和政治因素的變化而變化,人類對自然的理解源于一定的觀察和經驗的方式,并被當下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等關系所影響。

政治生態學反對將生態看作是本質主義的,而要求關注生態如何被歷史、社會、文化諸多因素所建構。埃斯科巴再三強調生態的社會文化建構主義視角,認為所謂“自然的危機”也就是人對自然的認同危機,所謂自然的觀念就是關于人的觀念,是人身處其中的社會文化和歷史的觀念。因為自然總是被我們所賦予的意義所建構,所以我們要將自然當作文化和社會的產物。 [2 ]1

針對現代社會與非現代社會對于自然一詞的不同建構理解,他提出了三種自然形式:有機體自然形式、資本主義自然形式和科技自然形式。

1. 有機體自然形式(Organic Nature Regime)

西方社會普遍認為自然生態、人類、超自然世界之間存在著嚴格的區分,但在非西方社會里這三者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可以說,一切有生命的、無生命的、超自然存在之間的關系并不是嚴格分離的,生命體和自然,個體和社區,社區和神靈都統一在一個宇宙中,關于自然生態的各類知識通過具體實踐參與來被理解與傳承。這種非西方前工業社會中存在的傳統自然形式被埃斯科巴稱之為“有機體自然形式”。 [2 ]7

當前人類學領域內已有大量相關民族志研究作品,人類學的“民族生態學”視角展現了土著社會如何表現人類和自然的關系,如何對自然世界進行分類。在泛靈信仰廣泛存在的地方,當地人認為自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而非凌駕于其上,各種自然物有著和人類一樣的活力,并無質的差異,包括樹木、植物、動物、甚至山川河流石頭都擁有各自的靈魂。[3 ]396在不同土著社會,人類和自然的關系雖然表現內容不同,形成的世界觀不盡相同,但都不是建立在自然與文化的二元對立基礎之上。有機體自然形式不是本質主義的,強調歷史建構性,它與西方認為的“自然”并不相應,自然世界被認為也是當地人社會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

2. 資本主義自然形式(Capitalist Nature Regime)

隨著現代主義和工業資本主義的擴張,現代工業社會具有了不同于傳統社會的工具理性和認識秩序,“人”開始上升為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主體,而“自然”則被客體化和商品化,成為一種可被控制和可被利用的資本,這標志著 “自然”和“文化”的根本分裂和二元對立。[2 ]6

在現代社會的認知體系中,自然外在于文化、歷史而獨立存在,擁有一個固定的本質,具有本質主義特征。外在環境被認為是固定不變的,專家的專業知識占據壟斷地位,整個宇宙法則能被西方科學家宏觀地認知。埃斯科巴把這種自然稱之為“資本主義自然形式”。

資本主義自然形式出現于歐洲文藝復興時期,伴隨著18世紀資本主義和現代認識論而出現,它有四個維度:第一,看待世界的新方法;第二,理性思維;第三,政府治理;第四,與資本主義現代性緊密聯系的自然的物化。[2 ]6法蘭克福學派認為對自然的統治是理性時代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所有的發展都是“人”出現的產物。自然和社會的分離是現代社會基本特質之一,政府治理是其典型現象之一,其主要特點為:政府對日常生活進行統治;推崇專家知識;以行政手段為工具。在這種資本主義方式下被治理的自然通過專家的專業知識得以塑造,此時的自然體現出規則性、簡化性,它是可供研究的、可被管理的,以及可被人為計劃的。正如詹姆斯·斯科特(James C. Scott)在《國家的視角——那些試圖改善人類狀況的項目是如何失敗的》一書中提到科學林業、集體農業等項目的實施是為了將動植物群加以徹底的再組織和簡單化,以使疆域、產品和它的勞動力都更為清晰,因而更方便政府自上而下地加以控制和管理。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在資本主義市場生產自然時,便產生了自然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資本主義社會里對“自然”的生產達到一定高度時,“社會”從“自然”中分離出來,社會上有規則的物品交換包括由人創造出來的自然環境。在埃斯科巴看來,資本主義自然形式是對有機體自然形式的一種威脅。西方經濟的文化特點就是將自然與生命的商品化與專利化,政府治理局限于促進所謂理性的資源管理,環境主義者一旦接受這一本質主義觀念,也就意味著接受了對自然的馴化和管理。

