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摘要】 目的 分析吸煙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和肽素水平及炎癥因子的影響。方法 56例
COPD吸煙患者作為觀察組, 同期52例COPD不吸煙且既往也無吸煙史的患者作為對照組。對比兩組患者和肽素水平、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17(IL-17)、白細胞介素-32(IL-32)]水平。同時對觀察組患者實行為期6個月的戒煙干預, 比較戒煙前后患者和肽素水平、炎癥因子水平的變化。結果 觀察組患者和肽素水平為(123.81±26.95)pg/ml、IL-17水平為(43.28±15.76)pg/ml、IL-32水平為(63.29±13.56)ng/ml,
均高于對照組的(95.26±22.13)pg/ml、(24.38±13.24)pg/ml、(45.69±12.62)ng/ml,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5.9902、6.7210、6.9677, P<0.01)。觀察組戒煙后和肽素水平為(108.73±23.14)pg/ml、IL-17水平為(31.92±16.33)pg/ml、IL-32水平為(54.16±11.82)ng/ml, 均低于戒煙前的(123.81±26.95)pg/ml、(43.28± 15.76)pg/ml、(63.29±13.56)ng/ml,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3.1769、3.7458、3.7981, P<0.05)。結論 吸煙是加重COPD患者和肽素水平和炎癥因子水平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 吸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肽素;炎癥因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種以氣流不完全受限為特征的肺部疾病, 病變通常呈進行性發展, 給人類健康形成嚴重危害[1]。吸煙是COPD患者患病的首要危險因素, 也是導致患者病情進展的危險因素之一。和肽素是一種與呼吸道疾病密切相關的新型生物標志物, 炎癥反應是引起COPD患者病情變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討吸煙對COPD患者和肽素水平及炎癥因子的影響, 以為COPD的防治提供參考, 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56例
COPD吸煙患者作為觀察組, 并選擇同期52例COPD不吸煙且既往也無吸煙史的患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中男53例, 女3例;年齡48~79歲, 平均年齡(56.38±12.81)歲;病程3~18年, 平均病程(6.88±3.76)年;病情分度:輕度13例, 中度29例, 重度14例。對照組中男50例, 女2例;年齡45~78歲, 平均年齡(55.94±13.16)歲;病程3~15年, 平均病程(6.67±2.78)年;病情分度:輕度14例, 中度27例, 重度11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依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中的診斷及分度標準而納入本次分析, 排除COPD急性加重期、其他嚴重呼吸系統疾病、肺部手術史、心肝腎功能障礙、傳染性疾病、惡性腫瘤及交流溝通障礙患者。家屬及患者對本次分析均知曉同意。
1. 2 方法 對所有入選患者均進行和肽素水平、IL-17及IL-32的檢測, 對比兩組的檢測結果。同時對觀察組患者實行為期6個月的戒煙干預, 比較戒煙前后患者和肽素水平、IL-17及IL-32水平變化。患者均于受檢當日清晨空腹采集肘靜脈血液5 ml進行和肽素水平、IL-17水平的檢測, 血液采集結束后指導患者使用清水漱口后吸入沙丁胺醇300 μg, 20 min后經超聲霧化吸入5%的氯化鈉溶液, 霧化結束后囑患者清除鼻涕并使用過氧化氫漱口, 隨后用力深咳, 將咳出的痰液收集到無菌離心管中。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對3個指標進行檢測。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和肽素水平及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和肽素水平為(123.81±26.95)pg/ml、IL-17水平為(43.28± 15.76)pg/ml、IL-32水平為(63.29±13.56)ng/ml, 均高于對照組的(95.26±22.13)pg/ml、(24.38±13.24)pg/ml、(45.69±12.62)ng/ml,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5.9902、6.7210、6.9677, P<0.01)。見表1。
2. 2 觀察組患者戒煙前后和肽素水平及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觀察組戒煙后和肽素水平為(108.73±23.14)pg/ml、IL-17水平為(31.92±16.33)pg/ml、IL-32水平為(54.16±11.82)ng/ml,
均低于戒煙前的(123.81±26.95)pg/ml、(43.28±15.76)pg/ml、
(63.29±13.56)ng/ml,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3.1769、3.7458、3.7981, P<0.05)。見表2。
3 討論
COPD是一種以多種炎癥細胞、炎癥介質及細胞因子參與的, 遍及氣道、肺實質及肺血管為主要特征的病變, 常易反復急性發作, 若未給予合理的治療, 病情可進展至呼吸衰竭而危及患者性命安全。煙草及煙霧中焦油、尼古丁等有害物質含量高, 長時間吸食會導致氣管和肺泡的上皮細胞受到損傷, 誘發支氣管痙攣進而增加氣道阻力[3-6]。同時長時間吸煙還會對呼吸道形成理化刺激, 激活肺泡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等炎癥細胞, 造成大量炎癥因子的釋放, 而引起肺組織的進一步損害, 加重患者病情[7-10]。
