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嫻
【摘 要】學校體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不僅能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還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本文從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意識、引導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科學設計教學過程,三方面探討了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期能保障學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發展。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育活動;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是生命的象征,更是幸福的前提和保障。現代人的健康已經伴隨著社會的變化而發生著改變,健康已經不僅僅是指單純的生理健康,還涵蓋著一個人對社會的適應性、心理是否健康以及道德是否健康。而體育,在培養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方面有著其它學科無法代替的特殊作用。在素質教育的呼聲下,將體育與健康教育相結合已然成為學校體育整體化改革的發展方向,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已經成為我國學校體育的主要任務之一。這就要求每一個體育教師不能將教學目標僅定位于學生機體的生理方面,更要利用一切教學手段和方法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保障學生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發展。
一、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意識,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往往會習慣性的把教學重點放在體育鍛煉上,忽視了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因此開展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意識,尤其是在體育理論課的教學中要適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了解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衡量心理健康的標準有哪些,以及掌握心理健康保健的方法,從而使學生能夠根據所學知識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理狀態,在各種挫折面前,既要防止情緒波動過大,又要能夠選擇正確方式去適應,合理對待自己的需要,開闊心胸。
同時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增加師生間的溝通,融洽的人際關系能給人帶來愉悅的情感體驗,能給人的內心帶來舒適的安全感。在平時的體育教學中,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體育重在參與”,為學生解壓,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使其消除閉瑣心理,通過各項運動尋求最佳心境,擴大交往,感受運動的快樂,陶冶情操;另一方面是要增加師生之間的溝通,及時肯定、表揚學生的每一次進步和優秀表現,讓其在融洽的教學氣氛中獲得集體的認同感,得到鼓勵和力量,在潛移默化中調節學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對于心理有不平衡癥狀的學生,這樣的教學活動無疑是具有良好的教育和調節作用。
二、引導學生建立良好人際關系,促進身心發展
與文化課學習不同,體育鍛煉打破了相對獨立性,比如足球、籃球、排球以及一些體育游戲,都需要多人共同參與,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就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信息溝通,可以讓一些內向的學生逐漸改掉孤僻的性格,通過練習中的交流合作,愿意并慢慢適應與他人交往,通過團隊合作與他人友愛互助,增加與他人接觸的機會,改善人際關系。這種良好的交際氛圍和人際關系,可以讓學生的心智逐漸變得理智和成熟,通過運動更使人心情舒暢,從而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體育活動中去。同時,體育具有競爭性,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要在公平、公正的條件下積極主動的參與競爭,樹立正確的競爭意識,比如雙人背夾排球接力賽時,要求學生不允許用手托球、串道影響他人比賽等,只有在遵守規則的前提下,通過努力獲得的成功才是最有成就感的。
體育鍛煉的過程,需要克服各種主客觀的困難,時刻伴隨著意志的磨練,是培養學生堅強意志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有目的、有計劃的設置一定難度的挫折環境,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由于運動過程情千變萬化,需要學生將身體練習與大腦智力活動有效結合,迅速做出正確的判斷,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促進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
三、科學設計教學過程,重視快樂體育教學
小學體育教學需要教師能夠立足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努力挖掘教材中的一切快樂因素,使體育活動更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使需要反復多練、平淡枯燥的體育活動在教師的精心設計下變得精彩有趣。在遵守教學原則,保證合理運動量,運動密度的前提下增加歡樂最大因素,合理安排教學難度,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有針對性地安排不同的任務,把握任務的難度,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夠完成,這樣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養成積極進取的心,在快樂學習中不僅鍛煉自己的心智,也能促使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狀態。
重視快樂體育教學,還需要教師能夠加強對學生體育興趣的培養,當人的注意、思維、想象等心理活動集中在體育上時,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因此,教師應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以不同的組織形式全面激發、提高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鍛煉,在學習中通過練習使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逐漸得到發展。同時要適當鼓勵、表揚、肯定學生,尤其是身體素質較差、害怕運動的學生,需要教師能夠充分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使共能夠積極參與鍛煉,幫助其樹立自信心,這是學生學業有成的必要條件。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在培養學生運動技能與身體素質的同時,要適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制定適宜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參與鍛煉的積極性,改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真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倩.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學周刊,2017.3:93-94
[2]曹占軍.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30: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