3. 科技自然形式(Technonature Regime)

科技自然指當下受生物科學技術影響,如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免疫學,以及人類基因組計劃、納米工程、克隆、人工智能技術等制造出來的一種人工和虛擬性自然。自然被各種生物實踐所建構,通過塑造與再塑造的過程,前所未有地成為人類社會的產品??萍甲匀粡娬{生物文化的外形構成,側重研究實際的和潛在的生物分子排列,與現代科技緊密相連。[2 ]11正如哈拉維(Donna Haraway)指出的,有機體不是天生的,有機體是后天形成的,有機體是由特定的集體行動者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通過足以改變世界的技術科學的實踐創造出來的。[4 ]297

科技自然體現了人工性和虛擬性,這種形式認為生物是可以被控制的。在其形式下,自然消失了,變成了被再發明的產物。自從第一個微分子結構被發現開始,科技自然就出現了,當分子生物學有了質的發展時,科技自然對世界的影響更加明顯。當今時代科技自然形式正在各領域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實驗室培育出的“虛擬自然”依賴特定歷史背景和社會需求而得以產生,這種自然并沒有本質的原則和分類,而是由創造者賦予其身份。在埃斯科巴看來,隨著科技自然的發展,我們進入了一個真正的純反本質主義的時代。在反本質主義方面,有機體自然和科技自然走到了一起。

埃斯科巴認為,不管是有機體自然形式、資本主義自然形式,還是科技自然形式,都是生物體、社會、文化諸要素綜合產生的,這三種形式之間并不是線性連續或系列階段,它們是并存的或者跳躍發展的。按照建構主義觀點,每個人的社會地位不同,各群體在不同歷史階段所處的處境不同,因此人們眼中的自然景觀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三種形式中的人們生活在不同地區,擁有不同知識概念,對自然環境有著不同的理解和建構。西方世界認同的“自然”概念是一個現代分類,在非西方社會則沒有這樣的分類。有機體自然是按照當地的文化類型來理解自然;資本主義自然將自然看作是同質性的、本質主義的;科技自然使得自然產生了變異性和擴散性。政治生態學家認為,我們可以用人類學的“民族生態學”、本土知識等視角來研究有機體自然,以歷史唯物論的視角研究資本主義自然,以及用科學技術的視角來研究科技自然形式。[2 ]6

(二)關注文化維度,將權力博弈納入資源沖突研究中

霍安·馬丁內斯-阿列爾(Joan Martinez-Alier)把政治生態學定義為關于生態分配沖突的研究,將研究經濟分配沖突——即財富、收入、資產等在不同階級的分配的政治經濟學引入了生態領域,強調研究圍繞自然資源,尤其是作為生計來源的自然資源的獲取和控制而產生的沖突,以及環境破壞引發的代價。[5 ]

埃斯科巴在她的觀點基礎上提出,研究日趨激烈的環境沖突問題應采取三維度的研究視角:經濟的、生態的和文化的,文化緯度不可缺少。他甚為關注自然資源在經濟、生態和文化分配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差異性,認為文化分配沖突源于與文化意義和文化實踐相關的權力沖突。文化分配沖突本質上來說并非源于文化差異,而是權力差異。[6 ]

話語生成特定的場域,不同知識體系之間存在著混雜、協商、競逐等復雜關系。自然資源的分配沖突廣泛存在于自然系統中,不同知識體系張力下的權力沖突亦應納入考慮范圍,現代性和發展都是建立在不平等分配的基礎上,包括經濟、生態、文化領域內的不平等互換。埃斯科巴提醒我們需要關注不同文化話語之間的較量實際上源于社會權力建構的差異,必須關注生態事件背后的權力角逐與資源分配,生態危機治理并非是簡單的處理過程,而是要在多方利益交織的復雜場景中厘清各類關系和捍衛立場。