和肽素為一種新發現的能反應全身炎癥狀態的急性時相蛋白, 其由39個氨基酸組成, 通過網織蛋白系統, 可有效的保證精氨酸加壓素(AVP)的生物學效應, 在COPD患者中呈現明顯的增高趨勢, 可有效的反應COPD病情進展狀況[4, 11]。IL-17為輔助性T細胞17(Th17)分泌的一種促炎癥細胞因子, 能夠促進多種細胞釋放炎性因子, 從而參與到氣道的炎癥反應中, 且其還會刺激氣道粘液腺, 造成大量粘液的分泌, 加重氣道的高反應性狀態而引起氣道重塑[5]。IL-32是由活化的T細胞、單核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分泌, 具有誘導細胞凋亡, 調節免疫細胞產生細胞因子, 參與炎癥反應的作用[12-14]。因此, 和素肽以及炎癥因子IL-17和IL-32水平的上升是反應COPD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指標。
本研究中, 觀察組患者和肽素水平為(123.81±26.95)pg/ml、
IL-17水平為(43.28±15.76)pg/ml、IL-32水平為(63.29±13.56)ng/ml,
均高于對照組的(95.26±22.13)pg/ml、(24.38±13.24)pg/ml、
(45.69±12.62)ng/ml,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t=5.9902、6.7210、6.9677, P<0.01)。觀察組戒煙后和肽素水平為(108.73±
23.14)pg/ml、IL-17水平為(31.92±16.33)pg/ml、IL-32水平為(54.16±11.82)ng/ml, 均低于戒煙前的(123.81±26.95)pg/ml、
(43.28±15.76)pg/ml、(63.29±13.56)ng/ml,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t=3.1769、3.7458、3.7981, P<0.05)。
綜上所述, 吸煙是導致COPD患者和素肽及炎癥因子加重的重要原因。臨床應加強對COPD吸煙患者的戒煙干預, 以防止患者病情的進一步加重。
參考文獻
[1] 張俁, 王利平, 王筠,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肽素水平及其臨床意義. 山西醫藥雜志, 2016, 45(13):1539-1541.
[2] 張琴琴, 許德鳳, 劉錦銘, 等.和肽素對AECOPD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及生活質量評估的價值.國際呼吸雜志, 2015, 35(1): 25-29.
[3] 李怡, 陳其章, 馬慧. 老年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與C反應蛋白的水平及其與吸煙、體質量指數的相關性. 中國綜合臨床, 2015, 31(3):226-229.
[4] 王媛, 田應選, 楊春芳.血清炎性標志物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臨床診斷價值研究.現代檢驗醫學, 2015, 30(5):121-122.
[5] 黃振杰, 曾彤華, 蔡文華, 等.慢阻肺患者血清白介素-17、白介素-23及和肽素的變化及意義.臨床肺科雜志, 2016, 21(2): 203-204.
[6] 黃振杰, 曾彤華, 蔡文華,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白細胞介素-32、白細胞介素-17、和肽素水平變化與吸煙的相關性及對肺功能影響. 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 2015, 8(5):51-55.
[7] 閻萍, 張納新, 曾金潔, 等. 吸煙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癥反應及和肽素水平的影響. 中國老年學, 2016, 36(15):3754-3756.
[8] 張延鋒. 血漿和肽素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病情程度評估 的臨床價值. 新疆醫科大學, 2016.
[9] 梁建華. 長期吸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炎癥因子表達水平與體質量指數的相關性研究. 國際呼吸雜志, 2016, 36(19):1454-1457.
[10] 莊遠非, 管淑紅, 陳鳳娟, 等. 吸煙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鈉尿肽水平的影響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3(7):520-521.
[11] 胡來明. 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和肽素及血清淀粉樣蛋白A水平對評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近期轉歸的價值. 新鄉醫學院學報, 2014, 31(1):38-41.
[12] 張俁, 王筠, 李曉萍,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肽素、降鈣素原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6, 16(77):80-81.
[13] 鄭權, 田景倫, 劉霞, 等. 吸煙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IL-1β和IL-1Ra的影響. 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 2008, 15(6): 346-348.
[14] 李雯. 白介素-4、白介素-6和吸煙、氣道慢性炎癥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氣道上皮細胞的影響. 華中科技大學, 2005.
[收稿日期:2017-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