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成苗
摘要:近幾年,高校對貧困生的資助工作越來越重視,國家對高校貧困生投入的資金也有所增加,伴隨著這種情況,偽貧困的現象也逐漸顯現出來。針對這一現象筆者通過調查和查閱相關文獻分析高校偽貧困生產生的原因提出了相應的防范對策,主要從社會、制度和對策三方面出發,期望能夠減少和遏制偽貧困生的現象,使確實貧困的學生得到救助。
關鍵詞:高等學校;貧困生;偽貧困
一、偽貧困生的界定
我們國家歷來關于貧困生這一概念的定義都很模糊,因而對偽貧困生的界定也有一定難度,在綜合分析各位學者對偽貧困生的定義,參考相關文獻資料后,我總結出了高校偽貧困生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第一:學生本人通過不恰當的手段獲得了貧困生的名額,但其不符合國家貧困生資助標準;第二,學生在獲得貧困生的名額后,享受了只有貧困生本身才可以享受的待遇和好處。
二、高校偽貧困現象的防范策略
(1)社會層面
①加強社會主義義利觀教育
首先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價值取向,當代的大學生是21世紀的接班人,要培養他們的奉獻精神,兼顧義利,將個人的貢獻和回報統一起來,對偽貧困生的現象,要讓學生明白國家發放助學金的意義,有正確的價值觀,不對不屬于自己的錢財有非分之想,把機會留給真正困難的學生。其次,要端正大學生求利的手段和態度。追求利益本無對錯之分,但人的欲望沒有止境,正確的義利觀必須是以“義”作為指導思想,不擇手段不應該是當代大學生應有的行為,在追求利的同時不損害集體的利益,適可而止,達到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統一既是正當的實現利的手段也是結果。最后,要高效、有針對的對學生進行義利觀教育。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運用情景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面對真實的場景,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分析與處理實際睛況,做出價值判斷,認清社會大染缸的事實。
②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歷來就是一項艱巨的工程,而這又對防范偽貧困生工作十分重要,雖然建設過程中會面臨著很多棘手的問題,但是,我們必須采取有效措施來解決。主要的舉措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弘揚信用文化,培育信用道德,在全社會形成不講誠信可恥的道德風尚。發揮誠信模范的示范作用,運用案例對公民進行教育。并且要普及到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開展主題化教育,普及信用相關知識,營造出一種誠信的社會氛圍。
第二,推進信用的法制化。由于人口數量大,各方面協調困難,所以在信息建設方面我國還存在諸多問題,需要借鑒國外相關經驗,并按照自己本國的國情和在信用體系建設方面的特點,制定適合我們國家的信用法規體系,并為之提供保障。
(2)制度層面
我國現行的高校資助制度都是無償化贈與,這是高校學生對助學金虎視眈眈的很大原因。權利與義務相統一是我國立法的一個重要原則,只有權利沒有義務就會導致許多投機取巧的人爭相瓜分“利益”,所以這是一個制度上的缺陷,我國相關立法機關和部門應該要完善立法,使學生在享受權利的同時履行一部分的義務,改變資助模式。雖然有償的資助模式在我國還沒有完全建立,但國外很多國家都已經成熟,這些國家的贈與性資助很少,例如“佩爾助學金”和“補助教育機會助學金”。這種資助模式不僅能使學生感受到政府和高校對他們的關心和幫助,而且也使學生承擔了自己的學費負擔,這種現實性教育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利于自身的成長。尤其是貸款和勤工助學在有償資助方式中是兩種很好的形式,可以進行推廣。
(3)學校層面
①建立科學的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貧困生認定標準
有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認定標準,認定工作就會變得容易,就能有效減少偽貧困生的數量。經過調查,大多數人認為可以量化的指標有,學生生源地和學生學校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的標準、家庭人口的教育支出和健康狀況、家庭的年收入和支出、月收入和支出、學生的月支出和所要繳納的學費金額、是否負債及負債金額等。這樣能夠詳細了解到學生家庭實際的情況及本人的經濟狀況。定l生化的指標包括,家庭人口的勞動力狀況及所從事的職業、家庭是否遭受過重大變故、是否是父母雙亡或者單親家庭、學生本人是否有過重大違紀行為、學習成績及平時綜合表現等。各個學校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當地情況和學生特點進行相應的調整。
②具體化評選程序,完善監督和責任追究制度
第一,選用多種方式相結合的認定程序
在評選國家貧困助學金時,最重要的是中間的評選工作,我們了解到高校最多采用的是貧困證明、同學投票、學生輔導員推薦。可是經過我們的切身體會,只采用一種方法往往不夠客觀,每一種方法都存在利弊,所以,要想使評選工作公平、公正,最客觀的就是將幾種途徑有機的結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優點。學校和生源地都有各自的認定方法,生源地可以采用“貧困生證明+群眾擔保+部門簽章核實”的方法。高校可以采用“生源地貧困證明+全班同學投票+輔導員推薦+班級評議小組認定”的方法。
第二,完善生源地和高校的監督和責任追究制度
高校出現偽貧困生不只是因為評選工作的不到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監督和責任的追究制度不完善,對在評選過程中出現的不負責任行為和違規行為沒有明確的責任追究。所以重構貧困生的認定制度很有必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對于貧困生的認定工作,政府要出臺相關細則和政策,明確各個相關部門的具體責任,規定懲處和追究辦法。②對開具證明的部門要進行定期不定期的審查,進行信息披露,責任追究。③要使政府、學校方面、社會、學生共同參與到評定工作中來,并完善對這些主體的監督。在學校方面,主要是要明確責任的主體及懲罰措施,組織貧困生工作具體認定的主要是班主任或者輔導員,所以著重要對他們的工作進行監督,進行定期不定期抽查,檢查他們是不是有在認真開展和考核。④無規矩不成方圓,制度和法規才是最有約束力的,對責任主體的懲罰措施要用制度的形式確定下來,并公示,以便相關部門遵守,另一方面也能起到一定的威懾作用。
(作者單位:太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