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濤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學是一個極為細致的過程,其中如何教好物理,讓學生對物理學科感興趣,這是物理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注意的重要課題,而演示實驗在教師對課題的深入研究中起著積極的作用,能夠有效的促使教師的物理教學得以更好地展開。
【關鍵詞】初中物理 物理教學 演示實驗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25
物理是一門極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其深入的揭示了物質和事物內在的規律,學生對物理學習可以有效對視野進行拓展,使其能夠透過事物的現象來看待事物的本質。但是在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學中,絕大多數學生都覺得物理難學,從而對物理教學持一種懼怕的心理,這使得物理教學的開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究其原因,主要是物理教學中的理論知識部分是略顯枯燥的,學生在對這一部分知識進行學習的時,如果教師不能夠進行有效的引導,那么就會使得整個物理教學變得乏味起來,再加上部分學校或教師對于物理實驗的重視程度不高,或學校本身實驗條件有限的原因,使得課堂理論知識的教學無法很好的同演示實驗匹配起來,這就造成了學生感到物理無趣,學習起來費力還不討好,根本無法順利的掌握其中的相關規律及聯系,從而使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失去了自行。
我們回過頭來看初中的物理教學,其是建立在大量的實驗基礎之上的,可以說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也正是這樣,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其占據了整個物理教學的大半壁江山,從物理實驗的形式可以簡單的將其分為: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和課外實驗。在這些不同種類的實驗之中,對于物理教學作用最為直接明顯的就是演示實驗,演示實驗進行時需要教師親自進行示范性實驗操作,讓學生通過觀察來獲取到其中的知識或規律,以此將學生的物理綜合能力予以提升,從而演示實驗常常被我們稱為是“第二物理教師”。因此,我們不難看出,演示實驗對初中物理教學中相應課題的研究也有著較為直接的影響。
一、演示實驗可以創設出相應的物理情境
在初中物理的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充分的運用演示實驗的特性來進行教學補充,將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場景中的事物或現象涉及的物理原理進行揭示,讓生活通過演示實驗投射到物理教學課堂上,這樣就可以在課堂中創設出相應的物理情境,從而讓原本單一的物理知識同豐富多彩的生活聯系了起來。學生在這樣的一種情境之中進行學習,會催生出對于物理學習的激情,從而喚醒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輕松的學習物理知識,并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二、演示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何讓學生對物理學習感興趣,這是教師在物理教學中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學生對初中物理學習的興趣,是一種極為特殊的心理意識傾向,尤指學生在物理課堂上趨向于認識或者掌握相關的物理知識,并對物理學習有著極為積極的情緒。也正是如此,物理學習興趣可以讓學生積極地去進行物理知識學習,并引導學生持續不斷的對物理進行自主去進行學習。而演示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可以讓原本抽象的物理理論知識以具體化的形式體現,同時令學生在實驗的演示過程中感受到物理的趣味性,以此來喚醒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相關的物理知識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從而產生一種想要知道其中奧妙的強烈愿望和迫切要求,進而讓教師在課題研究中取得一定的成績。
例如,水杯中裝滿了水,用紙片蓋住杯口,將紙杯快速的倒過來,紙片不落水也不漏。學生在看見這樣的演示實驗后,就會迅速的激起對于相關知識進行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迫切的想要了解到與之相關的物理知識及原理,然后教師在向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就可以讓學生透過現象來看待事物的本質,從而在快樂中獲取物理知識。
三、演示實驗有助于學生建立和理解物理的相關概念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研究的課題很多,讓學生學好物理也是課題之一,而且是極為重要的一個課題。就目前的初中物理教學而言,很多學生都感到物理學習具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大家都在物理學習上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有部分學生放棄了對物理的學習。但是物理的“難”究竟是體現在什么地方,這是教師當前需要盡快搞懂的一個問題。根據我多年的教學經驗及對學生的了解來看,初中學生感覺物理學習難,無非是覺得物理課比較難聽懂,其中的一些物理概念、定律、定律等比較難理解,這樣就造成了作業難做、考試難考、好成績難取得的一系列難題的發生。在這樣一種學習狀態之中,學生的物理知識是散亂不堪的,根本無法形成一個完成的知識體系,這也就使得學生無法對相關的物理知識進行融會貫通。當然,學生在學習中出現這樣的現象原因十分復雜,但是總結起來根本原因就是對于物理基本概念的掌握不夠牢固。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格外注意,巧妙的運用演示實驗來幫助學生對物理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使學生能夠做到對物理概念的正確認識,或者讓學生改正對于物理概念的錯誤認識。這樣一來就可以讓學生將初中物理所設計的概念理清,并牢牢的記住,從而使得物理教學能夠得以順利的開展。
四、演示實驗可以幫助學生突破學習中的難點
初中物理教師在對課堂的研究中可以發現,物理學中的知識雖是具體存在與生活或自然之中的,但卻在教材中表現得極為抽象,僅憑教師對教材進行講解是很難講清其中蘊含的物理原理的。因此,教師可以通過演示實驗的安排,來讓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來獲取物理知識,從原因的分析上找到突破難點的入口,從而使教學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進而讓教師的課題研究的進度得到加快。
例如,教師拿一個大鐵球和小鐵球,在相同的高度松手過后,二者是同時落地的,但是換成一個鐵球和一塊紙片過過后,再在相同的高度松手,鐵球就會先落地。教師讓學生對這樣的演示實驗進行觀察,從而啟發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讓學生知道初中物理中阻力對于物體落地的影響,何時可以忽略不計,何時不能夠有所忽略,借此來培養起學生對于問題的主動思考能力,讓學生能夠無懼教學中的難點,并輕松的突破所謂的難點。
總而言之,演示實驗是學生物理學習的有力“催化劑”,其既受到學生的歡迎,也受到教師的廣泛認同,對物理教學的開放性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將演示實驗視同為物理教學中的“無形之師”。也正因如此,演示實驗對教師的課題研究有著極為積極正面的作用,其可以促使教師的課題研究沿著成功的軌跡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