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樂
【摘要】:根據現有的PBL 教學研究成果及自己在教學中使用PBL 的教學體會,結合在PBL 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以及學生不同個性對于學習成果不同的分析,淺談PBL模式對大學英語課堂學生學習效果的影響。總結歸納出PBL教學法的優勢及不足,以及實施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并認為相比較傳統教學法,PBL教學法具有巨大的優勢,值得推廣和不斷改進。
【關鍵詞】:PBL教學法;大學英語;學習效果;優勢;局限性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形勢下,高校要更新教育觀念,加強教育、教學改革。PBL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轉變傳統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把教學看作是師生平等交流思想,探討科學知識的過程。PBL 著眼于塑造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也就是說學生如何通過自我角色轉換、定位及分配,來全面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通過團隊的交流與合作提高人際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真正理解課堂主題以及主要內容,將材料內化為自己所需的知識,從而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一 、PBL 教學法的優勢
我們選擇把PBL作為大學英語教學設計的主要理論,主要是因為一方面PBL有很強的針對性,大學英語的學科特點很適合PBL教學,拿全新版大學英語來說,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內容豐富多彩,貼近生活,學生容易把握主題,找到問題的切入點。具體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PBL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思考和學習問題的能力。以全新版大學英語為例,在每一個單元開始上課前,教師先將主題拋出,引出學生對于主題的理解和看法,并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參與進來討論,抓住主題的中心思想。然后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進行對課文的理解,分好段落,并有每組推選出1-2名匯報人講解對課文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學生負責查生詞,有的學生負責查相關的背景知識,有的學生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分工協作又具有團隊精神。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PBL在課程的開始就提出了問題,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有興趣解決這些問題,學生由傳統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的探索者和參與者,在團隊協作的過程中,學生對問題進行理解、挖掘、探索、查找、質疑、判斷、比較、選擇和分析、概括等一系列的認知行為。在這樣的過程中能明顯的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2)PBL使學生增加對知識的探索和好奇心,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傳統的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機械的傳授課文內容,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比如名詞progenitor,傳統的教授就是老師教學生,這個名詞的意思是“祖先,原著,起源”的意思,而PBL教學中,學生遇到此單詞不認識的時候,會通過手機、詞典去查詢,分析此單詞pro-genit-or,pro-是“在什么之前”的意思,“genit”源于詞根“gene”-(基因),“or”是“人”的后綴。通過一系列這些問題啟發式教學,一是加強學生對單詞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加深了對于這些前綴后綴的認識,學生通過查資料、討論等一系列的過程,使得學習由被動變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3)PBL 使學生學習具有參與性和問題性。在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分別讓不同組分析他們所要解決的問題,并在解決問題后,進行一定的點評和獎勵機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的積極性變得更高,課堂變得更加活躍。在聽取學生的匯報時,很多學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和觀點,也是值得肯定和表揚的。這對豐富我們的主題又增添了新的活力。整個課堂變得非常活躍,而學生們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更好的對課文有了理解,且語言上更加靈活的表達,加強了學生口語的訓練。
二、PBL 教學與學生個性不同對學習效果的影響
在實施PBL教學過程中,不同的學生個性的不同將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學生都是非常豐富的個體,有些學生個性鮮明,外向愛表達,且善于溝通,而有些學生比較內向,不太愛表現自己,有些學生善于記錄和查找資料,而有些學生又善于從獨特的角度看待問題。等等這些,都是教師在實施PBL 教學模式中必然面對的問題。所以在實施過程中,需要教師認真觀察每一組成員的具體表現,在聽取匯報人的成果時,不能以最終匯報的情況來鑒定整個小組的學習情況。每個學生的個性也會影響到學習效果的不同。
三、PBL 教學的局限性
(1)教師要從“課堂的主導者”變成“指導者”甚至是“參與者”或者是“旁觀者”,這需要教師對課堂的主題首先具有深刻的理解,其次在學生分組之前,提出的問題要適合學生解決以及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這對教師的要求相對更高。
(2)傳統的課堂教師主導分配課堂時間,而PBL 將更多的課堂交給學生,在學生查找資料和討論等一系列的過程中,花的時間將更多,教師的教學任務難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3)學生個性的不同,在實施PBL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分配或者學生自主的分配并未能合理的考慮到個性差異,從而影響到學習效果的不同。若學生對課文不感興趣的話,在實施PBL教學過程中就顯得舉步維艱,很難讓學生非常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過程中,會打消學生的學生主動性,降低課堂的氣氛,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
總之,PBL在培養學生能夠創造性思維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上對于學生而言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特別是學生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在PBL教學過程中加強了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同時對于教師們而言,PBL讓我們本身更好的理解了課文,加強了對課堂的把握,在聽取學生的見解和匯報過程中,我們從學生身上學到他們能獨特的見解,能夠做到教學相長。PBL與終身教育的理念是一致的,值得我們學習和推廣。
[參考文獻]
[1]劉小平,影響大學英語教學和學習效果因素分析[J].畢節學院學報,2009,5
[2]魏永紅,任務型外語教學研究:認知心理學視角{M}.是那個還:華東師大出版社,2004
[3]金莉,PBL教學法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05,23(23):57-58
(長沙醫學院外語系大學英語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