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茜
【摘 要】政治是一門需要教師進行深度教學的學科,對于政治教學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將復雜的內容簡單化、靈活化,將課本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實體化,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積極、輕松的學習環境中了解政治、學習政治、學會政治。
【關鍵詞】高中政治 高效 活躍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064
政治是一門涵蓋著國家經濟、文化、政治等等內容的學科,其中包含的信息量巨大,涉及的知識范圍廣,在進行政治教學的時候老師要選擇適當的教學模式,讓政治教學取得高效的教學成果。政治課程中內容廣泛,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改進以講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增加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機會,增加老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在“學”的教學模式中進行政治學習的輕松感。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通過老師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養成主動積極的自學習慣,讓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加強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感情知識交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出了學生對知識不斷鉆研的刻苦精神,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一、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高中政治教育是對學生進行社會機制,以及國家制度等方面知識的系統性學習,由于政治本身所涉及的知識量龐大,而且大多數知識都屬于抽象范圍,很多概念性、觀念性、哲學性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常識很難聯系起來,而且對于高中生來說其實用性體現得并不多。所以采用正確的教學方式便尤其重要,老師的教學模式要結合政治抽象的特點,避免教師教學產生“灌輸-考試”的模式,學生的政治學習變成只會“識記-應試”的學習,喪失了學習本身帶來的樂趣。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老師作為知識的載體,要教會學生主動的“拿走”知識,鼓勵學生在學習中提出問題。 教師不能只依靠學生卷面取得的成績來評判一個學生,更要重視學生的心理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習慣的培養,解決學生學習與生活中遇見的問題。在課堂中,老師只是起一個引導作用,所以可以用導學式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政治教學,積極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老師指導學生養成主動自主學習的學習習慣。通過增加學生的課堂提問,促進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吸收和了解,培養學生在思考、討論、交流上面的能力,不斷增強學生自我提升政治素養的能力。只有讓學生自己主動提出問題,老師才能發現教學上存在著哪些不足之處,從而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調整。
二、學生自學習慣的培養
政治內容多,涉及廣,需要學生記憶的東西非常的多,讓學生養成自學的習慣就很有必要了。讓學生養成自學習慣也是老師在高中政治教學任務中最重要的部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布置一些任務,比如:提前預習內容、課后作業、課后復習等,引導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完成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自學一般都是利用課余時間,在課前或者課后讓學生自己為自己制定一份學習計劃表,老師安排幾個問題,讓學生在自學過程中對其進行思考。在學生進行自學的過程中,老師也要經常的為學生進行指導,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總結之后挑選出學生在學習上經常犯的錯誤在教學時進行強調,讓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也能夠讓老師隨時調整教學方式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當學生的自學習慣培養出來之后,學生更加容易做到對知識的自我鉆研,在遇到難題疑點的時候,更多的是自我思考或者和同學進行討論,而不是一遇到問題就拿來問老師,降低了老師的教學工作量。學生通過自學將被動的學習方式轉變成為了主動的吸收知識,學習效率大大提高,為成為會學習、會創新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增加課堂實踐內容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一直按照教材或者教學課件不停的對學生進行講解而忽視了對學生實踐教育內容的教學。增加課堂實踐內容,實踐出真理,利用實際事實說服學生。比如:在講到《商品的價值以及價值的表現形式》的時候,讓學生對學校周圍的市場或者超市進行商品價格調查,了解商品的價值是由什么決定的以及價值具體的表現形式,然后將調查的結果由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總結匯報。在調查的過程中,不僅將商品的價值從抽象概念轉變成了實際內容更便于學生理解,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實踐和找尋信息的能力。學生在課堂進行總結了之后,老師對調查結果再進行歸納總結,對調查活動進行點評。增加一定的實踐內容不僅是增加老師教學形式,更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不再覺得政治的學習是枯燥無聊的。政治的教學需要形式多樣化的開展,還可以在班上舉行辯論比賽,比如: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進行辯論。參加辯論就需要學生根據論題開始收集資料,首先要知道世界貿易組織的性質以及加入其中需要什么條件,然后了解中國是什么時候加入世貿組織的、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經濟的發展情況、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發展存在哪些差別等等內容,通過辯論的方式來達到政治教學的目的。
四、加強學生的閱讀指導
有意識的增加學生的閱讀內容,讓學生了解到的內容不僅局限于教材,開拓學生的視野。給學生增加一些報刊雜志的閱讀,將上面刊登的一些與教材內容相聯系的例子進行分析,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放一些國內外時事大事,不要讓學生的視線僅僅鎖在教材上。當今社會的通信科技發展迅速,學生與網絡的接觸也越來越多,信息傳播速度很快,老師在上課開始的時候,可以說幾個在網上看見的有趣的例子,然后引出上課內容。學生讀的多了,思考的方式也更加的多,思維更加發散,也更加的關注于國家大事。比如:三中全會召開期間,學生在了解了會議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之后,老師可以推薦一些好的關于會議的分析文章給學生,讓學生能夠直面的了解會議。增加學生的閱讀的同時老師要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推薦一些值得讀的書籍給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注重學生抓重點、總結等習慣的培養,將閱讀內容進行精簡,讓學生善于對事件進行信息收集、分析與下結論。
高中政治的教學主要是將教學形式多樣化,通過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讓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學會對問題的思考,進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用進行課堂實踐的方式將課本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加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政治學習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