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珍珍
摘要:對學前教育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內涵進行科學的界定,是促使其專業得到良好發展的關鍵所在。當前我國學術界站在各個方面的立場上來對創新創業教育的本質內涵進行深入的探討,進而形成相應的“內含釋義”,對內涵解讀上出現的紛爭情況導致實踐中的混亂,這樣就需要對當前學前教育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做好重新的定位,進而為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關鍵詞:學前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本質內涵
只有理清創新創業教育內涵存在的關系,才可以對其做好合理的界定,是有效開展創新創業教學實踐活動的根本所在。基于此,本文主要基于學前教育專業的背景下,對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本質內涵進行深入分析,供以借鑒。
一、理論界的幾種學說
(1)社會本位說。站在社會本位說的立場上來看,一些學者們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通過我國在有效落實創新驅動型經濟的背景下衍生出這種新型教育理念的,并提出創新創業教育潛在的價值主要對培養出“高素質、大規模”的創業型人才引起重視,進而以人才聚集的優勢來促使社會得到良好的發展。
(2)個體本位說。個體本位說的學者主要遵循的是“學生才是創新創業教育的絕對中心”這一思想理念,并認為創新創業教育主要目的是提升學生開創精神及其能力的一種教育,并始終強調個人發展的要求是促使創業教育得以形成的原因,與此同時也是該教育存在的意義。不僅僅如此,理論學說認為該教育主要傾向于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尊重人的結構多樣化;另一方面是尊重個體差異化,大力支持因地、因校而采取恰當的教育形式,并因人而采取分類施教。
二、實踐中存在的幾類誤區
第一類誤區主要是將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創新創業教育僅僅當作培養該專業創辦企業的教育,而且也誤認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針對一些具備創業能力的學生,促使其可以在今后畢業的時候依據創辦企業來獲得更多的財富,這種觀念會導致該專業的學生面向的群體比較狹窄,這樣就導致創新精神的培養逐漸被弱化,這種方式是把教育結果置于教育過程之上的本末倒置的錯誤觀念。
第二類誤區主要是把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創新創業教育直接當作就業指導教育,通常將其當作以處理學生就業壓力為目標的附加教育,這樣就致使該教育無法發揮出自身的優勢,一些高校也是基于這種錯誤的背景下,在對學前教育專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時候應用了單一化的評價方式,并且把《形式與政策》、《就業指導》等課程當作核心課程,把就業率的高低當作相應的核心目標,這樣就導致創新創業教育與實際的價值相違背。
第三類誤區主要是把創新創業教育和發明創造教育放在了相同的位置上,而且僅僅把“科技發明、技術更新、工藝改進”等相關行為融入到嶄新的范圍中,而對“思想創新”等相關創新行為給予了直接的否定,產生這種觀點的主要因素在于其無法意識到人與人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性及其社會需求存在的多樣性,并且在具體實踐的時候會對學前教育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帶來一定的影響。
三、反思后的幾層認識
(1)從邏輯起點來看,創新創業教育是就業教育的一種拓展。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具體實踐的過程中,應當把創新創業教育有效的和就業教育結合起來,進而順應時代的發展。高校應當促使該專業的就業指導教育能夠和創新創業教育處于平等的狀態,而不僅僅把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約束在《形式與政策》等相關指導課程中,更不代表把就業率的優劣當作衡量創新創業教育的唯一標準,應當培養該專業學生的創業能力,進而緊跟時代的腳步。顯而易見的是,最大程度減少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潛質的學生開辦企業的技能性教育”,針對學前教育專業開展的倉0新創業教育活動來說,不僅培養了該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還應當對學生創業意識的養成引起必要的重視。
(2)從構成要素來看,創新創業教育是知行統一的教育。對于學前教育中的創新教育來說,并不是意味著創新和創業兩者只是單純的疊加,而是這兩者之前會形成一個統一體,其中“創新為‘表,創業為‘里,實質上是創業的核心宗旨和本質是創新,創新會支撐著創業,可見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能夠促使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效的和行動訓練結合在一起,充分彰顯出我國知行統一的思想理念。因此,我們應當意識到創新創業主要是建立在創新性思維的基礎上開展教育活動的,但不代表按部就班的執行以往的思想理念。這樣就需要我們應當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進而充分的呈現出社會發展趨勢對人才知識、能力等方面的需要。
通過以上內容的論述,可以得知:筆者從以上幾個方面對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本質內涵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顯然只有理清創新創業教育內涵存在的關系,才可以對其做好合理的界定,這樣對開展創新創業教學實踐活動有著積極的作用。
(作者單位:山東協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