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亞婷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對于運動訓練的需求相應增加,當下,“全民運動”的發展趨勢日漸火熱,運動訓練極大的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但是對于高校的體育教學活動來說,在重視專業體育理論掌握的前提下,同樣加大對運動的訓練,體育教學的相關理論被更好的應用在了實踐中,但是運動訓練和體育教學存在一定的區別與差異,由于客觀現實的需要,兩者呈現出了一種互補的關系。本文簡要介紹了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的概念,分析兩者區別,并通過一定的教學實驗設計,驗證說明了將運動訓練和體育教學結合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運動訓練;體育教學;互補
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屬于競技運動與學校體育的重要部分,在兩者之間同樣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同時,競技運動與學校的體育運動之間存在著較為復雜的聯系,探討與研究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之間的關系有著較強的必要性,當下,兩者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實現了相互的滲透促進,在保障體育教學效率的基礎上,對運動訓練和體育教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的概念分析
(一)運動訓練的概念
運動訓練是一種專門的教育過程,其主要基礎是教練員的指導,另外,通過教練員的適當參與,可以使運動員的成績保持一定的進步,在運動訓練的進程中,教練員需要首先確定運動者的實際情況,并確定運動者的訓練項目,使用多樣化的訓練方法進行訓練,具體的訓練項目包括運動員的身體素質,運動技巧和運動的戰術等,最終保證運動員實踐水平的提高。
(二)體育教學的概念
體育教學是一種教育的類型,主要目的是實現學生與老師“學”與“教”的有機結合,體育教學的本質是教師通過有目的性的引導與系統教學,幫助學生主動學習體育的基礎知識與衛生安全系統的相關知識。并能夠掌握一定的體育訓練技巧和技能,在增強自身體質能力的同時,實現德智體的綜合發展。體育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類型,體育教學可以較好的實現學校的教學目標,并有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形式多樣,首先有體育的理論知識,體育的技巧教學等。
(三)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中的聯系分析
運動訓練和體育教學都是重要的體育形式,且兩者結合后共同實現了“教”與學的融合,兩種形式都需要在專業化的訓練器械上進行,且對于訓練的主體來說,都是人本身,具體的運行訓練需要優先制定科學的計劃,這些是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中的相同之處,但是兩者之間存在了諸多區別:例如運動訓練歸根結底屬于經濟體育,但是體育教學屬于學校的體育教學,兩種形式的內涵相應不同,在活動的目的和任務的安排方面差異巨大。
二、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之間的區別分析
(一)概念不同
上文中已經進行了相關介紹,運動訓練歸根結底是競技體育的重要內容,其目的性相對較強,可以通過大量的訓練充分挖掘學習者的心理生理承受能力,對高強度運動的挑戰能力等,能夠幫助學生刷新自己過去的成績,實現自身體能水平的進步,但是體育教學是學校進行體育教育的一種特殊方式,其進行主要需要教師的引導,學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自主學習的意識,并提高綜合水平,學生的體育理念得到充分的增強,能夠更加健康穩定的發展。
(二)特征不同
兩種訓練的方式各有特征,其中差異相對較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對于運動項目的訓練過程來說,其手段和訓練的對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通過當下現代化的訓練方式,結合各類訓練器械和監督手段等,對學習者的身體素養進行充分的挖掘。并使用高難度的運動形式來提高學習者的訓練成績和各類技術。但是體育教學優先要求激發學生的體育意識并且實現學生身心素質的培養,提高學生的體育知識認知水平。體育的教學活動同樣需要兼顧學生的德,智,勞共同發展。
(三)目標不同
兩者的教學目標存在較大的不同之處,首先,運動訓練的最終目標是提高學生自身的成績和位次,但是在體育教學活動中,強調學生獲得知識,并感受到身心的愉悅,與運動訓練相比,存在較大的差異,體育的教學是學校教育中的最重要環節,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可以增長學生知識,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學生可以在體育教學中感受到生活中常見的體育內容,并更好的融入生活。
三、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的互補分析
互補的根本是實現知識和實踐的互相補充,例如,數學可以與物理學之間實現互相補充,數學是解決物理中問題的重要工具,物理學同樣蘊含著較多的數學原理。兩者能夠在互補中實現共同的發展。對于藝術層面來說,即興與構思也可以實現互補。對于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巧妙利用兩者之間的聯系,能夠對兩者之間的矛盾實現全面有效的認知,通過證實和挖掘兩者的共性,能夠促進體育訓練與教學效率的共同提高。
