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婧睿
摘 要:陶器紋樣是一種集人類生活經驗與情感感受的藝術表現,用以表達人們對于生活的追求與希冀和對藝術的熱愛與靈感,它們是一種對于古人精神世界的反映,更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積淀下來的精華。
關鍵詞:原始時期;陶器紋樣;文化內涵
中圖分類號:J5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2-069-01
一、原始時期不同陶器紋樣的對比
原始時期陶器紋樣以形象種類分類的話,可以劃分為動物類紋樣、人物類紋樣、植物類紋樣、幾何類紋樣這四大類主要紋樣。
(一)動物類紋樣
動物紋樣可劃分為兩類:一類為具象化紋樣,以實際動物的形象為原型,如蛇紋、虎紋等;另一類為抽象化的動物紋樣,如龍紋與鳳紋。魚紋極富有代表性,魚的頭部和軀體多以簡單的三角形組合形成,或者以魚側面的形象加以平涂概括來表現魚的基本形象。
(二)人物類紋樣
原始時期的人物紋樣有群舞紋、單體人紋等。由于陶器技術的發展,馬家窯文化時期,人們已經可以將宗教舞蹈活動的繪制于陶器上。早期的人物紋樣大多都具有形象簡單、含義淺顯的特點,以被夸張處理的舞蹈人形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類紋樣,并且舞蹈人形紋與性交或者生殖崇拜具有密切關系。
(三)植物類紋樣
植物紋樣主要有草葉紋、樹葉紋、花樣紋,多見于豆莢、花瓣、花蕾的描繪。在原始人對植物有著崇拜之情,稻粟紋樣就被認為是對原始農業經濟形態的宗教映像,而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植物紋飾被視為“華族”的氏族圖騰。
(四)幾何類紋樣
運用直線、曲線、三角及點等幾何元素組合變換形成的紋樣統稱為幾何類紋樣,在形式和結構上都有一定的規律,表現了原始時期人們想象力與概括思維的提升。例如馬家窯旋渦紋,半山類型陶器中出現的菱形紋樣。
二、原始時期陶器紋樣的藝術性
(一)從生活中提煉具象題材進行抽象概括
原始人將生活中的具象題材加以提煉概括,去繁就簡的描繪與陶器之上。陶器紋樣中的創作題材均直接或間接取自自然界或者平民生活中的動物、人物、植物、自然界的自然現象及生活器具,通過樸素、簡潔的藝術語言來表達事物深層次的內涵。早期魚紋多為寫實風格,晚期達到一種抽象化,以構成新的魚形紋樣。廟底溝類型的鳥紋的演變過程與魚紋的演變過程相類似。鳥頭被簡化為圓形,正面的鳥身被簡化為半圓形或橢圓形,側面的鳥身被簡化為一條或數條弧線。從寫實到寫意,從具象演變為幾何線的演變,紋樣越來越具有抽象性。
(二)講究對稱與均衡
陶器紋樣的多采用對稱與均衡的表現手法,紋樣具有中軸線或中心點,采用左右、上下的設計或者四周采用同形狀、同顏色、同大小、同數量,或不同形狀、不同顏色,但數量相同或近似的紋樣。紋樣的均衡分布使陶器紋樣更加具有組織性,體現平衡性和秩序性的美感,典型代表為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二方連續和四方連續的紋樣是中國紋樣中最為基本的結構形式之一,原始時期的陶器上出現了大量二方連續與四方連續紋樣。
(三)注重節奏與韻律
古代陶器紋樣的構成凝聚了先人們的智慧,其極其講究在紋樣中所表達的節奏和韻律,對比與調和,疏密、大小、主次、虛實、動靜等手法均被運用到陶器紋樣的繪制中。既做到了整體的和諧與統一,使局部變化服從于整體的效果,陶器紋樣的層次更為細膩而極富變化,并且彰顯了陶器紋樣的深刻內涵,如出土于馬家窯文化半山類型的彩陶壺與彩陶甕。平視時,紋樣呈橫列的二方連續的圖案;俯視時,紋樣呈環狀的二方連續圖案,在同一件陶器中體味不同的節奏感與韻律感。另外,主要紋樣一般裝飾在陶壺或陶罐的上腹部或陶盆的中心處,次要紋樣則裝飾在其他不顯眼的位置,這種主次的處理手法是紋樣設計中注重節奏與韻律的最佳體現。
三、原始時期陶器紋樣的文化內涵
原始時期的陶器紋樣內容豐富多彩、含義深刻雋永。例如,魚紋、鳥紋、蛙紋分別被看作半坡文化的圖騰、廟底溝文化的圖騰以及馬家窯文化的圖騰,具有神圣的意義,象征著不同的氏族。另一方面,原始時期的陶器紋樣也表現了一種生殖崇拜。同心圓紋、花卉紋、蛙紋、鳥紋等都象征著女性的陰部。因鳥能夠伸縮頭頸部,且能生卵,男性生殖器也有兩個‘卵,固鳥紋象征男根,以祈求子孫延綿。除此之外,原始時期的陶器紋樣也被認為是原始人對于自然的一種崇敬之感。陶器紋樣很多是通過天文情況而所繪制的圖案。人們通過對天體活動的觀察,記錄了日、月、日暈、日珥等形象,傳達出一種神秘的信息。
參考文獻:
[1]張詠梅.試論陶瓷器物中的紋飾藝術[J].時代文學月刊,2014(08).
[2]夏雁如.古代陶器裝飾紋樣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4(09).
[3]]曹君.淺議馬家窯文化彩陶紋樣[J].江蘇陶瓷,2012(08).
[4]趙海燕.王家大院建筑裝飾植物紋樣探微[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
[5]朱志榮,董友.西周陶器的審美特征[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