埃斯科巴舉例說:在哥倫比亞沿海地區,暴力沖突的目標在于爭奪對領土、人民和資源的控制權,當推行文化上占優勢的資本主義自然管理模式而忽視本土多元化的農林生態系統模式時,文化分配沖突便產生了。其筆下的哥倫比亞熱帶雨林地區地域廣袤,植被豐富,北鄰巴拿馬,南接厄瓜多爾,位于安第斯山脈最西端和太平洋之間,80萬人口為非裔哥倫比亞人,4萬-5萬為不同族群的原住民。該地區基于當地自然模式的傳統生產體系包括低密度農業、捕魚、狩獵、采集、小型金礦,為市場進行的一些提煉活動等。當占統治地位的歐洲-安第斯模式開始推行其文化霸權后導致各種沖突不斷。20世紀80年代哥倫比亞政府啟動了大型發展計劃項目,在安貝拉斯部落和沃納納部落地區投資運作非洲棕櫚油、大規模蝦養殖、礦產、木材、旅游項目等,結果卻造成當地生態退化、土著的大規模遷移和貧困化等諸多問題。2002年,當地政府和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游擊隊之間的官方和平進程中斷后,武裝分子采取各種手段控制自然資源豐富地區,甚至還強迫某些土地肥沃地區的農民放棄原先農業生產,改種植可可,然后再為了可可爭奪這片土地。同時,與非洲油棕資本家相聯系的準軍事武裝為了擴大油棕種植面積,強迫當地人移民。[7 ]黑人和原住民在土地、資源、社會文化各方面都受到嚴重沖擊,作為當地人,他們既無法控制自然資源,也無法保證原有生產體系的完好無損。在此案例中,經濟、生態和文化分配沖突密切聯系在一起,體現了文化分配沖突實際上源于與文化意義和文化實踐相關的權力沖突。

權力總是借助一系列復雜的過程和隱秘的手段來創建其話語形式,這并非個人意志能夠實現,背后有著強大的運作體系,政治生態學家應將視野跨越純文化的研究領域,深入探討權力、話語、社會文化、政治、經濟與自然之間的關聯關系。環境毀壞現象與環保項目政策從來就不是一個遙遠的、抽象的、孤立的事物,而是復雜的權力結構和利益團體在協商、對抗和糾纏中不斷此消彼長導致的結果。

(三)關于可持續發展話語的反思

話語總是以“科學真理”的名義來運作,試圖體現其追求真知的訴求,但卻掩蓋了話語實踐中權力對人的規訓作用。在大自然毀壞與環境問題興起的時代,主流社會對發展進行了根本性的重新定位,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可持續發展”一詞風靡世界各地。然而埃斯科巴卻另辟蹊徑,認為在當前環境危機面前,有以下四點應當引起重視:[8 ]224-248

第一,“全球生存的問題化”提法的出現。環保倡議者提出地球母親極為脆弱,需要全人類努力保護,正所謂“地球有難,人人有責。”生態問題正在被賦予全球特征,為了保護地球,公眾必須做出犧牲,這是一種身為地球主人責無旁貸的責任與義務,而可持續發展概念的出現更加有力地支持了這一提法。然而埃斯科巴敏銳地觀察到,這些提法忽視了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群體之間在資源方面存在著的巨大差異性和不平等性。

第二,可持續發展話語促使公眾關注“窮人導致生態環境退化”這一問題。埃斯科巴認為這一普遍的認識實際上忽視了一個真實的現實:即這些問題其實源于發展,發展過程重置了社區和人們的生活,但是最后批評的話語卻落在貧困人口的身上,他們被視為“非理性的”,被動成為環境毀滅的罪魁禍首。該表述方式使得人們的視線從資本主義生活方式上轉移,忽視發展政策、發展機構、發展體制等在破話環境過程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而將譴責話語投射給遙遠的他者。

第三,主流話語認為經濟增長的阻力在于環境毀壞這一事實,而忽視了經濟增長本身在破壞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翱沙掷m發展”話語表達出來的生態發展主義的視野看似要結束以前單純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實際卻是“發展”話語經過改頭換面后重新安排、重新組合出現在生態領域,只是換了一件更隱蔽的外衣,但其資本主義現代性貪婪發展的本質并沒有改變。該話語強調經濟“增長”需要可持續發展,而非環境需要可持續發展。

第四,可持續發展話語基于一個新近被建構起來的概念?——“環境”(environment)。自然(nature)這一概念被認為自身具有能動性,擁有影響社會的權力;而環境則被認為是被動的,可被控制的,環境僅包含了生物世界的各要素,與系統相關的各部分。人們眼中的環境與資本主義工業、城市等概念相聯系,工業文明促使“大自然”實現了向“環境”的轉變。通過源源不斷的原材料、工業產品、有毒的廢棄物和所謂“資源”的產生,使得自然正在遭受毀滅,“大自然”淪為了“附屬品”。[8 ]229

