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夢雪
摘要:“數學化”是指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活動時,利用科學的數學運算準則,使學生具備對外界事物進行分析的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化”能幫助學生形成較強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數學化”缺失卻很嚴重。本文對小學數學教學“數學化”缺失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就提高其“數學化”程度的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學化”;缺失;對策
“數學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能夠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采取不同的方式,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數學化”。
一、原因分析
(一)不重視激學基礎理論教學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不太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更加注重為學生傳播難度更大的數學知識點。但是,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本身比較差,小學數學對于學生來說還處于啟蒙階段,超出其理解范圍的知識,不僅會讓學生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還可能引起其厭學情緒。新課標中規定,小學數學教學中為學生傳播的基礎理論知識,應建立在學生的基礎之上,要注意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才能夠為后續的數學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但從實際的情況來看,不少教師的教學都沒有與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結合起來,使得小學數學教學的“數學化”程度低。
(二)一味最求教學模式的創新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都意識到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不足,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比較注重對教學模式的創新。比如,利用多媒體教學,以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活躍課堂氣氛。在多媒體的用下,原本枯燥的數學課堂變得富有生機,靜態的知識也能動態的展示出來。但是,在教師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的過程中,卻沒有考慮到教學主體的特殊性,也沒有與教學目標充分的結合起來,對新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沒有進行評價和反思,導致其應用具有盲目性。雖然利用多媒體能轉移學生的注意力,但卻沒有使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真正的提升。
(三)情境創設缺乏科學合理性
情境創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有很多教師認識到其重要性,所以才會在課堂上通過創設情境開展教學。但是,教師們對情境教學的認識卻不是很全面,在對其進行實際應用時,仍然采用傳統的問答方式,而不注重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比如,在“位置”的教學中,教師將全班學生及其所在的位置作為創設情境的對象,讓學生對位置的概念有清晰的認識。但是,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只會簡單的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作答,而不是引導學生自己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就會使學生的學習十分被動,學生的能力也沒有得到相應的鍛煉。
二、對策分析
(一)將數學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
數學這門課程的應用性很強,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教學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夠更深入的理解數學知識,提高其數學成績。比如,在“克與千克”的教學中,教師可用生活中的物品舉例,2顆回形針的重量約為1克、2粒膠囊藥丸的重量大概有1克重、2包鹽的重量為1千克、1袋面粉的重量也為1千克。這時,學生會發現其中的規律:比較小比較輕的物品在說明其重量時,一般采用“克”這個重量單位,而一般比較大比較重的物品則用“千克”來說明其重量。然后,教師再讓學生自己列出一些物品,說明應該用什么單位來表示其重量。這樣能夠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克”與“千克”之間的區別,并能正確的使用這兩個單位表示物體重量。
(二)對教學內容作出科學具體的規劃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確保其“數學化”,就需要對教學內容作出科學具體的規劃。所以,在教學開始前,教師應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并引導學生將課本知識向生活轉移,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比如,在“簡易方程”的教學中,教師在給出一道題讓學生自己練習時,如果發現學生出現比較低級的錯誤,教師不能馬上否定學生的思維,而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能夠自己發現解題中的錯誤。如對“5X-8=12”的求解,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引導的過程中,應先讓學生在大腦中梳理一遍知識結構,再以相關的知識點去檢驗自己的解題思路,這樣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反思錯誤,從而提高教學的針對性,也能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提升。
(三)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數學課堂教學免不了要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而結合教學內容合理的創設教學情境,有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教師在創設情境時,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并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確保情境的科學合理性。因此,教學情境既要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又要將其與生活結合起來。比如,在“位置與方向”的教學中,教師創設以下情境:城市B位于城市A的北偏西30度方向,距離A市200km。城市C在A市的正北方,距離A市300km,要求學生將A、B、C三座城市的位置情況標注出來,用每1cm代表lOOkm。在學生完成以后,教師再給出以下條件:臺風達到A市以后,移動速度為40km/h,問幾小時后能到達B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所創設的情境是循序漸進的,需要體現“數學化”概念,能夠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讓學生跟著教師所創設的情境去思考相關問題,并在思考后將其表達出來,形成自己的思考結果,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將其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對教學內容作出科學具體的規劃,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根據教學內容合理創設教學情境,注重數學知識的運用,可以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的“數學化”,從而使學生的應用能力、思維能力等都得到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并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整體質量,使其能加符合現代小學數學教學的要求。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上林縣巷賢鎮中心學校)