(一)互補的方法解析
1.運動訓練中的體育教學方法
運動訓練屬于競技類的項目,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運動員進行體育競技首先需要進行專業的技能培訓,很多國家運動員在進行大型比賽或者訓練之前,需要教練為其制定切實可行的訓練方案與對策。在運動訓練的技能培訓過程中,需要要求專業體育教師從體育學的角度進行知識的傳授,其中運動訓練中,最為側重的是具體的運動步驟,但是如果對運動的專業知識掌握不足,常會在運動時由于力度把握不到位而受傷,最終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例如在進行馬拉松的訓練中,如果教練只是要求運動員們進行訓練,但是沒有進行理論性的講述,則很多運動員在未成功到達終點之前就已經倒下,并很難再次進行比賽,我們知道馬拉松是一種極富耐力的運動項目,誰能夠堅持到最后,誰就能成功,但是在一開始的過程中要求運動者勻速前行,并把握好運動的節奏,逐漸提速,全程需要運動者的平衡,如果任何環節出現問題,就不會實現最終的勝利,在馬拉松訓練之前,如果能夠進行適當的體育教學,教育運動員節奏的把握方法,如何調整氣息等,運動訓練的效果就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另外,很多在運動項目方面獲得較好成績的學生或者運動員,其指導教師或者教練常會較為重視準備工作中的體育教學環節,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競技體育項目中的超長發揮,并幫助提高訓練成績和效果。
2.體育教學中的運動訓練
當前,高校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體育教學作為當前高校教育的重要課程部分,正在得到充分的重視。
現階段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存在有枯燥無味的問題,體育老師可以在理論知識背景的傳授基礎上,重點激發學生的運動潛能,不能為了上體育課而上體育課,真正將體育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例如,在進行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會講解一些組合式拳法等的內容,學生如果只是掌握其中的理論知識,很難真正感受到武術的魅力,甚至會對科目產生厭倦的情緒,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適當進行實戰演習,學生可以在訓練中獲得興趣,并更加熱情的投入到體育學習中。
對于學生的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修滿學分的基礎上,當前體育課堂中缺乏一定的活力,運動訓練是多樣化的,很多活動都是運動的衍生物,能夠鍛煉學生的各類體育素質,老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適當推行一些活動比拼,學生能夠在運動中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實現體育教學育人的最終目的。
(二)互補教學的實驗設計
1.設計內容
本次實驗選擇某校羽毛球選項課2個班共計200名學生,每班100名學生。其中一班設計成為觀察組,另外一班設計成為對照組。每班的學生在一般資料方面沒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5)。
對照組學生采用傳統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即安排全班學生進行羽毛球訓練,對觀察組的班級,在訓練之前進行羽毛球運動的活動要點教授,主要包括如何保持體力,如何調整氣息,以及運動前的準備活動方法。兩組同時運動1h之后,對兩組學生身體關節等疼痛情況與訓練效果進行對比。(訓練效果主要通過小組對打的方式,由教師進行判斷,兩組學生訓練前羽毛球水平無顯著差異。)
2.結果(見表1、表2)
由表中可知,實現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融合的觀察組在訓練效果上顯著優于對照組,在訓練后機體疼痛程度上相對輕于對照組學生。實行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有著較好的效果。
四、結語
實現運動訓練與體育教學知識的有機融合,可以全面提高的學生體育水平,相關的教學工作者必須在運動訓練中貫穿體育知識的教學,在枯燥的課堂教學中穿插各類體育活動,真正提高體育課堂效率,為增強全民體質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獻軍.淺析高校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協調發展[J/OL].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4(2017-02-14).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1.1328.Z.20170214.1026.042.html.
[2]俞愛玲.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復合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4(01):82-84.
[3]張興洪.體育教學有效性研究[D].蘇州大學,2011.
[4]冷顯志.體育教學原則體系重構的理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
[5]李慧子.北京市獨立學院“課內課外一體化”體育教學模式的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3.
(作者單位:平頂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