可持續發展概念構建出地球危難的形象,催生出關于生態新的社會建構,埃斯科巴認為這不過是環境保護論者、經濟學家和政治家的專業話語在世界范圍內重新得以分布和散播。他觀察到可持續發展標志著后現代社會中資本對于自然的權力和實踐過程,該概念強調真正懂得保護環境的是西方科學家,他們是地球的“管理者”,是地球的代言人,而處于邊緣角色的土著則處于集體失語狀態。

與以前對大自然赤裸裸的剝奪表現形式不同,可持續發展話語以這種保守主義的、可持續利用自然的面目出現,易于被大眾廣泛接受,但是依舊強調資本主義自然形式,依舊是對大自然進行更廣泛的符號征服和吞并,以經濟增長為目的,而非真正以保護生態為動機。

(四)生物多樣性真的存在嗎?

由于政治和經濟的推動,生物多樣性變成一個全球熱門的話題。生物多樣性一詞最早出現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正值生態被科技和發展話語嚴重影響的時代。生物多樣性文本來源最早可能來自《全球生物多樣性政策和生態多樣性保護》的出版,這一文件于1992年6月在里約熱內盧的地球峰會(即“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被簽署,隨后聯合國、NGO會議報告等開始頻繁出現生物多樣性這一詞匯。[9 ]54但是埃斯科巴質疑生物多樣性真的存在嗎?

他指出,生物多樣性不是一種實體,而是將自然和社會在全球化背景下連接起來的一種科學話語,該話語的提出源于科學研究在遺傳學上的大量經驗和材料,生物多樣性可被看作由科技和社會共同產生,生物科技已被作為資本主義發展的新領域。[9 ]55生物多樣性并沒有像傳統的生物學或生態學那樣強調生命體(包括植物、動物、微生物、人類)的眾多數量和相互之間的各種關系,而是要求對保護生物多元地區進行保育,這些地區現在被視為自然資本的潛在繁榮地區。

自生物多樣性觀點被迅速傳播后,它很快變成了全球化背景下應對生物危機的主要字眼,然而其創立和出現正是為了某種特定話語的建構。在全球生物多樣性網絡中,占主流地位的是國際機構、西方NGO、第一世界的大學、研究機構、醫療公司和大量所謂的專家。埃斯科巴描繪了當地社區、政府、發展機構、保護項目、當地傳統生態知識等之間的交織關系,生物多樣性話語在諸多行動者之間形成一個錯綜復雜,由不同的生物文化視角和政治利害關系構成的網絡。①目前學術界關于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包括土地控制、可選擇的發展路徑、知識產權、遺傳資源、當地知識、保育項目等諸多內容,建構主義政治生態學家努力促使人們的關注點不再僅是從主流視角出發分析生態的管理和經濟分配等,而是關切到生物多樣性網絡中各類邊緣角色的處境,包括當地社區、土著運動等等。

哥倫比亞瀕太平洋地區作為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之一,政府在該地區啟動了由世界銀行全球環境基金和聯合國開展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這一項目將當地富饒的自然資源看作豐富的資本儲存庫,而當地人成為這一儲存庫的管理員。自此,哥倫比亞地區的自然資源開始與西方專家知識密切相關,要拯救當地生態,需要專業知識來評估地方性知識對維持自然界的價值,盡管本土知識可以起到補充作用,但是占主流地位的始終是西方現代化話語。

(生物多樣性)這一話語是目前發展文獻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旨在保證北半球公司對世界生物物種的遺傳物質的控制,而這些生物物種多數都集中在南半球。因此,北半球的公司、眾多國際組織和北半球各國政府堅持認為,應該允許對現有基因庫里的或將來開發出來的種質資源申請專利。……生物技術、生物多樣性和知識產權,都代表了可持續發展話語的一個新轉變。[8 ]232

生物多樣性話語中,大自然本身成為價值的來源,動植物物種的價值不在于它們是自然資源,而在于它們是豐富的基因儲存庫,自然存在的主要價值轉變為替資本服務。世界各地的社區和社會運動正在生物多樣性項目的誘使下,成為社會和自然“資本”的管理員。完成對自然界的符號占領,以所謂“可持續的”和“理性的”方式控制和利用自然生態來達到經濟發展的目的,這是可持續發展和生物多樣性話語的內在邏輯。

四、結語

作為 “建構主義政治生態學”的領軍人物,埃斯科巴深受后結構主義、后馬克思主義、后殖民主義等理論影響,他關注全球化和現代性的概念和實踐,在生態領域內關注反本質主義、政治權力博弈與張力等內容。后結構主義提出的話語分析方法為他所用,其研究展示了生態環境保護大背景中各方利益群體呈現出來的復雜動態,所謂的自然、生物多樣性、可持續發展等概念都是基于一定的歷史文化、政治社會背景而被建構出來的。在2010年的著作中埃斯科巴提到一個新的名詞“后建構主義政治生態學”, 這一新的發展趨向由于受到人類學、地理學和科技研究領域的后表征認識論影響而出現。[10 ]91由于本文篇幅所限,不再贅述。

埃斯科巴在政治生態學領域內的研究受到學術界廣泛贊譽,當然也有一些學者提出其研究的不足之處,認為他過于強調反本質主義,過度夸大了底層社會運動的顛覆作用,忽視了主流權力的力量;[11 ]針對埃斯科巴提出的三種自然存在形式,有學者質疑三種自然形式之間是否是涇渭分明的關系;在現實社會中有機體自然形式能否徹底遠離資本主義自然形式和科技自然形式而獨立存在;在這三種形式之間,是否存在其他可能的形式。喬納森·D·希爾(Jonathan D. Hill)認為在有機體自然形式和資本主義自然之間應該還存在著一個過渡的“殖民主義自然形式”。戴維·A·克利夫蘭(David A. Cleveland)質疑有機體自然形式是否真的完全不被當地人所控制和改造,當某些地方的土著破壞了他們自身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時,我們能否依然簡單地用有機體自然形式來進行解釋,這是否意味著政治生態學家忽視了當地人為了自己的消費需求而對自然進行的各項治理工作。[2 ]16-30

盡管某些觀點受到挑戰,但是埃斯科巴為我們描繪出的宏大敘事和犀利批判話語對后來的學者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正如《關于空間、地方領域的重要思想家》一書所指出的:埃斯科巴在關于自然等概念方面顛覆了一成不變的研究路徑,其研究有助于后人免于落入本質主義的窠臼,解構了自殖民時代起同質的發展話語,拓展了空間、地理領域的話語權研究。[12 ]154-161不少學者援引埃斯科巴的觀點來分析當前日益突出的生態危機,其理論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人類與環境的關系,重新反思當下的環境問題和主流話語。中國學者張雯借用“有機體自然”和“資本化自然”的概念來分析內蒙古草原沙漠化問題,認為牧區正在經歷從傳統文化體系的“有機體自然”向市場現代性的“資本化自然”的轉變,這一轉變使得國家權力和市場力量通過一系列舉措加強了對草原管理和控制,草原被賦予了標準化的市場價值,卻失去了原先鮮活的生命力和豐富內涵,導致了沙漠化的加劇。[13 ]

埃斯科巴對草根社會運動寄予了深切同情和希冀,他觀察到哥倫比亞黑人社區組織正面臨著越來越強大的、破壞他們文化和熱帶雨林環境的力量,這包括政府大規模的可持續發展計劃、西方國家和組織涉入的所謂生物多樣性項目、資本主義試圖控制土地而施加的巨大壓力等。他從當地人視角分析發展路徑如何進入土著的生活,形成了多元的地方性的、變異的現代性,但是這一現代性忽視了當地人的話語聲音,違背了他們的發展意愿,專家學者總是代替所謂“非理性的”他者發言。這種自殖民主義時期開始建構的西方知識話語,被當代的國家和機構用來強化某些主流話語的權威,以及作為控制土著資源的正當性理由,這一后果是深遠而災難性的,因此需要更多的學人對這一廣泛存在的社會現象進行深刻研究與反思??梢哉f,對底層弱勢群體的真切關心,對文化中心主義的徹底批判,這正是埃斯科巴的政治生態學理論最有價值和富有生命力的地方。

參考文獻:

[1] Foucault,Michel. 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M] . London:Routledge, 2002.

[2] Escobar,A. After Nature: Steps to an Anti-essentialist Political Ecology[J]. Current Anthropology, 1999, 40 (1): 1-30.

[3] [美]威廉·A·哈維蘭.文化人類學(第10版)[M].瞿鐵鵬,等,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6.

[4] Haraway, Donna. The Promises of Monsters: A Regenerative Politics of Inappropriate (d) Others[G]// Lawrence Grossberg, Cary Nelson, Paula Treichler. Cultural Studies. New York: Routledge, 1992.

[5] Escobar, A. Difference and Conflict in the Struggle Over Natural Resources: A political ecology framework[J] .Development,2006, 49(3): 6-13.

[6] [美]阿圖羅·埃斯柯瓦爾.發展的歷史,現代性的困境——以批判性的發展研究視角審視全球化[J].傅榮,譯.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18.

[7] [美]阿圖羅·埃斯科巴.遷移、發展與哥倫比亞太平洋沿海地區的現代化[J].黃覺,譯.國際社會科學雜志,2004(1) .

[8] [美]阿圖羅·埃斯科瓦爾.遭遇發展——第三世界的形成與瓦解[M].汪淳玉,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

[9] Escobar, A. Whose Knowledge, Whose Nature?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the Political Ecology of Social Movements [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logy, 1998(5):54.

[10] Escobar, A .Postconstructivist political ecologies[G]// Redclift M, Woodgate G.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Sociology. Cheltenham::Elgar, 2010.

[11] Reade Davis. Development Eco-Logics: Power and Change in Arturo Escobars Political Ecology[J]. Studies in Political Economy, 2003, 70.

[12] Batterbury, S.P.J and J.L. Fernando. Arturo Escobar[G]// P. Hubbard, R. Kitchin ,G. Valentine. Key Thinkers on Space and Place. London:Sage, 2011.

[13] 張雯.“有機體自然”與“資本化自然”——環境人類學視野中的草原沙漠化問題[J].貴州民族研究,2008 (1).

A BRIEF ANALYSIS ON POLITICAL ECOLOGY THEORY OF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ESCOBAR

Li Xiuying

Abstract:This paper displays new trends and traits on ecological research in the perspective of post-structuralism,placing emphasis on the political ecology theory of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Arturo Escobar. His political ecology highlights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of discourses,material,society and culture in the context of nature-human relation,advocates constructivist political ecology to replace essentialist method of analysis,pays attention to discourses and power,analyzes how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biodiversity discourses appear with modernity,presents the complicated power relationship in the large-sca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vement in the world. Escobar provides a more delicate and profound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academia,it is useful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protection projects,and rethink the green road in the future.

Keywords:Arturo Escobar;political ecology;discourses;power;sustainable development;biodiversity

〔責任編輯:付廣華〕

猜你喜歡
可持續發展
城鄉規劃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探討
分析林業可持續發展中苗圃育苗的重要性
針對綠色城市規劃設計的研究
南極環境保護法律規制
中國市場(2016年35期)2016-10-19 03:25:13
生態文明視角下中國光伏產業的發展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3期)2016-10-18 12:40:58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7:50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22:30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12:24
建筑節能新材料應用探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人民論壇(2016年27期)2016-10-14 13:24:4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婷婷午夜天|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91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四虎精品国产AV二区|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日本精品影院| 国产激情第一页|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欲色天天综合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久精品色妇丰满人妻| 色婷婷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亚洲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超碰91免费人妻| 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91特黄特色A级毛片|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婷婷六月综合| 国产精品99在线观看| 久久婷婷色综合老司机| 欧美在线导航|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婷婷午夜天| 伊人久久影视| 国产激情影院|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在线国产你懂的|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2020国产在线视精品在|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久爱午夜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沈阳少妇高潮在线| 影音先锋亚洲无码|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不卡| 日韩久草视频|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彩视频| 特级精品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女人一级毛片| 在线观看视频99|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99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永久毛片在线播| 色国产视频| 第九色区aⅴ天堂久久香|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国产久操视频|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97国产在线播放|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免费毛片视频| 综合色婷婷| 国产色爱av资源综合区| 99精品福利视频| 亚洲欧美国产高清va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色图| 中文字幕在线观|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国产丝袜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